发现抵御胰腺癌侵袭性的新机制

2022-8-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http://m.39.net/pf/a_4658934.html
胰腺不仅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它不仅能分泌各种消化酶,也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帮助身体调节血糖。胰腺的位置在胃的后面,有人形象地把胰腺称为隐居者,如果胰腺出了问题,从位置上看,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胰腺癌具有很强的侵袭性,而且很不幸的是,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5%;大多数与胰腺癌相关的死亡都是因为癌症发生了转移,即当肿瘤入侵其它器官时就会发生转移,能够阻断肿瘤转移的疗法或能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然而这种疗法目前非常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理解引发胰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或许就是开发有效靶向性疗法的第一步。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Life上题为“LocalizationofKRASdownstreamtargetARL4Ctoinvasivepseudopodsacceleratespancreaticcancercellinvas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胰腺癌发生转移此前未知的机制,其或有望作为一种治疗性靶点来帮助开发新型疗法。经过对胰腺癌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后,结果发现,一种名为ARL4C的小型信号蛋白或许在胰腺癌患者机体中会发生过度表达,而有关该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或许参与了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发挥,为了对此进行调查并证实ARL4C在侵袭性胰腺癌细胞中的位置,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种实验来模拟人类机体中癌细胞的侵袭情况,他们开发了一种3D培养装置来监测癌细胞如何入侵到周围的胶原蛋白凝胶中,利用这一装置他们还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携带荧光标记的ARL4C的活细胞的入侵情况。研究发现,ARL4C位于细胞表面所谓的侵袭性假足(pseudopods)位置,假足在功能上类似于侵袭性伪足(invadopodia),但在结构上又与其不同。侵袭性伪足是由细胞腹面所产生的特征较为明显的脚状凸起物,癌细胞能利用侵袭性伪足来入侵机体其它组织;相反,侵袭性假足要比侵袭性伪足更长且直径更大,并能从细胞的前端伸出;在这些伪足中,ARL4C能招募另外一种名为IQGAP1的蛋白质(其在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都会高度表达),从而将一种称之为MMP14的酶类运输到伪足中,并允许癌细胞入侵胶原蛋白凝胶或细胞外基质中。这种新机制被发现后,研究人员希望能利用这些研究结果用作开发新型疗法的目的,具体而言,他们利用寡核苷酸(ASO)进行了一种寡核苷酸疗法,寡核苷酸是单链DNA段分子,其会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一种抵御ARL4C的靶向性ASO或能抑制植入到免疫缺陷的小鼠机体胰腺中的胰腺癌细胞发生淋巴结的转移;如果ARL4C被阻断的话,癌细胞的侵袭性就会降低,而且扩散的可能性也会下降,尽管这只是初步研究结果,但这些研究发现也为开发新型疗法来治疗极度侵袭性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能帮助阐明胰腺癌发生转移的机制。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RL4C–IQGAP1–MMP14信号或许在胰腺癌的侵袭性假足中处于激活状态。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zl/114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