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糖尿病当心中招胰腺癌

2017-3-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退休教师陈先生身体一直很好,但半年前一次查体发现血糖高,医生建议他口服格列苯脲。但血糖一直控制的不是很理想,空腹血糖经常在10mol/L以上,餐后有时能到16、17mol/L,陈老师也没有太在意。但是最近半个月来陈老师觉得上腹部有时会觉得胀痛、背部也有不适感,食欲也不如以前,医院看病。

医生给他拍了腹部CT,结果发现胰腺上长了肿瘤,再进一步检查觉得可能是胰腺癌,就转诊来我院胰腺外科。因为陈老师血糖很高,住院后又请内分泌科的专家协助控制血糖,一周后做了手术,手术证实肿瘤为胰腺中分化腺癌。更特别的是,在做完胰腺癌手术之后,陈老师的血糖也稳定了。

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有什么关系?

临床上确实有这种现象,约40%的胰腺癌伴有糖尿病或高血糖,也有研究提示,伴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生胰腺癌的风险要高于血糖正常的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一方面,过高的血糖可以刺激胰腺,可能会导致胰腺细胞的癌变;而另一方面,胰腺癌对胰腺的破坏也会导致胰腺调节血糖的功能收到损害,而且胰腺癌细胞还可以产生多种内分泌因子,造成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出现类似2型糖尿病的表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提到的陈老师在做完胰腺癌手术以后,尽管切除了一半的胰腺,血糖反而正常了。

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证据表明长期的糖尿病会诱发胰腺癌变,但如果是下面这种情况的糖尿病,那就要警惕是不是合并有胰腺癌的可能:

1、最近1年内才发现的新发糖尿病;

2、血糖突然升到很高水平,同时药物很难控制,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

3、症状不典型,缺少“三多”的典型表现,但消瘦明显;

4、年龄偏大,一般在55岁以上;

5、缺乏糖尿病家族史;

6、一般不伴有肥胖、高血脂等。

在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年《胰腺癌诊治指南》中也特别指出:

“糖尿病是胰腺癌的风险因素之一,特别是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新发2型糖尿病时应注意随访并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怀疑胰腺癌该怎么进行检查?

根据《胰腺癌诊治指南》,对怀疑胰腺癌或者胰腺癌高危人群应该首先进行没有痛苦的无创检查,包括:

1、抽血化验:糖链抗原19-9(CA19-9)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胰腺肿瘤标志物,但假阳性率高,尚不能单独作为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指标。联合其他肿瘤标记物检测,如CA、CA50和CEA等,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2、强化CT:这是疑有胰腺肿瘤病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针对胰腺设置薄层扫面并进行强化对比,可以较为准确的显示肿瘤大小、部位,还可以了解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与周围血管的结构关系等,从而为以后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3、B超:由于容易受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和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诊断价值有限。

还有些有创检查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有重要帮助:

1、内镜超声(EUS):内镜超声可以避免肠道气体的干扰,对胰腺的显示更为清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诊断优于CT,最小可发现3~5mm的肿瘤,并可进行细针穿刺取病理活检。但由于是有创检查(类似于做胃镜),同时受操作者水平影响,不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可作为前面无创检查结果存在疑似病灶时的补充。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RCP能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的病变,并通过造影显示胰胆管变化。对胰管轻度扩张常可以敏感发现,还可收集胰液或刷取胰管细胞进行细胞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进一步提高早期检出率。

还有一些其他检查,比如经口胰管镜(POPS)、胰胆管内超声(IDUS)、基因检测等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有所帮助,但由于临床开展的较少,实际上极少应用。

胰腺癌为什么要早期诊断

胰腺癌并不是最常见的肿瘤,在中国男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9位,发病率持续呈上升趋势。但胰腺癌死亡率高,按死亡率排名的话在中国可以排在第7位,而西方国家则位列第4。

约四分之三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1年后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5%,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而仅五分之一的胰腺癌患者能接受手术根治治疗,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处于肿瘤中晚期。

胰腺癌能成为“癌中之王”,一方面是由于恶性程度高,极易出现浸润转移,有时候在早期就已在其他组织器官“潜伏”;而另一方面是由于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善于“伪装”,不易发觉。

而如果一旦能早期发现并手术治疗,就可以“斩草除根”,不仅能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以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使胰腺癌得到彻底治愈。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胰腺癌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及时进行筛查,确诊后尽快手术,把恶魔扼杀在襁褓之中。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白芷酊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f/106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