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2018-3-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整体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探索与治疗方案优化,使得诊疗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
当前,全球范围胰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国内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一般为15~16/10万,国内既往处于7/10万左右,但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西方化,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等因素,胰腺癌的发病率开始赶英超美。
胰腺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5%。早期诊断率低是胰腺癌生存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约15%~20%明确诊断的胰腺癌患者可行手术切除。
然而,由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恶劣,发展迅猛,术后复发率高,根治手术以后的五年生存率整体不足10%,在一些病例数较大的医疗中心可以达20%~30%。因此,早期筛查对于提高胰腺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现阶段我们国家针对胰腺癌患者的诊疗,在技术上有明显进步,但在多学科综合诊治(MDT)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提高胰腺癌整诊治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MDT模式,通过外科、影像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的会诊及协作为每位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及过度。
术后实施辅助治疗不可或缺,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后辅助治疗具有明确的疗效,可以防止或延缓肿瘤复发,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既往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结果都证明,辅助治疗是可以给患者带来获益的。因此,应积极推荐胰腺癌患者术后实施辅助治疗,尽可能防治肿瘤复发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
纵观治疗胰腺癌的药物发展史,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基本药物,两者相互推动。在年吉西他滨出现之前,仅有氟尿嘧啶(5-FU)用于胰腺癌治疗,但有效率基本低于5%。年,有研究证实吉西他滨能够改善晚期胰腺癌的疾病相关症状和生存期且优于5-FU,由此确立了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标准地位并一直用于临床实践。随后不断有新药物在胰腺癌领域展开探索,口服氟尿嘧啶药物的出现,让氟尿嘧啶类药物再次进入视野。其中,日本的JASPAC-01研究和欧洲的ESPAC-4研究尤其值得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白癜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