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访德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2016-1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风者德也
关山万里不辞辛
杏林叶动无尽春
导视
他,是中国肿瘤领域的践行者
10年、20年,始终坚守在肿瘤防治的临床第一线
他,是世界肿瘤领域的影响者默默耕耘、厚积薄发,CONCUR“研究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超强音
他,是肿瘤领域的梦想者从无到有——免疫治疗开启了肿瘤防治新篇章化平凡为非凡——带瘤生存泽被后世春无尽!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您可以跟我们介绍下我国死亡率比较高的癌症有哪些吗?目前在癌症的治疗方面都有哪些方法?
李进教授:癌症是所有疾病里面最严重的,现在广大民众一谈到癌症,心里都非常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到目前为止癌症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因为得了癌症,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因此,出现老百姓谈癌色变的现象。在我国死亡率比较高的癌症有:一、胃癌。胃癌是中国主要的癌种之一,占全世界的50%,虽然它的死亡率不是最高的,但是因为它的基数大、发病人数多,所以对我们来说任务更加艰巨;二、肝癌。过去我们称肝癌为“癌中之王”,十年前,由于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晚期肝癌的生存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现在,在肝癌的治疗方面我们有了些进步;三、胰腺癌。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期通常仅仅在6到8个月左右。
现在,我们对癌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一、手术;二、药物治疗;三、放疗;四、免疫治疗。另外,射频治疗、介入、冷冻等这些局部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癌症治疗。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治疗手段还是非常有限,因为它延长病人生存期的效果还不令人满意。然而,相比10年、20年前,我们在癌症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不过,这种进步离我们老百姓以及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我们知道您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可以跟我们聊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未来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什么指导方针或者具体的工作规划吗?
李进教授:目前,在抗击肿瘤的过程中,民间团体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协作性研究或科普宣教;二、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三、制定在肿瘤治疗效果方面证据级别很强的指南和共识;四、推广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的行业规范。其中,“推广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的行业规范”就是起到对政府力量的补充作用,因为现在我们政府部门不可能拿出很多的资金来做全国性的宣教和学术活动。这个时候就要依靠民间学术团体的力量来推广我们的医学知识,让我们的医生接受继续教育,了解国际上肿瘤学科的最新进展,并把它们应用到日常的诊疗过程当中去。
我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成立了18年,当时它属于2级学会,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学会,现在有多名医生会员。10数年间,我们秉承着“团结协作”的方针,致力于推动中国临床肿瘤医学的发展。目前在国际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从人数上来讲,它位列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从影响力上讲,“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这几年在国际上也逐渐崭露头角,我们跟国际上包括美国ASCO、欧洲的ESMO、日本的JSMO、韩国的KACO等学会都有密切的联系。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我们治疗病人的技能;从学术上讲,这些学会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我现在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秘书长,未来推动学术交流和提高临床诊疗技能也是我们回馈社会或者为临床肿瘤学做点贡献的地方。我希望通过大家努力能够把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学术活动做的更加普及,或者让更多的基层医生能够通过参加学会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能,这对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我们知道您去年凭借“CONCUR研究”荣获“CSCO年度成就奖”,据悉“CSCO年度成就奖”每年只评一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CONCUR研究”的意义以及您的获奖感受吗?
李进教授:“CSCO年度奖”设立于年,每年颁发一个,旨在表彰和奖励在临床肿瘤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研究团队。从某种意义上说,去年我凭借“CONCUR研究”荣获“CSCO年度成就奖”并不代表我的研究做的最好,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把亚洲作为中心的临床应用研究,它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重大,所以大家才投票给我。我本人只是作为这个研究的牵头人,其实韩国、菲律宾、日本的很多专家以及中国的十几家单位都有一起参与这个研究。所以,成绩是大家的。我认为“CONCUR研究”有两层意义:
第一,我们在大肠癌领域多了一个能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的抗血管形成小分子靶向药物。我在欧洲介绍“CONCUR研究”的时候,有位欧洲的记者问我说“用了你研究的这个药以后,大肠癌病人比不用这个药平均多活了2个多月,我们人可以活到80到90岁,多活2个多月的意义有多大?”,我回答他说:如果我告诉一个人,一个月以后他就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亲人、同事、朋友,他会销声匿迹,什么都没有。那时你就知道2.5个月有多重要吗?另一方面,科学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建立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药物研究也是一样,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延长,今天我们加上这2.5个月,总体获得将近30多个月的生存期,也是建立在前面其他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基础上。一二十年前,晚期大肠癌的生存期只有6、7个月,现在可以活将近3年,这个进步已经很大。所以,今天这2.5个月的意义是意味着明天我们可能有5个月的延长期,意味着通过不断地研究,我们可以让病人活得越来越长,直至有一天攻克它。我讲了以后,那个记者非常认同我的这种观点。
第二,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团队协作”的阶段,对于临床研究也是一样,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我们这个研究是多名医生、护士、研究人员以及相关辅助人员一起努力的结果,所以这个奖属于所有参与“CONCUR研究”的工作人员,我只是代表其中一员。我在做获奖感言的时候,也特别感谢了我们的病人和病人家属,因为没有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我们临床研究的进展。当时,我们这个研究招募了几百名病人参与临床试验,有的病人跟我说他愿意用仅剩的几个月生命来换取我们这个药物研究的成功,能让后面的人活的比自己更长,也算是自己活在世界上为这个社会做的最后一点贡献,我听了以后真的非常感动。所以这个奖代表着对全体参与人员,包括病人的奉献的认可。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近几年随着癌症的巨大威胁,健康产业被吵得火热,很多企业或个人纷纷把目标锁定在癌症的检测和预防上,现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很多癌症检测和预防的产品,您怎么看待这些产品?
李进教授:所谓“健康产业”是指跟整个健康有关的所有产业,包括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宣传媒体。“健康产业”并不是今天才产生的,过去的皇帝炼丹,以及生病后请巫婆跳大神,从某种意义上也属于健康产业。今天,我们中国“健康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并越来越引起大家重视,说明社会在进步,大家真正的把“健康”提到一生的日程上来了。我觉得“健康”应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我非常赞成现在与“健康”相关的各个行业或者说资本的投入。但是,在“健康产业”火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要避免进入歧途。现在,中国有很多被称为“基因诊断”的公司,可以给人做基因突变的检测或者免疫组化的检测。有一些检测是需要的,有一些基因检测是将来复发之后才需要的。在检测的项目上,基因检测不应该超越病人的需求。比如从上海到南京,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你非让我坐飞机,然后多花几百块钱就没有必要。现在我们健康产业“基因诊断”这块部分检测项目,已经相当于我可以坐高铁到南京,你一定要我乘飞机。社会上有一些企业,它不是真正为病人做正确的诊断,而是为了赚钱。赚钱我不反对,我反对赚不应该赚的钱。事实上,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我坚决不赞成这种比较过头的“健康产业”的方法,我们“健康产业”也应该健康发展。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现在国家以及各个学科都在倡导青年医生的“继续教育”问题,作为“国家肿瘤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主任”,您可以跟我们介绍下目前我国在青年肿瘤内科医生“继续教育”方面开展的情况吗?其中有什么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李进教授:目前,社会上有些观点认为“医疗行业”属于市场经济、消费经济,医生根据病人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这是对医学的误解。事实上,“医疗行业”和“商品行业”有类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一样,比如你买了新房子,家里需要台电视机,这是你自己觉得需要电视机,这叫买方市场。但“医疗行业”是一种主动服务的行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肿瘤为例,这时需要医生来告诉病人他需要手术、放疗或者化疗,这叫卖方市场。所以,医疗行业是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相结合的行业,医院又代表病人。这种情况下,提高我们医生医德和治疗病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西方,很多医生的职业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比我们中国要强。所以,现在我们对青年医生的“道德继续教育”与“专业继续教育”同样重要。
今后,5年制大学毕业的医学院毕业生必须要经过2-3年的基地培训,以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和处理病人的能力,培训结束之后,进入到专科培训,专科培训结束之后,他们才能够接近、达到主治医生的水平或者达到高年资住院医生的水平。青年医生的“继续教育”相比过去向前跨了一大步,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变化,这也说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健康”对于全民的重要性。但是在补偿机制上,希望将来国家也能非常重视,因为现在这些刚刚毕业的医学生牢骚满腹。过去5年,他们大医院,有工资有奖金。现在,研究生毕业后3年培训只有基本工资,多的能拿到-元,少的只能拿-元。然后,专科培训又2-3年,专科培训结束以后,很多人已经35岁,都成家立业有小孩了,可是经济收入却很低,致使很多青年医生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去治疗病人。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在补偿机制上做得更完善,这个培训的过程会得到很多医生的欢迎,而当医生有一个很好的收入时,医生的服务态度跟现在也肯定不一样。否则,我们的医疗队伍会越来越萎缩,将来学医的人都不是尖端人才,怎么能够保障我们的健康?我们可以少消费高档的生活品,但不能没有好的医疗和健康,不能没有生命安全。
在某种意义上,我相信这也能缓解“医患矛盾”,因为“医患矛盾”并不都是病人引起的,医护人员也有相应的问题。事实上,就像我每天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对前10位病人的态度肯定是很好的,跟病人微笑服务,时刻提醒自己对病人要耐心,可是当埋头看到第20位时,心里就很烦躁了,非常想发脾气。一个半天看几十个病人,忙的连厕所都上不了,怎么可能好脾气?现在临床一线医生,医院,工作压力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体凉病人,病人早上5、6点就来排队,排到9、10点,好不容易挂上号,3分钟被打发了,病人肯定也会有脾气。我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病人,早上10点左右冲进我的诊室,大叫“我从早上5:00就来挂号排队,一直排到现在,你看病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我说我尽量快点看,等会看到你的时候,我一定用最快的速度给你看完。他听后尴尬地说“那你还是慢点看吧,看我的时候也要慢一点”。这说明病人都想医生在看别的病人时看快点,看自己时看慢一点。解决医患矛盾,即不是医生,也不是病人,关键在政府。我国医患问题这么多年积重难返,这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有一个智慧来解决。
我经常跟同行以及部下们说,我们医生虽然不能把所有的病人都当做亲人,但是把他们当朋友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医生不要把自己拔的太高,我们不是天使,也不是神仙,只是普普通通的医护人员,能够给病人带来一点欢乐,给病人减轻一点病痛,让病人活得长一点的医生。但我们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低,毕竟我们做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如果连这一点道德、智慧、理想都没有,就别做医生,做医生就意味着奉献。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我们知道您不仅是上海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还是上海医院副院长,您可以从自身角度跟我们聊聊“医生多点执业”这项政策有什么意义吗?
李进教授:我觉得在“医生多点执业”的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其实跟我们的管理方式有密切关系。现在,“看病难”是个伪命题,因为你到卫生院、医院看病其实不难,医院一天最多有3-5个病人,即医院看病也不难。“看病难”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医院以及找知名教授看病。每个人生病以后都想找知名教授医治,医院里一个礼拜只有两个半天看门诊,那些知名专家能给病人看病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医院床位数也是一定的,这时需求矛盾就产生了,所以这个时候就会“看病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医院所有制,而此时,国家相关部门推出“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专家们可以利用医院给病人提供诊治,这个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医生多点执业”的重大意义在于:医院医院医生水平的提高,比如一名专家带名学生,这名学生将来每人又带名学生,就相当于一名专家教了00名学生,这才是意义所在。多点执业也已经逐步得到了社会上大家的认可,到目前为止,广州、北京、深圳、杭州都已经开展了“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但在上海,阻力重重,事实上是部门利益影响了改革的推进。其实,“医生多点执业”并非国家有关部门拍脑袋拍出来的。国家相关部门在其指导原则上做了大量调研,并通过试点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医生多点执业”确实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中国医改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在改,改到现在,而医患矛盾越改越尖锐,这种状态全世界的医生都感到很遗憾。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真正想到老百姓的疾苦,把医疗行业的改革真正往前推进,我相信中国医疗行业也会迎来它的春天。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作为“亚洲肿瘤联盟(FACO)副会长”,可以跟我们聊聊现在国际上在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什么最新进展吗?未来癌症能否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带瘤生存吗?李进教授:年在肿瘤学方面,非常重大的进展是“免疫治疗”。一百多年前,我们医务人员已经观察到一些现象:病人免疫力强,肿瘤进展就慢,病人免疫力弱,肿瘤进展就快。这一百多年以来,大家一直在寻找通过“免疫治疗”这种方式来延长病人生存期,但是限于我们对肿瘤的认识还比较有限,过去我们并不知道哪些基因突变摧毁了我们的免疫系统。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免疫系统和肿瘤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关系,意思是恶变的肿瘤细胞能够分泌一些物质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即逃避免疫,从而形成恶性肿瘤。而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常到处寻找,像警察去抓这个小偷或者破坏分子,这其实是个相互制衡的过程。当达到平衡后,肿瘤就得到了控制,比如:一个乳腺癌病人,做完手术以后,十年都没有问题,可是十年后突然出现了转移病灶,长出来的肿瘤和十年前的一模一样。为什么这个肿瘤十年里都不长?实际上就是之前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肿瘤达到了平衡,但是,当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能力下降后,肿瘤就开始生长,即所谓的复发,由此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重要。可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不能用“免疫治疗”的方法治疗病人?是因为我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也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的方法去阻止肿瘤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摧毁。现在,我们发现了免疫系统与肿瘤之间的这个关系,并将其中几个要点称之为关卡(checkpoint),且针对每个关卡设计了一些药物来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摧毁。PD1、PDL1单克隆抗体在肺癌、胃癌、大肠癌甚至其他好多肿瘤方面的疗效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且大部分的临床研究结果都显示:PD1、PDL1单克隆抗体在和其他化疗药物联合或者免疫治疗制剂联合后,能够显著地延长病人生存期。
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过去韩国、日本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多,但自从“细胞治疗”被列医院自己掌控质量以后,医院以及研究中心都已经开始开展“免疫细胞疗法”。最近,我搜索了一下全世界发表的相关文章,其中不少国外的肿瘤专家把全世界“细胞免疫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全部放在一起来做meta分析,这些大型的meta分析都证明“细胞免疫治疗”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降低病人的复发率。
年我们的另一个重大发现是CAR-T,即定点爆破,某些病人通过CAR-T治疗以后,治愈率高达70%至80%,对我们来说是惊天动地的突破。其机理是当免疫细胞在身体里循环,找到肿瘤细胞以后,可以直接定位,然后发挥杀伤作用,类似导弹的定点爆破。
免疫治疗如此好的的疗效在过去几十年是达不到的,从这点上来讲,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现在有几家企业研制的PD1、PDL1单克隆抗体和CAR-T技术,得到了国际跨国药企的重视,甚至很多跨国药企和我们合作开发这些技术和药物。免疫治疗的进步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离攻克肿瘤已经不远了!
我希望中国的民族制药企业能够意识到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要有忧患意识。正如我们国家领导人号召我们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一样,虽然“中国制造”号称“世界工厂”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中国制造”还比较低端,尤其是中国的制药企业走的更低,在全世界处于比较低的地位。最近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推动我国制药企业向前发展,说明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制药企业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健康问题。这里面的蕴含的理念就是:我们要在科研上加大投入,我们的制药企业以及研究人员也要努力为世界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发做更多的贡献。我相信将有更多的企业会跨入这个行业,将来中国的制药企业也能做全世界的领头羊。
第一医学频道:李教授好,我们知道年“精准医疗”也是被广泛讨论,您认为“肿瘤领域”的“精准医疗”是什么?您认为我国在肿瘤研究与治疗领域的中国梦又是什么?李进教授:现在,“精准医学”很热,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理念,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都提过“精准医学”的问题,之所以要做“精准医疗”,是因为我们不精准的治疗效果差。“精准医学”具体分三大部分:一、精准预防;二、精准诊断;三、精准治疗。现在,我们还不能知道某人未来5-10年会得什么病,所以预防还谈不上,“精准预防”就是现在检测你5年后会得什么病,然后让你不要跟能够诱发这些肿瘤发生的相关食品或环境接触。
李进教授简历:
李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分管医疗常务副院长。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主任,亚洲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肿瘤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攻读并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后赴美国耶鲁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肿瘤基因和生物治疗。主要研究领域为恶性肿瘤(特别是胃肠肿瘤)的化学与免疫治疗。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课题多项。在国际上发表论文近50篇,最高等级杂志为“LancetOncology”,SCI影响因子24.69分。
大家风范,高山仰止。在医院高层的带动下,医院肿瘤科着力构建一支在结构上老中青科学梯次配备,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专业医护人员队伍,他们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进之风,在专业上不断进取:对外注重广泛交流,向内注重不断提升,学无止境,用最精湛卓越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
部分代表作品:
[1]LiJ,QinS,XuR,etal.RegorafenibplusbestsupportivecareversusplaceboplusbestsupportivecareinAsianpatientswithpreviouslytreated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CONCUR):a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3trial[J].LancetOncol.,16(6):-.IF:24.69
[2]LiJ,QinS,XuJ,etal.PhaseIIIstudyofapatinibinadvancedgastriccancer: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J].JClinOncol.,32:5s(suppl;abstr).IF:18.43
[3]LiJ,QinS,XuJ,etal.ApatinibforChemotherapy-RefractoryAdvancedMetastaticGastricCancer:ResultsFrom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Parallel-Arm,PhaseIITrial[J].JClinOncol.,31(26):-.IF:18.43
第一医学频道原创,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白癜风能治了吗白癜风有治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