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雨屋和奈良美智带到上海,他却没走过这个

2024/9/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刘军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m.39.net/pf/a_9359974.html
                            

原创外滩君外滩TheBund

刷屏朋友圈的《雨屋》

奈良美智、安迪沃霍尔、张大千……

你在余德耀美术馆看过的每个展览

都离不开这个幕后功臣

还记得刷屏朋友圈的网红展览《雨屋》吗?

年,这一风靡全球的艺术装置登陆上海,吸引了超过20万观众,引发的轰动堪称现象级。

那段时间,身边几乎每个朋友都去打过卡,人人手机里都有一张“淋雨”的剪影照片。

而它的幕后功臣余德耀,3天前因胰腺癌晚期医治无效在香港去世,享年65岁。

魔都文艺青年大概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位于西岸的余德耀美术馆,举办过数不清的重磅展览,除了《雨屋》,最近的《奈良美智大型个展》也备受瞩目。

两周前我去逛了逛,展览的规模、质量都令人惊喜。当时还盘算着过段时间要来二刷,完全没想到,这竟会是余德耀留给上海的最后一个礼物。

这两天因为疫情,美术馆暂时关闭。很多人都在感叹:还没来得及去余德耀美术馆看展,余德耀就已经离开了。

《奈良美智大型个展》作品

这位亚洲顶级收藏家是印尼华侨,拥有上千件艺术藏品,被法国政府授予最高荣誉“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是企业家出身,47岁才踏入这一行。在此之前,他建立了印尼第三大农业集团,靠饲料买卖、冷冻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等生意发家致富。

两段人生经历看上去南辕北辙,而贯穿始终的是他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我只能作为一个爱国华侨,以我虔诚的心,希望这个美术馆继续下去,希望我的收藏能够永久地留在国内。”

01

排华浪潮中长大

让印尼尊重中国文化

对于余德耀来说,中国是自己的原乡,文化的根在这里,情感所系也在这里。

年,余德耀出生于印尼雅加达,父母都是华人,做些畜牧和食品的小生意。

他成长的年代,印尼爆发了排华浪潮,几百所中文学校被迫关闭,课堂上也不允许教授中文。

父亲不希望他忘本,要求他必须接受中文教育。因此,余德耀小学时就被送去了新加坡,也曾在中国香港和内地反复辗转,还在云南的华侨农场度过了3年。

年,余德耀赴美留学攻读农业经济。毕业后,他回到印尼,贷款买下了父母参股的一家农业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

有家传,有头脑,肯努力,他将这家原本经营不善的公司,由最初的25名员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印尼第三大农业集团。

最辉煌的时候,集团在全球有多家餐馆,他也赚得盆满钵满。

生意做得这么好,是一件多让人羡慕的事。但事实上,余德耀也有苦衷:经商只是华人在印尼为数不多能闯出名堂的一条路。

90年代,印尼华人的地位依旧低下,餐馆不能看到中文,书籍也不能进来,文化艺术界更没有他们的身影。

“中国人到东南亚都读商科,很少读音乐戏剧。他们对我们很歧视,觉得中国落后,所以要在这里赚他们的钱。”

“他们认为我们只有‘钱的文化’,没有真正的文化。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做生意。”

为了扭转这些刻板印象,争取华人的平等地位,余德耀和多位印尼华人企业家成立了反歧视组织基金会。

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开始教授中文,春节和孔子诞辰被列为国定假日,孔教与佛教、回教、基督教成为四大被认可的宗教。

当时有个中国导演找到余德耀,希望他能提供赞助,让他们在快餐店里拍电影。“结果我直接赞助了一笔钱让他去桂林、上海、北京拍外景。因为我希望让印尼人民知道,中国已经开放了。”

进入21世纪,余德耀渐渐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开始涉猎收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他找到了归属感,那里有“自己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年,他在雅加达建立了第一家余德耀美术馆。开幕展览邀请了数十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连印尼前总统梅加瓦蒂也来捧场。

“为什么我在印尼一直展览中国当代艺术?我要告诉他们,华族是有文化的一群人。”

02

毕竟是中国

要做全球最牛的展览

虽然余德耀在印尼得到了尊重,但那里的当代艺术氛围并不好。美术馆成立了五六年,一直门可罗雀,每天也就三五十个观众。

比起亏钱,更让余德耀痛心的是明珠暗投。为了不让这些优秀的作品蒙尘,他决定将它们带回中国,在国内开一家更好的美术馆。

选址先是定在了北京宋庄,然后改成了上海嘉定,但推进过程始终困难重重,急得他在微博上发求救信。

“我爱国无门,想建立美术馆困难重重!谁能帮我???求助SOS!!”

当时徐汇正有将西岸打造成艺术区的想法,立即联系了余德耀,带他去看了几块地。余德耀一下就相中了飞机库。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那时的中国,私人美术馆才刚刚起步,余德耀又是第一次接触国内的规章制度,走了不少弯路。

等到年5月,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开馆,他的口腔里长了多个疮,人也暴瘦。

直到一年后他才意识到,原来当时癌细胞已经在身体里开始生长了。

除了展示中国当代艺术,余德耀美术馆也成为了中国观众了解国际当代艺术的桥梁,凭借《雨屋》《贾科梅蒂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影子》等重磅大展一炮而红。

每一个展览,余德耀都希望做到顶级,因为“毕竟是中国”,理应有“全球最牛的展览”。

比如我们熟悉的《雨屋》,原作品是多平米的大型装置,余德耀想买下,但还觉得不够大。

他问艺术家,能不能做到两三百平米?“艺术家很兴奋,觉得碰到了‘土豪’。”最终,《雨屋》以平米的震撼规模呈现在我们眼前。

再比如原本只想做成小型展的《贾科梅蒂回顾展》,在余德耀的坚持下不断升级,连泰特美术馆馆长看了都感叹,“我们办不到这个样子。”

《贾科梅蒂回顾展》

余德耀也没有忘记扶持本土艺术家的初心。

他的基金会曾经多次赞助中国艺术家在海外办展,还向西方美术馆捐赠了不少藏品,希望能够让更多外国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f/115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