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不和患者交朋
2017-9-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源:医生医事(ID:yishenyishi-dai)
记者:戴志悦
专家简介
沈琳女,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临床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胃肠道肿瘤临床试验协作组(CGOG)执行主席等。京医会常务理事。
专业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是我国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发起人、倡导者和推广者。
在我国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享有盛誉,对胃肠道肿瘤术前分期、治疗决策、术后治疗等领域极具经验,对食管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癌等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擅长治疗: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营养治疗。
在如今的医疗环境里,每一个人都感到不舒服,无论是患方,还是医方。曾经我以为,制度不改,则医患矛盾无解。
但当我采访了一位又一位名医,亲身感受他们诊室的和谐,与患者交流的通透,帮助与被帮助之间的感恩,我明白,任何问题都是有解的。
对于疾病,病人与医生的视角天然是不同的,在患者的看来:“大夫,您只是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因此,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病人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的病有兴趣。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
医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永恒不变的是对人的关怀。如果没有了这个不变的出发点,一切医疗行为都是盲目的。
人文关怀在我国医疗中的缺乏是个不争的事实,我相信,这只是社会变革必经的过程和代价,在医学的反思中,她终将回归——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医患问题的一把钥匙。
不和患者交朋友文/戴戴有人说,沈琳有点冷,她自己也这么觉得。但在我的几次深入采访中,我却深深感染了她对临床工作和研究的热情。
她掏出手机,医院的MDT群,就兴奋的像个孩子,直说“特有意思”;门诊里,家属为了对患者隐瞒病情,常常把患者“藏”起来不让见大夫,她就向家属一个一个患者地要,“我们天天和患者打交道,谈一个吓跑一个,谈一个吓瘫一个,还看什么病啊。”
肿瘤医生总是希望对患者说部分真话。
沈琳说,多数人获知自己身患肿瘤后,只有1%的人会拒绝治疗,绝大部分的人在经过几天的思想挣扎之后,都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这是一种求生本能。治肿瘤,患者与医生的配合非常重要,都是治着看着,看着治着,边治疗边评估边调整,治疗没有回头路。
肿瘤医生有时也要说假话。
一位87岁的患者在当地做完手术,家人用手机拍了照片带着病历资料来找沈琳,希望知道术后是否还应该做化疗。
沈琳肯定地说,不用,“不管谁给你药都不要吃”,到了这个年龄他的这种疾病状态再做化疗,她肯定起不来床,甚至肝脏、心脏、肺功能的损害都会出来,手术完成就是治疗成功啦,以后也不需要老去检查,因为即使查出肿瘤复发,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你回到家就告诉她,病都治好了,大夫让你好好溜弯、多活动。”
她有时会与患者很“亲昵”。
一边和患者打招呼,一边不经意地在患者的胳膊上捏一捏,像是老朋友一样。这个动作让医患之间瞬间拉近了距离,而沈琳也得到自己要的:通过这个部位,对患者的脂肪储备、营养状况、肌肉力量等全身的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
患者是否消瘦,是搞消化的医生首先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