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动物注意了世卫确认火腿是一类致癌

2017-8-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吃火腿、培根等同吃砒霜!”最近两天,这样一则新闻在网络上传开。消息称,英国媒体提前披露了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报告,报告将把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并把新鲜牛羊肉等红肉的致癌风险定为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第二等级”。

26日下午,世卫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加工肉制品(包括热狗,火腿,香肠,咸牛肉,和干肉片或牛肉干以及肉类罐头和肉粽制材料和调味料)被列为“对人类致癌”一类,红肉(如牛肉,小牛肉,猪肉,羊肉,羊肉,马,和山羊)“可能对人类致癌”。

还能不能愉快地吃个火腿了?其实,有关火腿、培根、香肠等加工肉类制品致癌的说法由来已久,这也在国内外食品营养界得到了普遍认可。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表明,加工肉类质品的钠含量比普通肉制品平均高四倍,硝酸盐要高50%。

美国癌症协会研究证实,长期吃汉堡包、香肠和牛肉等红肉制品,直肠癌和结肠癌风险增大。

瑞典一项研究也发现,每天吃1根香肠或2片咸肉会导致胰腺癌危险增加20%。同时,大量吃煎炸肉类和加工肉制品(比如香肠、火腿、腊肉、培根等)的女性,比吃肉量较少且只吃低温烹调新鲜肉(比如蒸、煮、炖)的女性容易患上乳腺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很多肉制品中含有大量添加剂,其中一种名叫亚硝酸盐的化学物质,会和肉类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致癌物亚硝胺,而亚硝胺则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尽管数量微小,但经常食用的风险不可忽视。

此外,加工肉类中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更高,且通常使用腌制、熏制等手段延长保质期,这一过程会增加致癌物质等有害物。除了火腿、培根,常见的还有熏肉、腊肉、香肠等腌制肉类。

毒如砒霜?

但对于“毒如砒霜”的观点,罗云波并不认可,他表示,致癌和剂量是有关系的。火腿、培根等红肉食品虽然存在致癌风险,但风险可能并没有那么大。日常生活中少量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

而且,人体是有解毒能力的,当人体的代谢大于“毒素”的积累,有毒物质就会被代谢出去。显然,“毒如砒霜”的说法太过夸张。换而言之,吃砒霜会死,而吃火腿和培根却不会。可见,只说危害而不提剂量,这并不科学,有致癌风险并不一定会致癌。

罗云波说,这则新闻之所以引发广泛   

3

隔夜菜

隔夜菜致癌说法的支持者认为,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真相:陈君石表示,“隔夜菜”因蔬菜种类的不同,在保存不当、存放时间过长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不过,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只是可与人体摄入的其他食品、药品、残留农药中的次级胺反应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同时,是否致癌还要看有多大剂量。实验表明,隔夜菜虽然亚硝酸盐含量略有上升,但含量有限,对人体健康并不会构成实质的影响。

4

可乐

可乐致癌的说法最早来自美国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发布的一份公告,它称可乐中的焦糖色素含4-甲基咪唑,并称这种物质可能致癌。

 

 

真相:可乐致癌的说法最早来自美国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发布的一份公告,它称可乐中的焦糖色素含4-甲基咪唑,并称这种物质可能致癌。其实,焦糖色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生产过程中的确会产生副产物——4-甲基咪唑。

科学界对焦糖色素的安全性研究相当充分,美国和欧盟等国家中把它作为很安全的食品色素。至于其副产物4-甲基咪唑,美国FDA评估后不认为这种物质能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只有当一个人每天喝罐以上的可乐时,才能引发致癌风险。

5

微波食物

曾经有一篇名为《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章指出,微波炉加热会让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人体不能识别的新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具有毒性,甚至可能致癌。

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检验部主任鲁建国也表示,质量合格的微波炉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和反复实验,其微波泄漏量和所产生的辐射都是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不会通过其加热的食品带来危害。

消费者更应   

6

牛奶

牛奶致癌的说法一直颇为流传,其中一个说法就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生长与繁殖,引发癌症。

真相:陈君石指出,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对人体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一千万纳克。而牛奶中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远低于人体内的量。目前科学界评估认为,IGF—1并不致癌。

还有说法称,牛奶中的酪蛋白会致癌。它最早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坎贝尔的一项“大鼠实验”,大鼠被喂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同时,分别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结果显示酪蛋白相对更易促进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

陈君石表示,黄曲霉毒素本来就是致癌物质,没有它,无论是酪蛋白还是大豆蛋白都不会引起大鼠发生癌症。所以,不能用这个动物实验来类推奶类的致癌效果。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每天喝有利于补钙。

7

蘑菇

一篇名为《蘑菇还是少吃一点吧》的文章曾在







































哪里白癜风好治
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f/108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