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可预测胰腺癌化疗疗
2016-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自医院胰腺肝胆外科的团队研究发现,通过简单、常用的血常规检测即可预测胰腺癌化疗疗效: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低于3.1提示对化疗反应较好;另外,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同样可反应化疗疗效的变化,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提示化疗疗效好,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肿瘤外科年鉴》(《AnnalsofSurgicalOncology》)上。
医院的虞先濬(Xian-JunYu)教授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虞先濬教授主要从事胰腺癌的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着力于探索胰腺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关键机制,开展胰腺癌的个体化与规范化治疗的研究,并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使治疗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约80%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即丧失了根治性手术机会,化疗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较短,许多患者于确诊后半年内死亡,化疗也仅对部分胰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目前急需简单、可靠的血清学标记物来预测化疗疗效,进而根据血清学标记物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化疗会引起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下降,骨髓毒性是化疗最为常见的毒副作用。然而化疗时白细胞水平也未必越高越好。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可促进肿瘤周围产生炎性微环境,引起白细胞水平升高,而炎性微环境不仅不能起到肿瘤免疫的效果,反而会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淋巴细胞为肿瘤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的炎性微环境可抑制淋巴细胞功能,减少淋巴细胞数量。
本研究结果提示:1)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可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和体能情况;2)化疗前比值低往往提示患者的免疫状态和体能情况较好,对化疗的耐受性较佳;3)化疗后比值的变化可通过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提示化疗疗效。
宁夏白癜风医院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