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史上最全肿瘤靶向药及免疫治疗

2022-5-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福建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开启最新盘点

不知不觉中,年立秋已过,感慨时光飞逝!在白驹过隙的不经意间,癌症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为新药研发大国的美国不仅有新药获批,也在已获批的靶向药及免疫治疗药物扩展新适应症上下足了功夫。

中国,在癌症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面取得的成绩就更加突出了,不仅有国产的新药问世,而进口靶向药进入医保的步伐也在策马扬鞭中。靶向药获批及进入医保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药也在临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靶向药物进入中国市场,为癌症患者提供一种崭新的治疗选择。如今,化疗已经不再是癌症治疗的首选方式。例如,发病率最高的肺癌和乳腺癌,多数医生都会建议进行一项基因检测,筛选是否有靶向药可用,评估免疫治疗是否能够获益,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已经成为21世纪癌症治疗的新模式!现在国内外获批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有很多,Vicki按照作用靶点将国内外已上市或者重点在研的靶向药归为以下的这几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指导价值(--)。

PD-1抑制剂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主要在激活的T细胞和B细胞中表达,功能是抑制细胞的激活,这是免疫系统的一种正常的自稳机制,因为过度的T/B细胞激活会引起自身免疫病,所以PD-1是我们人体的一道护身符。但是,肿瘤微环境会诱导浸润的T细胞高表达PD-1分子,肿瘤细胞会高表达PD-1的配体PD-L1和PD-L2,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1通路持续激活,T细胞功能被抑制,无法杀伤肿瘤细胞。PD-1抑制剂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靶向细胞表面的PD-1,可以阻止免疫细胞表面的PD-1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或PD-L2的结合,解除免疫抑制,恢复免疫功能进而杀伤肿瘤。目前,国内外共上市6种PD-1抑制剂,其中国内企业生产的共有3种。

PD-L1抑制剂

PD-1可表达在T细胞表面,而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上调表达,它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和活化,使T细胞处于失活状态,最终诱导免疫逃逸。PD-L1抑制剂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可阻断PD-L1和PD-1结合,解除免疫限制功能的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识别,激活其攻击和杀伤功能,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实现抗肿瘤作用。

CTLA-4抑制剂

CTLA4或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也称为CD(分化簇),是一种蛋白受体,其作为免疫检查点起作用并下调免疫应答。CTLA4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其由活化的T细胞表达并将抑制信号传递给T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细胞杀伤肿瘤。

目前获批的CTLA-4抑制剂仅有伊匹单抗,是一种重组人类单克隆抗体,它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结合,阻断CTLA-4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而伊匹单抗通常与纳武单抗联用。以上几类药物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是也有对应的生物标记物预测治疗效果。目前,PD-L1、MSI和TMB被广泛使用。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

除上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还有另外一类单抗抗癌药,属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但是,这类药物针对的是肿瘤细胞表面的单个靶点。例如,帕尼单抗和西妥昔单抗靶向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贝伐单抗和雷莫芦单抗是一种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拮抗剂。

靶向EGFR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通路活化后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信号的传导、血管的形成、细胞凋亡的抑制等诱导癌症发生。通常发生于肺癌,大约有15%的白种人和30-50%的亚洲人中有EGFR基因突变。无吸烟史者,比例高达50-60%。EGFR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上,其中19号外显子19缺失突变(19del)约占45%,21号外显子的LR点突变占40%,这两种突变被称为常见突变(敏感突变)。其他的突变EGFR(GX、SI、LQ)等被称为罕见突变,TM突变是一、二代靶向药耐药后经常发生的突变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靶向药

靶向ALK

该基因最早发现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因此得名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基因,ALK基因可激活多个细胞内信号通路,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生长、转化以及抗细胞凋亡的过程。ALK基因常见的致病性突变为基因重排,EML4-ALK是主要的融合形式。ALK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亚群中常出现,占比5%,ALK突变被称为“钻石突变”,可用的靶向药却很多,显着增加了治疗机会。非小细胞肺癌的ALK靶向药

靶向ROS1

ROS1为原癌基因,属于酪氨酸激酶胰岛素受体的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高度表达。ROS1可激活与细胞分化、增殖、生长及存活相关的信号通路,当ROS1基因与其他的基因发生融合,即通常意义上的“突变”,就会造成一个新的基因,这个基因能够驱动肿瘤的发生。克唑替尼是目前唯一已经获批用于ROS1重排的靶向药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年美国获批,年中国获批。版的CSCO指南中,ROS1融合基因阳性Ⅳ期NSCLC一线治疗中,克唑替尼获得了Ⅰ级推荐。另外,不限癌种的靶向药恩曲替尼也能靶向ROS1,目前正在日本接受审查,作为ROS1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方法。非小细胞肺癌ALK靶向药

靶向MET

MET是一种原癌基因,也是多种癌症的驱动基因之一,一般不与EGFR、KRAS、ALK等肺癌其他突变共存。MET基因的突变类型有3种,分别是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1%-3%)、MET原发扩增(1-5%)以及罕见的MET融合突变(<1%)。目前在NCCN指南中,MET靶点被列为克唑替尼的潜在靶标。非小细胞肺癌MET靶向药

靶向KRAS

KRAS是人体中发现的第一个致癌基因,但发现至今近40年,却一直没有有效药物,因此曾被称为“不可成药”的基因突变。

KRAS突变一直是癌症患者的魔咒,非小细胞肺癌检出率13%,结直肠癌为占了3%,在全部癌种中检出率为(1-3%),至今无靶向药获批。如果结直肠癌检出KRAS基因突变,要禁止使用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

在年ACSO大会上,一个代号为AMG的靶向药吸引了众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zl/114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