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大叔晨练后双腿肿痛,初诊是胰腺癌,
2021-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排名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904/4250130.html
一般中老年双腿浮肿疼痛,大家都以为是静脉血栓惹的祸。
然而广东肇庆一位59岁的黄老伯,晨练后双腿肿痛,到医院检查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和胰尾有占位病变,被诊断为“胰腺癌”。
但其实,他得的还不是胰腺癌,是一种免疫相关疾病。
以为是胰腺癌其实被误诊
广东的黄老伯今年59岁,平时有晨练的习惯。不久前,黄老伯晨练时突然觉得双腿疼痛,撩起裤脚一看,发现两条腿都肿了。
黄老伯以为是疲劳所致,所以就回家休息了。没想到过了一周,双腿越来越肿胀,走路时还伴有疼痛。
黄老医院检查。双下肢及腹部超声检查的结果提示“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胰尾实性占位病变,性质待定”。当地医生怀疑是胰腺癌,建议黄伯马上手术治疗。
网络配图
但是黄老伯的家人都想不通了
平时黄老伯能吃能喝
怎么会一下子得了这种绝症?
黄老伯家人赶紧带着黄伯来到广州,向中医院消化内科消化胆胰专科副主任王凌云主任医师求助。
王凌云接诊后
通过详细问诊和一系列检查
果然发现了病情有蹊跷
黄老伯除了双腿肿痛以外,下巴两侧看上去也较正常人肿大很多,原来他从两年前就有双下颌肿大的症状,但体重近期并未有明显变化。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凌云教授分析后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疾病,很可能就是IgG4相关性疾病,因此,她果断喊停胰腺癌手术。
网络配图
果然不是胰腺癌!
为了明确诊断,王凌云教授进一步给黄老伯安排了相关的血清免疫学及其他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果不其然,检查结果显示黄老伯的血清IgG4异常升高,达到70.1g/L,而正常值应在0.03-2.01g/L之间,且影像学核磁共振的检查也提示胰尾部有实质性肿块,双肾有多发病灶,头颈部淋巴结、双侧腮腺、双侧颌下腺肿大。
王凌云教授又邀请该院口腔科副主任王建广教授会诊,并给黄伯安排了颌下腺的穿刺活检术,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有典型的席纹状纤维化形成,IgG4(+)浆细胞数目增多,与IgG细胞的比例达到40%,结合临床血清IgG水平明显升高,考虑为IgG4相关性病变。
至此终于真相大白
黄老伯患的不是胰腺癌
而是IgG4相关性疾病
这种疾病的症状与肿瘤相似
常常让人产生混淆
容易耽误了治疗
王凌云教授团队给黄伯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及随访计划。给予激素治疗后,黄伯双下肢肿痛症状消失,多次复查血清IgG4呈下降趋势。
记者获悉,最近一次复查血清IgG4已下降至13.9g/L,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下颌及胰腺占位等受累病灶较前缩小。目前黄伯已顺利出院,平时只需定期复查、按时遵医嘱服药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
IgG4相关性疾病是什么病?
医生介绍,IgG4淋巴细胞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罕见,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50-70岁,多发于男性患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多器官肿大、血清IgG4异常升高,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席纹状纤维化、IgG4(+)浆细胞增多、闭塞性静脉炎。一般给予激素治疗即可,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
如何鉴别IgG4相关性疾病
和恶性肿瘤?
医生指出:
→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大部分癌症的病情进展不快,往往伴有明显消瘦的症状,且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常提示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而IgG4相关性疾病的进展速度往往会比恶性肿瘤快,常表现为多器官的弥漫性肿大伴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但很少出现消瘦等消耗性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提示无明显异常。
所以医生提醒广大患者
尤其是老年男性
如果发现多发器官肿大
切莫病急乱投医
需要进一步诊断
是否患有免疫性疾病
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馨元
如有采用不妥请联系小坊
又涨了新知识!
点亮小花让朋友也看见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