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研为啥这么牛院长们公开答案了
2020-9-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7291.html
精品导读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每年根据前一年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排名全球所有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近日公布的结果显示,中国医学院进入前名的有:医院、上海交通大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的科研水平为什么这么厉害呢?请在文中找答案!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每年根据前一年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排名全球所有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近日公布的结果显示,中国医学院进入前名的有:医院排名第56位;上海交通大医院排名第74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排名第81位;上海交通大医院排名第97位。医院的科研管理有过人之处呢?
Part1
医院
团队、平台、政策、资金
在四川,医院最好,一定会被当地人一脸“这都不知道”的表情甩下仨字儿:“川医撒(音sa)!”。“川医”,指的就是医院,当地百姓习惯这样称呼。其实在西南地区,具医院并不少,但省内民众在有疑难杂症的情况下一般第一反应是去“川医”,西南各省及藏区也有大量病人就诊,庞医院积累了大量疑难杂症病例处理经验,医院也因此成了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
一串串金光闪闪数字背后是科研巧布局曾经,医院被称为“医院”,虽然现已被郑大一附院取代,但华西的规模依然庞大。医院运行院区占地五百余亩,业务用房60余万平方米。年时,医院日均接诊数据在每天1万5,年1万8,而到了年,这个数据也在1.7万左右。
从一百多年前的华西坝到如今的西南医界高地,华西的科研实力有目共睹——4个大型科研基地,30多个开放型实验室,余人的专兼职科研团队,每年1亿的科研经费支持,连续八年“医院排行榜”科研学术第一的排名,“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四连冠的成绩——华西的科研实力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牛!在这一串串金光闪闪的数字背后,是医院向来重视创新体制机制的传统,前瞻性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激励,以及搭建全产业链转化医学平台的布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为民院长曾用四个词来总结华西科研成就的背后:团队、平台、政策、资金。
专兼职的科研人才队伍就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医院致力建立一支专兼职的科研人才队伍。
医院目前拥有一支多人的专兼职临床科研队伍。其中,专职人才分三类:专职科研人才专门做临床研究;第二类是博士后,我们每年争取招人以上的博士后;第三是研究助理及部分研究技术人员;兼职科研人才则是指临床医护人员、博士、硕士以及培养的学生等。
前沿平台供施展人才实力的释放与平台施展密不可分。华西拥有四个国家级的前沿平台,包括国家生物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计划(全国4个)、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全国5个)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同时拥有30多个开放型实验室,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统一规范,我们还拥有「新药靶点发现—新药筛选—新药临床前研究—新药临床研究」的整条技术链和服务链,以便捷和规范研究成果转化。
以临床为导向在全民皆科研的世风下,对科研的标准容易片面化,单纯以项目、文章、专利、是否获国家奖项定研究质量高下。李为民院长对丁香头条(dxytoutiao)坦言,此前华西也「走过弯路」。
为扭转此风,医院建立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激励政策,鼓励科研指导并服务临床。「现在我们的评价标准是,科研成果是否能够改善临床效果,讲求临床实用性,主要是看它能不能被指南引用,对整个诊断治疗是不是有改善。」
每年1亿资金支持学科发展医学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鼓励并调动临床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针对前沿创新研究,医院建立多种创新基金。华西建立了SCI的论文基金、奖项基金,及成果转化等各种奖励政策。
以「学科卓越发展基金」为例,「」指代的是通过基金、经费的申请使学科达到全国第一、全国前三或全国前五,医院每天投入一亿用于学科的发展,经过国内外专家评审后给予奖励;「临床新技术创新基金」则每年拿出万,用于新技术的开展与创新;而对于前沿的探索类研究,医院同成都市科技局共同建立了创新孵化基金以提供支持。
其中研究成果转化所得收入的80%给研究团队,医院只提取20%的管理费。50%以现金的形式给研究团队,30%用于团队的后续研究。
Part2
上海交通大医院
以科研促学科,突破医学局限
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建于年,是上海开医院。在这里,有着诸多的“第一”,遍布消化科、风湿科、心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等24个科室,这其中少不了科研的推动。
“做学生学习知识,做医生应用知识,做科研则是创造知识。”科研处处长顾乐怡看来,“临床医疗到了一定层次,必须通过科研去推动学科进步。就科研水平而言,则是‘入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
很显然,仁济的医生大都不满足于“浅水得鱼”。近些年,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保持在90项以上,年更是以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刷新了上海医疗系统的纪录。
连续七年世界单中医院其中,肝脏外科主任夏强领衔的小儿肝移植团队让医院连续七年成为世界单中心实施医院,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而这支团队在年还是“从零起步”。
在夏强的带领下,团队围绕临床需求钻研科研难题,先是不断突破活体肝移植技术,总结出一套无血流阻断下“精准切肝”的方法,然后在国内率先提出一整套儿童肝移植技术标准,制定首版中国儿童肝移植指南……一步步地实现中国肝移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以科研促学科老上海人都知道看消化道疾病去仁济:后起之秀抢眼,老牌科室也依旧强势。消化内科自年就已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老上海人都知道,看消化道疾病要去仁济。科室去年门诊量高达45.78万人次,居全国第一。吸引患者纷至沓来的“金招牌”背后,是强劲的科研支持。国内最早开展胆道测压(年)、国内最早提出以呋喃唑酮为主的三联疗法(年)、国内首先研制成功Hp基因组DNA芯片(年)、国内最早开展以自发荧光诊断胃癌的研究(年)、国内最早开展13C呼气试验无创伤性地确诊Hp感染(年)……仅截止到年,消化科就有19项“第一”。过去六年,该团队每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在10项以上。在幽门螺旋杆菌领域独创的四联疗法更是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国际指南(版)的治疗方案。
治风湿北找协和南推仁济:风湿科是仁济的老牌学科,在中国最佳专科排名排行榜中,风湿病领域医院经常紧挨着打头的协和。每年门诊量超过16万人次,近五年来该专科门诊就诊人数每年涨一成,大部分来自外省市甚至海外。
风湿科一直是临床带动科研,实验室带动临床,去年还新建了中澳风湿联合实验室。如今,每年约有3个月,国际著名免疫学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卡罗拉·维奴萨都在医院与“”首席科学家沈南教授合作开展科研,维奴萨直言,她选的是与自己科研实力相当的“合伙人”。以科研实力引来国际医学界著名学者,仁济近年科研“走势”抢眼。
以科研之刀突破医学局限医生临床任务已是非常繁重,为何还要狠抓科研?与胰腺癌“过招”多年的孙勇伟医生或许能给你答案。作为胆胰外科医生,孙勇伟精练“刀功”,但这些年他开始反思起外科的局限——即便刀开得再好,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依然有限,如何为患者寻求更多生机成为他新的工作目标。
于是,孙勇伟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张志刚一拍即合,一头扎进胰腺癌发病机制研究。经过4年努力,他们共同发现了胰腺癌的重要“帮凶”,并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老药新用”的新策略。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医院也应该是冲击医学最前沿的地方,在与疾病的这场攻坚战中,仁济的医生们正以科研的方式一点点突破医学的极限。
Part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研+临床:国内三最国际一流
一个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三位院士(两位中科院院士曾益新、孔祥复,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三项国家级科技二等奖……为了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优质的治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院)一直在努力。
年,在全国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形成肿瘤综合治疗规范;
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推出了八大常见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成为国内首家开设多学医院;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日间病房诊疗模式,患者能在24小时内办理出入院手续……
作为建国初,周恩来总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可谓“卧虎藏龙”。54年来如一日,铆足劲头往前冲,包揽了国家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第一个抗癌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癌症合作中心等肿瘤诊疗领域几乎所有的国家级荣誉,连续多年荣登国际顶尖刊物《自然》杂志指数榜,当之无愧地成医院的排头兵。
两度改写美国鼻咽癌治疗指南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头颈肿瘤,发病以广东最多,因此亦称为“广东瘤”。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传统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但是鼻咽癌疾病的发病及其转归都非常特殊,放射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
“我院马骏教授团队及孙颖教授团队,先后通过临床试验在国际上证实,‘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的效果并不比单纯的‘同期放化疗’好,而且在放化疗前使用诱导化疗法可显着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生存率,两度改写美国鼻咽癌治疗指南”,彭望清书记自豪地说!
陈明远教授曾经用“饭前喝汤健康,还是饭后喝汤更健康?”来形象地比喻两个方案同期化疗加辅助、诱导化疗加同期化疗。他认为,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答案。而马骏团队在鼻咽癌放疗(吃饭)与化疗(喝汤)如何结合的研究中,找到了“答案”:放疗前“喝汤”比放疗后“喝汤”更健康。
此外,在淋巴瘤的科研与诊治上,医院也是同行业的佼佼者。非霍奇金淋巴瘤来势汹汹,是目前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且高发于青壮年群体,不少年轻生命都被它吞噬。
该院林桐榆教授研究团队16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的探索,不仅发现了我国淋巴瘤的特征,制定并实施了淋巴瘤系列研究,研究成果还被美国、欧洲和中国淋巴瘤指南采纳,并在国内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研究成果荣获了年度的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晚期肠癌五年生存率延长到27个月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近10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此,世界各国的顶尖肿瘤专家一直孜孜以求,苦寻更优良的治疗方案。而结直肠癌的诊治与科研,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亦领跑国际一流水平。该院徐瑞华教授领衔的中日韩研究者团队首次证实改良的“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双药联合方案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将晚期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从原来13个月,延长到了27个月。
同时,将原来每两周一次长达46小时的输液治疗,医院,住院只需要一天,或者在门诊注射室接受两小时注射就可以了。此疗法副作用明显降低,更不需要插管埋泵,快捷便利,大大节省了患者和家人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成果很快就在全球顶级肿瘤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为我国肿瘤研究又增添一个“爆款”成果。
射频消融术治小肝癌效果显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晚期肝癌几乎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当手术、放化疗无效时,只能坐等死神来领路。对此,该院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范卫君教授开辟出了一个新领域——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
现在对于肝癌的一般治疗顺序为外科手术治疗,治疗不好再进行内科、介入治疗,但是这一治疗观念制约了介入治疗的疗效。其实,介入治疗,尤其是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在小肝癌的根治中,可起到和外科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对于小肝癌患者,尤其是肝功能、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进行切除手术风险更大,就很适用介入性治疗。而对于巨块型肝癌患者来说,微波消融的治疗效果更显着,消融范围大。5厘米以下的原发性肝癌和晚期病人的复发病灶,使用射频消融就较为适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我们第一任院领导起,医院的人才培养,”彭望清书说,“第一任院、所长谢志光、梁伯强教授,一位是我国临床放射学奠基人,一位是现代病理学开山鼻祖,两位中国医学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在院、所奠立与起航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已走过54年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注重科学研究与临床的结合,我们的愿景就是要打造一所专科最全,诊疗水平最高,能够代表中国水平的国际肿瘤一流的肿瘤中心。”
Part4
上海交通大医院
以患者为核心的“三维一体”科研体系
勇立科研“潮头”,成为“医院”的引领者,医院是如何做到的?副院长沈柏用教授说,瑞金做科研,就是要把创新成果扎扎实实地写在百姓的健康上。
取得临床研究话语权最近,沈院长的心头搁着一件大事,他在盘算着将医院所有科室的科主任送去法国研修。
为何如此“兴师动众”?他说,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让科主任学习如何进行临床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当下,医院医院,正掀起一股解决临床重大问题的创新热潮。
“医院要做临床研究。”这不是一句口号。沈院长说,这是未来三年内,医院整体科研体系构架中最重要的一环。
为了构建临床研究体系,医院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首先,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医院高薪聘请了一批数学/统计学专家、临床研究设计专家、临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科学的设计、测量与评价,帮助临床医生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明年4月和6医院四十余位科主任送至法国巴黎临床研究学院研修,每期二十多位医生。
在此基础上,医院内部将拿出万科研经费,专门支持临床研究的项目。
瑞金为何要如此专注于临床研究?事实上,中国人口多、病例多,且较为集中,相对来说临床研究成本比较低。美国一年住院人数约为多万。中国一年的住院人数约为1.89亿。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平均住院日为4.5天,中国的平均住院日为10天左右。我国住院时间是美国的2倍多,住院人数又多了这么多,加在一起中国比美国多了十几倍可供临床研究院内观察的资源。
以医院为例,去年一年瑞金胰腺肿瘤的手术量约为0例左右,这大约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学院做五、六年的手术量。“但这个资源并没有被利用好。”沈院长说,“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中国只有不到3%的临床研究。”
钟南山院士曾说过:“目前国内根本没有对临床科研的基金投入。科研不见得一定都要高精尖,并非只有研究基因才有意义,临床研究能解决很多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即便是上海,对于临床研究的基金支持与基础科研(国自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举个例子。胰腺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位置在多个脏器之后,早期病变难以察觉,一旦发现癌变往往已是晚期,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无论手术与否生存期均只有短短几个月。目前,医院的胰腺癌治疗已跻身世界最高水平,但在沈院长看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临床研究来解决:胰颈部肿瘤是做胰头切除还是胰体尾切除?胰腺切除手术后做胃肠吻合还是胰肠吻合患者的生存获益更大?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会通过临床数据发现一些规律,将规律变成结论需要进行科学的临床研究。我们将经过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告诉全世界的外科医生,这种方法病人生存获益更好,这就是临床研究的意义所在。”
而这个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沈院长说,在未来医院70%的患者都将参与到各个不同的临床研究项目组,这将推动临床研究向更深更远发展。
毫无疑问,这个数据让人有些吃惊,但医院既然能够提出这个目标,自然有其考量。
瑞金的底气在哪里?深耕基础研究“基础决定高度,这是在任何学科都适用的真理。”沈院长介绍,作为一家医院,瑞金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近二三十年,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目前,医院共有45个临床学科和9个公共学科,其中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2个和国家临床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重中之重”1个,上海市优势学科2个,上海市特色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及卫生局重点学科6个。医院还设有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微创外科、内分泌与代谢病、血液病),6个市级研究所(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上海烧伤研究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5个院校级研究所。此外,瑞金还拥有几乎覆盖全学科的实验室。
庞大的基础研究支撑着医院发展已近二三十年,这也是瑞金科技实力一直保持领先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都有左右。
突破:以需求为导向推进转化研究转化医学是搭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纽带。
沈院长说,十几年前,瑞金就知道,一定要把研究结果转化、医学研究一定要能够解决治疗中的问题。“我们要将我们的研究结果变成老百姓能吃的药、医生可以遵循的治疗方案或者是外科医生可以用的手术器械,这就是转化医学。”
“十二五”期间,我国首个转化医学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医院揭牌。我国布局了5个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俗称“1+4”项目,其中医院是“1”,作为综合性转化医学中心,其余4医院老年病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疑难病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和医院再生医学中心。
“十三五”期间,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将在医院建设5.4万平方米的转化医学临床研究大楼,设临床转化研究病床张,首轮将重点建设肿瘤、代谢病、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技术平台,预计年投用。它将整合上海交大、复旦、海军军医大学(二军大)、中科院等上海高校、医院,以及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等开展临床难题联合攻关,推进技术转化应用进程。这将是一个国际一流的系统性、规模化、集成化、开放共享的转化医学公共技术平台。
“我们把临床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到基础研究的实验室里去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并进行反复研究修正。”沈院长介绍,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这是医院推进转化研究的动因。
一切科研进展,最终受益的都是病人“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三个维度相加构成了医院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
“当然,这也象征着医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沈院长说,近年来中国医学基础研究水平可以说与欧美等国不相上下,某些领域甚至赶超欧美,但临床研究的水平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一部分在国外推行的指南,并不完全适合亚洲人种,“我们需要通过临床研究来制定更符合国人的指南。”
远见者稳进,稳进者远行。
有着强大的基础研究做支撑,不断发展的转化研究做抓手,着力推进临床研究。这是医院的目标,但回到最根本,“一切科研进展,最终受益的一定要是病人,”沈院长表示,“这就是医院一直以来做科研的初心。”
“一个成熟的外科医生一年手术-台,他的职业生涯种可能开-1万台手术。”沈院长的心里一直算着这样一笔账,“但归根究底,现阶段我只能帮助约0个病人或者0个家庭。如果在诊疗中,把对疾病的认识和创新的诊疗手段变成公认的结果,总结出科学的经验并推广,我能帮助的病人就会是千千万万。”
“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太少,作为医者,能做的还有很多。
来源:来自健康时报、医学界、丁香园等,无界医疗编辑出品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最新会议
距中国康复论坛(.北京)开幕还有10天!
年4月19-21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首都医科医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康复论坛()”将在北京昆泰酒店举办。即使不出国,也能知晓全世界的康复新技术。会议期间,来自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康复领域顶级专家将汇聚北京,为大家带来一场康复领域的“饕餮盛宴”。让我们一同跟随康复大咖的脚步,探究国际康复医疗新技术、新手段的发展,来一场康复领域的“环球旅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会议日程,一键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