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癌症,我们到底该如何预防呢

2018-12-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压力——癌症的一大诱因

根据《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年全球预计新增万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万。中国每天约人确诊为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

远离“压力癌”,警惕“压力癌”

1.高强度和快节奏的生活,会给我们带来各方面的压力。压力和癌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无论是从基础研究,还是从临床实战,我们发现压力大的人或者压力大的动物容易出现肿瘤。精神上的压力导致了下游的免疫功能的紊乱,压力大的人患癌症的几率比压力小的人要大很多,这种大是无法准确量化的。

2.长期熬夜是肿瘤高发的一个诱因。因为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使得细胞代谢异常,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提高患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早已认定,夜班是强烈的致癌因素,与朝九晚五的人群相比,夜班族晚期肿瘤风险增加24%,早期肿瘤风险增加49%。别再熬夜、熬生命了!晚上11点前睡,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

3.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也会影响到肿瘤发病。

有种性格叫作癌症性格,这种性格的人,一般比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常常爱生闷气,长时间如此,会影响免疫功能,使癌症有可乘之机。

01.生气:可能气出食道癌

调查发现,个性急躁、易怒的人容易患食道癌。临床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得食道癌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固执、急性子的人。

肺癌最怕什么?怕三霾!

雾霾:室外大气污染。

烟霾:室内空气污染,包括厨房油烟、二手烟和装修造成的空气污染。

阴霾:心理污染,也就是生闷气。

生气:可能气出乳腺癌

心情不好是乳房养生的大忌。据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爱生气、喜怒无常、焦虑抑郁的人比较容易患乳腺癌,乳房增生性疾病也会更多见。

02.食物发霉不舍得扔:省出肝癌

花生、玉米、豆类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一旦霉变,最好扔掉。因为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而黄曲霉素,多种研究表明,它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如果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花生米都得扔掉!

不舍得吃新鲜蔬果,使患癌风险增加

不要觉得水果可有可无,也不要嫌贵,每天要吃-克的新鲜水果。

03.懒得运动:13种癌症风险上升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与运动最少的一成人相比,运动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几率降低7%。运动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过1小时,他们患食道癌的几率少42%,肝癌几率少27%,肾癌几率少23%。再忙不能忘了运动,再懒也别懒得运动。

04.懒得体检:错过癌症最早发现期

记住:健康人群每年定期体检,有癌症家族史、有危险因素人群还要每年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如肺癌高危人群可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25岁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彩超等。

4.癌症是吃出来的

01常吃太烫食物:增加食道癌风险

饮用65摄氏度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这是因为吃的太烫会灼伤食管黏膜,增加癌变风险。不要吃比自己体温高的食物,刚出锅的饭菜先放置一段时间,感觉不烫嘴再吃。

常吃肉类、烧烤油炸:增加肠癌风险吃油类、肉类多,粗粮蔬菜少,加上运动太少,会导致肠胃蠕动速度减缓,同时多吃高脂肪食物还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久而久之,就会增加肠癌风险。

肉类适量吃,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粗粮最好占主食的三分之一。

吃糖过多:增加胰腺癌风险,吃糖过多,摄入过量甜食会增加胰腺癌发病几率。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到损伤,而这是引起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除了胰腺癌,较高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还可以明显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黑色素瘤的风险。

合理饮食五字诀:苦、酸、素、新、淡

1、新鲜果蔬。其中所含的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他活性成分有抗癌之效。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杨秉辉对果蔬的防癌功效更是赞不绝口:“每人每天的蔬菜摄入量从50克增至克,患胃癌的危险性可降低50%。”芦笋、卷心菜、番茄、红薯、魔芋、猕猴桃、萝卜、胡萝卜都是抗癌好食物。

2、豆制品。豆腐、豆浆富含大豆异黄酮,经常吃些豆制品可以降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

3、菌类。约96%的菌类都有抗癌效果,如冬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等富含多糖类物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胃癌和肺癌的效果较好。目前,香菇多糖已经作为抗癌药物,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

4、绿茶。绿茶中富含茶多酚,可与致癌物结合,使其分解,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养成每天喝2~3杯绿茶的习惯,可以预防胃癌、肝癌和肺癌,但必须注意,茶水不要太浓。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北京有什么好的医院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zl/110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