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中生发明的胰腺癌检测试纸可信吗
2017-6-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该高中生的确“发明”了一种检测试纸,并且上了TED演讲。TED演讲视频的名字叫:16岁少年攻克胰腺癌检测。视频中介绍,该少年13岁时家人不幸因胰腺癌去世,于是他潜心研究两年,筛选了多种蛋白质,在15岁那年发明了检测试纸。这又是一个被夸大了N倍的神童故事。该少年用来诊断早期胰腺癌的蛋白质叫做间皮素。首先,间皮素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不仅在多种肿瘤中有所表达,在正常细胞也有表达[1],之前早已有人研究,最终结论尚存争议,但是已经有不少研究表明间皮素在诊断胰腺癌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不高[2]。其次,间皮素分为膜结合间皮素及可溶性间皮素,间皮素表达多在肿瘤组织内,血清中的可溶性间皮素并不多[1]。所以,在胰腺癌中,间皮素与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倒不如作为靶向药物靶点来的更为可靠。所以,近年来,间皮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卵巢癌以及胰腺癌的相关基因、靶向治疗中[3],并没有作为诊断标志物。实际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都很困难,目前唯一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为CA-,其报道特异性为90%,但是存在一定争议[4]。其他临床上常用的胰腺癌生物标记物还有很多,但是从来也没有过间皮素[5,6]。所以,所谓的”能测出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等众多癌症,使患者术后生存率几乎达%“完全就是扯淡。写到这里,我已经不需要再做更详细的驳斥了,因为对一种特异性、敏感性都不高的诊断方法,你发明再好、再便宜、再便捷的诊断试纸,都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忍不住再吐槽几句,全世界有多少教授、博士们在实验室里苦苦研究了多少年胰腺癌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医学专业的人学两年就能够取得突破的。我不是否认天才的存在,只是,我不认为两年时间足够一个高中生,哪怕是天才高中生完成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肿瘤学等等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领域文献的学习。目前胰腺癌的诊断困难并不是不够方便快捷,而是特异性不够。实际上,把现有的血液标志物检查做成类似试纸的简便诊断法困难并不大,只是没有意义,诊断胰腺癌还是需要症状、血液检查、B超、CT等等相结合,所以,医院好好查一查。关于筛查体检的意义,我觉得也不大。基本上现在的体检都包含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其中就有CA,CA比间皮素要靠谱多了。倒是一些敏感疾病以及没有列为体检常规的疾病,适合做成试纸进行筛查,典型的就是AIDS,所以,检测AIDS的试纸早就有了。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革新。最后,医学是很严谨的,希望这位少年系统接受相关高等教育后能在实验室里做出真正的突破。
湖北白癜风医院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