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间质瘤肝转移质子治疗一个月后明显缩小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院订阅哦!小肠间质瘤是原发于小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STs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人,40岁以前少见,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0岁~65岁。据统计约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不足10%发生在食管、结肠及直肠,男女性无差异,GISTs也可能发生于网膜和肠系膜。GISTs的症状主要与肿瘤的大小、部位、肿瘤与胃肠壁的关系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肿瘤较小者常无症状,往往在癌症普查和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若较大者,则可引起各种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及便血。其次还有一些症状如贫血、体重下降等;间质瘤的主要扩散途径是血行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小肠间质瘤肝转移质子治疗病例:患者,女,49岁于年7月中旬无意间于上腹部触及肿大包块,大约10×10cm,医院,行腹部超声提示:腹部肿瘤,建议进一步检查。当日行腹部CT提示:考虑小肠间质瘤。于年7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术后免疫组化提示:CD(-),S-(-),PCNA(-),年8医院会诊,会诊后病理结果示:CD(+),CD34(+),SMA(+),于年08月份开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mgqd靶向治疗,但未规律服用。年复查腹部CT提示肝脏异常低密度影,诊断为“间质瘤术后肝转移”,于年6月行肝V、Ⅵ段+部分肝Ⅷ段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程顺利,术后病理示:(肝)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八段肿物(+),切缘(-),胆囊组织,术后继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mgqd靶向治疗,再次出现停药情况。年行骨盆CT提示右侧髂骨转移,医院行放射治疗;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疼痛,右侧为著,体力逐渐下降,卧床状态,医院复查腹部CT提示肝转移瘤病灶较前增大,综合分析病情进展,今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经专家会诊,行质子治疗;质子治疗前肝脏检查显示:肝脏见巨大类圆形占位病变,大小约为13.14*10.66cm,为小肠间质瘤肝转移病灶质子治疗剂量分布图像:剂分布良好,对周围正常肝脏组织,胃等重要器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质子治疗一个月后CT检查显示:肿瘤大小约为12.1*9.14cm,较质子治疗前肿瘤缩小非常明显后续治疗及复查结果将持续更新质子治疗有非常优越的物理剂量分布。与传统放射治疗不同的是,质子治疗可以在肿瘤区域形成“定点爆破”一样的高放射剂量区,而同时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不受或少受照射,因此可以降低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造成的胃肠道、肝脏、肾脏以及脊髓的早、晚期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肿瘤照射剂量来达到更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质子所具有的博拉格峰的剂量学优势,可在周围脏器可耐受的情况,给予转移肿瘤病灶足够的照射剂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院质子治疗中心年12月治疗第一例肿瘤患者,目前已治余例各类肿瘤患者,拥有度旋转束治疗室,十年经验,大宗病例,疗效确切,世界公认的尖端技术。何必舍近求远,质子治疗就在身边! 质子治疗癌症主要优点包括:肿瘤邻近重要器官,病者亦可获得最好的疗效,而重要器官可受到保护;若肿瘤复发,患者还有再次接受质子治疗的机会;显著减少短期及长期副作用;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对发育中的少年儿童患者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减少次发性癌症的风险。质子治疗适应症:1、头颈部肿瘤 脑膜瘤、脑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肿瘤、颅底脊索瘤、颅底软骨肉瘤、前庭神经鞘膜瘤、鼻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腮腺恶性肿瘤、口咽癌、口腔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血管外皮瘤、复发性头颈部恶性肿瘤2、胸部肿瘤肺癌、恶性纵膈肿瘤、恶性胸壁肿瘤。3、腹盆腔及其他部位肿瘤肝癌、胆囊癌、肝外胆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脊髓肿瘤、骶尾部脊索瘤/软骨肉瘤、骨肿瘤、软组织肿瘤、复发性腹盆腔肿瘤。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