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奇妙课堂大熊猫的ldquo
2022-6-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957719611034263&wfr=spider&for=pc
大熊猫的“病历本”
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大熊猫是非常容易得病的生物。它们的疾病通常分为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大熊猫的常见疾病
大熊猫的内科疾病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最常见的疾病有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感冒、肺炎等;对大熊猫生命安全最具有威胁的疾病主要包括:中暑、肠梗阻、肠钮转、肠套叠、急性胰腺炎、肾功能衰竭等。大熊猫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为食用口服药,少数严重的才需要内科手术。
大熊猫外科疾病最常见的是外伤、骨折、颅脑损伤、肿瘤等,这些疾病都必须通过外科手术才能完成治疗。大熊猫的体外伤多由互相之间打斗所致。
大熊猫产科疾病主要包括:流产、难产、外阴水肿、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输卵管堵塞、不育症等。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有流产。
另外大熊猫因为长期吃竹子的原因,很容易患上牙齿疾病,主要是齿裂和磨损过度。不过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修补的,并且可以提供一下新鲜的一二年生竹子,让大熊猫吃得不用那么费劲,少得牙齿疾病。
大熊猫的传染病
大熊猫传染病是一类对大熊猫种群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的疾病,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特征,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真菌类传染病。
每当一种新型传染病来临而又完全被科学家认识以前,往往会防不胜防,会给整个大熊猫圈养种群造成非常严峻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在圈养大熊猫的历史上,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抢救野生大熊猫而传入圈养种群的由侵袭性大肠杆菌O引起的出血性肠炎,2年内导致了近20只大熊猫死亡;轮状病毒导致大熊猫断奶幼仔顽固性腹泻病和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犬瘟热病毒导致的熊猫瘟热病、细小病毒导致的大熊猫病毒性肠炎等都曾给整个圈养种群造成过极大的伤害。
大熊猫的寄生虫病
大熊猫寄生虫包括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2大类。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在大熊猫身上共发现22种寄生虫。但大熊猫最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蛔虫病、痒螨病、蠕形螨病、蜱病等。
从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情况来看,圈养大熊猫与野生大熊猫存在着明显不同。圈养条件下,大熊猫由于受到人类良好的医疗护理,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往往很低,通常不会对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在野外条件下,大熊猫无法得到人类良好的医疗护理,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远远高于圈养大熊猫,并已成为野生大熊猫消瘦和发生死亡的主要病原。经科学家研究发现:野生大熊猫蛔虫感染率达到%,甚至有一只野生大熊猫感染蛔虫数量达到条。
如何为大熊猫诊断
体温、呼吸与脉搏是动物生命体征的重要生理指标,也是鉴别大熊猫是否健康的基本表征。而当大熊猫被发现有生病症状时,兽医会通过检查大熊猫的血液、尿液、粪便和组织样本来分析病因,并制定最好的治疗方案,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使大熊猫尽快恢复健康。
如何预防大熊猫传染病
为了让大熊猫尽量少生病,首先得加强大熊猫的饲养管理,提高大熊猫自身的抗病能力,只有身体强壮了病痛才不会那么容易来到;二是要对兽舍和运动场等设施使用倍特、双甲脒等药物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消毒,这对预防寄生虫病很重要;三是对回国或从外地运进的大熊猫进行严格的隔离饲养,由专职兽医和饲养员看护,隔离器要求达到两个月以上,可有效避免代入寄生虫或其他传染病。
如果发现了疑似患病个体时,应迅速采样送检并将其兽舍和周边都使用漂白粉、来苏尔、84消毒液进行严格的消毒,这样也是对其他大熊猫进行保护预防的方法。
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每年给大熊猫接种疫苗。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研究下,目前针对侵袭性大肠杆菌O引起的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大熊猫断奶幼兽顽固性腹泻病和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等危害较大的病已作出有效预防措施,并已筛选出专门用于大熊猫抗击犬瘟热病毒感染的预防疫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