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产业链向哪里韩立明这么说南
2024/6/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8月29日上午,市长韩立明调研江北新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工作,并主持召开“链长制”办公调度会暨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推进会。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吴炜,新区领导陈潺嵋参加。
韩立明一行先来到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研究院由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建,是年11月南京市首批落地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主要利用动物模型分析研究人类疾病,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同源性和差异性分析,解析疾病发生的分子及细胞机理,寻找疾病治疗的解决方案。目前,发展肿瘤模型、皮肤病模型、免疫缺陷、工具鼠等,已申请9项发明专利和16项实用新型专利。韩立明说,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让成果尽快落地。
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韩立明实地调研实验室,了解产品经营、技术研发、市场运行等情况。小北获悉,研究院由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肖瑞平所长、程和平院士领衔,围绕“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和“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两大研发方向,脑园瞄准一流创新“大仪器”,将团队发明的尖端成像设备转化为脑科学研究和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核心科研服务平台,药园则致力于重大疾病的“大品种”创新药物及心脏再生项目的研发与转化,引领全球脑科学研究范式及创新医药研发。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新区汇报了目前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情况。小北了解到,今年1-7月份生命健康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预计.5亿元,同比增长33.2%,全年将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截止目前,新区累计签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项目31家,其中18家通过南京市备案,占新区通过市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近30%,累计孵化引进企业家。
在“一谷一区一中心一基地”空间布局上,新区立足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发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以及核酸药物等生物药物领域,目前在已集聚绿叶制药、先声东元、药石科技等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先进企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CDMO研发生产服务及产业化项目。南京9个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评审通道的产品中有7个在新区,其中世和基因的肺癌靶向药物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沃福曼医疗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血管内断层成像导管已上市。产业链布局上,世和基因已成为肿瘤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进入年南京市独角兽企业名单;绿叶制药投资的吉迈生物重点布局眼科、血液遗传疾病领域基因治疗;先声药业布局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兴生物技术创新药领域;安龙生命科学基金创始人赵春林发起设立的安龙基因项目,聚焦湿性黄斑病变基因治疗等。
生产原创药物是生命健康产业的核心。目前新区已拥有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0余个,在研I类创新药40余个,其中,强新科技针对晚期结直肠癌和胰腺癌适应症的1类新药GB正在进行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科院“麒麟刀”项目是我国首套通过国家新标准的精准调强放射系统,药捷安康自主研发的小分子药物TT-等16种药物已被FDA、CFDA批准正在开展临床试验,针对胆管癌治疗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地位。
服务平台高质量建立是新区生命健康产业独一无二的“利器”。新区现重点建设基因测序、新药检测、生物技术、临床前服务等4类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强化新型靶向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同时优化产业生态,搭建生物医药进出口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9年以来,平台已服务企业超家,实现盈利超2亿元。
新型研发机构是创新的主要载体,也是优质人才大量汇聚的地方。目前,通过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新区引进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中外院士16名,培育和引进各类别高层次人才余位。
新区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动脑科学、免疫治疗等大健康领域产业拓展与布局,瞄准免疫治疗领域,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培育具有突破变革性技术,同时最大化锻造产业力量,目前,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孵化企业和其瑞医药完成A轮融资2万美元,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估值已超30亿,预计明后年IPO。
韩立明说,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事关南京市新发展动能的培育,是南京重点扶持的八大产业之一,也是地标性产业。南京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主攻方向,就是要重点聚焦优势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从而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当下,我们要盘家底、理家当。对南京市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做好梳理、分析和定位,对能带动产业引领的要素做好充足研究;要汇链主、看链宽,着力聚焦龙头型和领军型企业,创新解决“链”中问题,思考产业前景以及未来“链”向何方;要尽主责,兴主业,持续不断倾注资源和精力,加大与企业交流对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对于未来产业建设,韩立明表示,
要全力突破产业规模。大力突破招商引资,聚焦产业重点,细化招商门类,细分产业链条,细分各园区主攻领域,通过强链补链强化产业循环体系,同时要服务好现有企业,挖掘好现有资源,第一时间回应企业诉求,全力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致力提升创新水平。抓牢原始创新,加强产业布局,突出优势研发,完善创新生态,从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突破。江北新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加快推进自贸区进口药品创新政策早日落地,有效助力南京企业药品进口工作。要协力营造发展环境。围绕高端人才和团队推动资源整合聚集,着力打造人才成长环境;精准支持,加强与研发机构、企业沟通,加快产学研发展,着力打造成果转化环境‘;落实个性化政策,提供定制化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企业服务环境,反复磨、积极跑、努力争,为全市“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罗群表示,未来,新区将大力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巧妙利用数据资源,着力聚焦脑基因研究,切实打通“从科研到产业再到市场”的通道,助推南京“特色学科群”向“产业创新群”转变,实现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目标,为全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作贡献。
(部分素材来源
科创局、生物医药谷编辑
郑好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