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亿元孵出23项新药管线,你所不知道
2024/3/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首药控股最大的惊喜已经不局限于这一家公司的研发效率多么极致,它背后的话题更大:Biotech公司的CEO怎样更懂科学家?中国医药关键研发人才每年50%增长的刚需如何满足?都去挖人?向谁挖?自己培养?怎么培养?创新的源头管理就是人才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传统医药企业CEO们更大信心:只要你懂科学家,不是一定要很多钱才能够去做创新这件事情。
年正在成为Biotech公司发展的重要分水岭,人们越来越看清楚一件事情,创新不是比赛烧钱,而是最朴素的商业逻辑:研发效率。投入产出是可持续创新的核心,临床价值是大前提。
此时,名不见经传的首药控股作为年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6.7亿元对于数百家医药上市公司或任何一个试图在医药创新大潮中分一杯羹的投资机构而言,应该会轻松加愉快的掏出来,甚至拿出10亿元在当下创新药如火如荼的势头中也不是一个难事。但是,给你6.7亿资金加十多年时间,你能够做出几个新药管线?分别到什么进度?
换个角度再问,我需要你做出20多款新药管线,为此你给出的研发预算资金是多少?10亿,亿,亿。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科创板上市审核趋严的大背景下,年最新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中,稳稳当当行至舞台中央的首药控股让医药创新界触目兴叹。11年时间,6.7亿资金,申请发明专利项,取得授权项,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在研新药23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一类新药临床批件17个,其中12个在研新药已进入Ⅰ期临床,2个已进入Ⅱ期临床,2个已进入Ⅲ期临床,1个已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特别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Conteltinib(CT-),获得了CDE批准的Ⅱ期有条件批准上市资格。此外分别获得5项国家“十二五”、3项“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基金支持。
这家在中国医药创新界瞬间爆发出来的公司宛如一台创新机器,新药管线源源不断的批量释放,其研发效率让产业界叹为观止,这是真的吗?纵深的问题是:都是些什么人在搞研发?潜在的预设回答是一定有一个隐藏的超级梦之队科学家群体。老板是谁?潜在的预设回答是一定有一个对研发创新了如指掌的公司掌舵人。会不会昙花一现?潜在的预设回答是一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支撑起了公司短暂的辉煌。
首药控股董事长李文军
预设的答案统统落空,真实的答案拍案称奇。的初春,《E药经理人》独家专访首药控股董事长李文军。他不懂药,但他洞悉管理和人性,最重要的是他懂科学家。首药没有传统意义上看着超级豪华的梦之队科学家,更没有人海战术一般拥有超级数量的科研团队,但他们正在诠释什么是天才,热爱药物研发,全力以赴,什么也挡不住。首药的最大秘密是回到常识,回到管理的常识就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回到药物的常识就是疗效;回到产业逻辑的常识就是市场规模和速度;回到患者的常识就是让老百姓用得起创新药;回到创新的常识就是员工第一科学家第一,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的合力创造;回到文化的常识就是简单,干部员工上下一门心思、想的是创新和服务创新;回到竞争的常识就是在创新药的版图上,必须要有“首药控股”一席之地。
保持常识,运用常识,在这一点面前,相当数量的企业家并不比普通人显得更加卓越。
贴近头部药厂和科研院所
首药控股成立于年,但其全资子公司赛林泰医药是从年开始运营,在小分子创新药领域深耕超过十年。年公司进行第一、二轮增资,双鹭医药、北京政府基金亦庄国投共计2.5亿资金进入。此前它一直采用的是自有资金加研发项目licence-out模式滚动发展,公司团队规模也一直控制在人以内。直到年,首药控股完成Pre-IPO融资,由中信建投资本、领承创投、华盖资本、崇德英盛等投资,投后估值超过50亿元。公司团队增至人。
创始人李文军早期进入商界是从校办企业开始的,后从事软件服务业,皆做得风生水起。第一段人生成功的商业经历让其思考新的商业领域选择时,他看到了医药健康产业,这个产业和他早期接触到的教育行业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给他人带来一辈子的福报,此为初心。
从想法到战略到组织,一个从来没有干过医药行当的陌生人怎么切入医药领域,这就是关键了。商者无疆,战略逻辑和组织运营放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共通的。经过周密调研,李文军最终将创业起步定位在和大药厂的研发合作上,其背景是十年前各大药厂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越来越不能满足其产品研发需求,李文军要做的事是比肩当时科研院所的研发创新能力,满足与当时各大药厂的研发合作需求,此为起点。
这个高起点战略决定了首药控股在研发能力上靠近头部科研院所,在市场需求上靠近头部医药公司,堪称完美。它的直接结果是为早期创业公司带来现金收入,更大的斩获是通过合作锻造了一支队伍。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公司目前在研产品管线上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瘤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糖尿病等当下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