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大会陈小兵教授胰腺癌领域
2022-5-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儿童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44.html
年10月8日—10日,中华肿瘤大会暨POST-ASCO会议信息交流会在成都盛大召开。此次会议以“领航中华肿瘤防治、践行健康中国行动”为主题,聚焦肿瘤临床前沿,强调先进知识的更新与规范化治疗推广并举,横向学科与尖端探索共存。特别医院陈小兵教授,就本次胰腺肿瘤及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专场会议亮点,以及胰腺癌与肿瘤支持康复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分享。
陈小兵主任医师郑州大学教授博士医院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消化内二病区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原千人计划“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学组支持康复治疗学组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全国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国常委兼副秘书长CSCO胆道肿瘤专委会全国委员、胰腺癌专委会全国委员兼青委会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委会全国常委
大胆尝试,换位思考,会议多学科协作绽放精彩
陈小兵教授:本次大会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真正做到了以参会代表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既往开会时,由于分会场太多、学组太多、专业太多,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两个感兴趣的专题汇报时,与会者往往由于会场不同而只能忍痛割爱放弃其中的一场。因而在本次会议上以我所在的胰腺癌学组及支持康复治疗学组为例,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即将胰腺学组与支持康复治疗学组进行了整合,就如同医生治病那样,会议同样也进行了多学科协作。而通过整合后,确实大放光彩,不仅会场人气更旺了,更难得的是大家有机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症,站在症的角度看病。正如我经常所提及的“癌与症的整合”,“癌”强调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但“症”更应强调积极的对症管理。而“癌与症”的整合在本次会议中,至少在胰腺肿瘤及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专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
胰腺癌领域,双特异抗体震撼登场,精准与联合备受期待
陈小兵教授:由于我本人既是胰腺癌学组的委员,同时又是支持康复治疗学组的委员,此次受邀进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胰腺癌最新进展速递。为了在短短的20分钟内做好主题汇报,我狠是下了一番功夫。众所周知,每年的ASCO年会不管哪个癌种都会有一些进展,胰腺癌也不例外。当然,今年并非胰腺癌的大年,突破并不多,仅有1项口头报道(oral)及4个壁报讨论(posterdiscussion),其余均为壁报展示(poster)。在此次会议上,我专门选取了对临床医生有所启发且未来很有发展前景的7项研究进行汇报。由于时间有限,同时还需照顾到非胰腺肿瘤领域的专家,因此我希望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也能做到接地气又高大上。
在整个汇报中,我重点讲述了ASCO会议上胰腺癌领域最震撼的一项研究,即NRG1融合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Oral)。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有一罕见基因突变位点即NRG1,其可引导HER3与HER2形成异源二聚体,激活下游的PI3K/AKT等通路,导致癌症。Zenocutuzumab是一种双特异抗体,可同时打击两个靶点,其一端结合HER2,一端结合HER3,将HER2和HER3分开,难以结合,从而阻止异源二聚体的形成,并且解除了NRG1融合蛋白与HER3的结合,阻断信号传导。研究证实Zenocutuzumab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疗效,尽管当前样本量较少,仅有12例胰腺癌患者,但有11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仅1例无效(PD)。11例患者中的肿瘤标记物均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42%(CR+PR),SD患者(6例,50%),则控制率高达92%。对于这一款新药我们充满期待,同时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最新知识贯彻至临床,对其进行NRG1基因检测,倘若为阳性,则可尝试精准靶向治疗。
在国产药物上,我们的民族药企也非常给力,在此次ASCO亦有自己的展示。KN是一款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PD-1/PD-L1和CTLA-4两个免疫检查点。海军医院金钢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中应用KN联合AG方案带来了很好的疗效,目前国内Ⅲ期临床试验已经正式启动。
此外,在胰腺癌的精准与联合方向也有很多研究进行探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取得最大的获益,既延长了生存时间,又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还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其中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晚期胰腺癌有条件者可以进行hENT1(人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检测,该蛋白高表达患者往往对吉西他滨方案有效,如AG方案等;倘若为低表达,则可不使用相关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在此次会议上,我将竭尽所能将自己的学习与体会与同行进行分享,同时以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让非专攻胰腺肿瘤领域的专家亦能了解最新进展。
以患者为中心,上下求索不忘初心
陈小兵教授:对于胰腺癌领域的进展我们有太多的期待,因为胰腺癌疗效太差,到目前为止仍是癌中之王。在过去,肝癌是癌王,而如今胰腺癌已经代替肝癌成为新的癌王。有人预测,倘若不加控制,到年,胰腺癌将可能成为继肺癌之后的第二大癌症。当然,这一假设的前提是不加控制。如今国内外均在积极进行肿瘤防控战略的调整,如我国的端口前移、重心下移,狠抓预防、狠抓科普、狠抓教育,健康中国、健康中国行动等进行深入融合。相信在未来,只要我们认真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定期检查等角度着手,将预防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到年胰腺癌将不再那么可怕。但如果不加管控,则后果堪忧,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在胡吃海喝,所谓“癌”字三张口,其将可能成为胰腺癌的后备军。就治疗角度而言,对于已经罹患胰腺癌的患者,我们希望一些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理念可以早日变成现实,造福广大晚期胰腺癌患者。
作为支持康复治疗学组委员,对于肿瘤支持康复治疗我也充满着期待与憧憬。我本人非常有幸参与了两个相关诊疗指南和共识的撰写,在组长沈赞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学组今年做了两项工作,一是针对癌症相关性疲乏进行了深入探索,编写了国内首部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指南——《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该诊疗指南已于年9月30日在《中国癌症杂志》上正式发表。癌症相关性疲乏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诚如前文所提及,癌是癌,症是症,很多人癌很轻而症很重,有些人又刚好相反,癌很重,可能症却很轻,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是既有“癌”又有“症”。如胰腺癌患者,一旦发生,往往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疼痛、营养不良、黄疸、血糖升高等等随之而来。而支持康复治疗学组的工作便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延长其生存,其中有很多创新工作需要进行。又如血小板减少,不仅仅是化疗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包括最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亦可导致血小板减少,为此我们也在撰写相关共识,目前正处于最后修订阶段,有望在近期正式发表。
总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各种会议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让业内同行达到共识,同时也可以让广大社会大众包括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达成共识。肿瘤患者和家属可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