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科普系列其二病因与高危人群
2020-9-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及宿主(个体)敏感性等多种因素相关,并且每种恶性肿瘤的病因又具有其特殊性。如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密切相关;肺癌与吸烟、空气污染等相关。那么,作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它的发生发展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哪些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有无办法预防其发生呢?本文就这些问题和各位分享:
一、胰腺癌的病因与高危人群
1.吸烟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吸烟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和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是1.74,换句话说就是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1.74倍。而且随着每天吸烟量及烟龄增加,烟民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也逐渐增加。英国的一项研究证实:26.2%的男性胰腺癌患者,31.0%的女性胰腺癌患者有吸烟史,而且去除一些混杂因素,如饮酒等影响后,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度更高。
2.饮酒
酒是一个很特殊的物质形式,而酒文化又被认为是我国一种特殊文化符号。好友JK的博文中多次对饮酒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微醺、酩酊大醉等不同状态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小酌怡情,微醺最佳。但要是酗酒,甚至酒精依赖那就会引起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长期大量饮酒已证实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病因,长期饮酒会导致胰岛功能受损,胰腺分泌胰酶的能力减弱,引起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另外,新近的研究发现吸烟+重度饮酒的人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倍!
3.肥胖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饮食结构改变,我国肥胖症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肥胖不仅仅是体型,外貌的改变,更为严重的是,肥胖状态对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包括胰腺。肥胖症病人长期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另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异常、激素及炎症因子改变等,为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具体分子机制复杂,我们研究团队也针对此问题立项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可参考文后的文献。
4.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Redmeat(红肉),特别是高温烹炸,高脂饮食增加胰腺癌的风险,而富含抗氧化剂、纤维的水果、蔬菜可降低胰腺癌的发生风险。需要强调的是,多项基础研究证实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菜花、甘蓝等富含萝卜硫素,可降低胰腺癌发病风险及复发率。
5.职业暴露
工作环境中暴露于特殊的毒性物质也可增加胰腺癌的发生,包括镍、镉、砷等。与之相反,硒可预防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包括胰腺癌。
6.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均被证实是胰腺癌的独立高危因素,其具体分子机制很复杂。很多住在内分泌科的病人在进行查体时意外发现胰腺癌,也有部分胰腺癌患者的唯一症状就是血糖高,因为新发的糖尿病在门诊就诊,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胰腺癌。因此对于糖尿病病人,特别是新发血糖异常的病人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7.慢性胰腺炎
多种原因,如酗酒、胆石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受损,导致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腹痛、腹泻、血糖异常等。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肿块型胰腺炎已被证实是重要的癌前病变。部分肿块型胰腺炎的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很难和胰腺癌鉴别,对于这些患者,应该加强随访,积极处理,必要时手术治疗。
8.家族、遗传因素
胰腺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群,最高可达32倍。另外,约3%的胰腺癌被称为家族性胰腺癌,是确定的遗传肿瘤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或者家族性胰腺癌家族成员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随访监测。除此之外,家族性息肉病、P-J综合征、家族性非典型黑色素瘤等病人亦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引起警惕。
二、如何预防
如上一篇文章中所述,胰腺癌很难早期诊断,约80-85%患者初次就诊就因远处转移或局部晚期,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因此,针对胰腺癌发生的病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定期随诊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诊治效果。
1.戒烟,适量饮酒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老烟民来讲确实很有难度。国家、各级政府都在倡导无烟城市,医院,大家应顺应大潮流,坚定意志,树立信心。医院呼吸科都有专门的戒烟门诊,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如何科学戒烟,帮助烟民顺利戒烟,从而保护自己,保护周围人。
2.健康、科学饮食
无需赘述,多食西兰花等蔬菜、水果;少食红肉、肥肉的等高脂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科学合理。
3.控制体重
同样是落实起来很困难,很难“知行合一”。大致方法有饮食控制、科学锻炼、药物及减重手术等。对于轻度肥胖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减重,但对于严重肥胖的患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年我院胡三元教授、刘少壮副教授收治了1例斤的“中国第一胖”,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浩楠小朋友结合体育锻炼、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目前已减重多斤,最新体重为斤,已成为一枚小网红,并为广大胖友们树立了减重的信心和标杆。
4.体育锻炼
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可控制体重,改善机体内环境,纠正亚健康状态。前期研究也证实了运动锻炼可一定程度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强调的是,运动需要适量,并结合自身身体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比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跑马拉松,已然成为一种“潮流”,但个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跑马拉松,跑马拉松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还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决定。
5.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这一点尤为重要。迫于国内外大环境,广大上班族需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疲于奔命,工作压力大,焦头烂额,身心疲惫,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需要自身调节好工作节奏与心态,不要光埋头赶路,也要欣赏沿途的风景。
6.高危人群需加强随访监测
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癌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需到消化内科或胰腺外科门诊定期随诊,行血液及影像学、内镜检查,确保早诊断、早治疗。
三、小结
鉴于胰腺癌的高恶性程度及极差的预后,我们应提高警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科学的饮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并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对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定期随诊监测。
健康生活,远离胰腺癌!!
参考文献:
IntJCancer,,:-
Pancreatology,,19:-50
WorldJOncology,,10:10-27.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文中视频为刘少壮副教授提供,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