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串烧CKMB诊断心梗已无用武之

2021-7-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20.html

CK-MB诊断心梗已无用武之地?

近日,欧洲心脏学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指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诊断心梗方面已无用武之地,CK-MB该退出历史舞台了。(EurHeartJ.1月22日在线版)专家组指出,鉴于以下原因,CK-MB该退出历史舞台!

☆与cTn相比,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性较低。

☆对可能的心梗,CK-MB无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

☆因为cTn表现更好,诊断再梗死没必要再检测CK-MB。

☆与cTn相比,尤其是hs-cTn,心肌损伤后到能检测出CK-MB需要时间长,延迟了心肌损伤的诊断。

☆检测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不需要CK-MB,cTn更灵敏。

☆常规检测cTn医院,已不再检测CK-MB了。

☆检测CK-MB增加了成本,但不增加临床效益。

因此,ESC生物标志物研究小组建议,在评估心血管病患者的常规检测中,可从生物标志物列表中删除CK-MB。CK-MB最开始的横空出世,是检测急性心肌损伤的重大进步,相比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CK等,CK-MB更敏感和更具特异性。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CK-MB升高很常见,尤其是在骨骼肌损伤的外科术后、创伤、运动或伴有肾功能衰竭。而且,从胸痛发作到检测血浆中CK和CKMB升高的时间为4h甚至更长,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目前有些地方已经不用CK-MB了,但由于CK-MB波动幅度较小,一些介入医生仍信赖CK-MB。肌钙蛋白(cTn)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心肌损伤/坏死非常敏感,是诊断和分层心梗的首选生物标志物。有研究发现,如果CK-MB增加而cTn没有升高的患者,预后并未恶化。在最新的欧洲指南中,CK-MB的作用进一步下降。有人认为使用CK-MB有助于检测再梗死。以前由于这方面缺乏数据,认为cTn升高会持续数天,而CK-MB清除快。但这一假设不对。实际上,尽管cTn较高,但仍很容易观察到cTn再次升高的意义。另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但有研究发现,介入术后的CK-MB是逐渐升高的,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很难理解我们有敏感性更高的cTn,还要坚持应用不敏感的CK-MB。心脏外科术后也有类似的问题。cTn比CK-MB更能可靠地预测死亡率。一项大规模搭桥研究中,与CK-MB相比,cTnI与5年死亡率的关联最强。对于成本问题,一项急诊科的最新分析发现,几乎不做CK-MB,每年降低美元的费用。而且,仅有CK-MB升高,而cTn正常的17例患者无一人发生事件。

点评医院心内科孔令秋欧洲研究组专家过于激进,缺乏临床实践的考虑。因为与cTn相比,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性较低没有问题,但一个生物标志物,除了敏感性,还需要特异性。临床上cTn升高的人,90%以上不是心肌梗死,它受到肾功能、心功能、肺功能,肿瘤、感染影响巨大。此时CK-MB反而能提供鉴别诊断。如果一个患者复查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有变化,而CK-MB稳如泰山,这时候基本可以排除心肌梗死导致的肌钙蛋白变化。而说CK-MB无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医院判断溶栓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就是CK-MB高峰提前出现。与cTn一样,如果CK-MB持续走高,同样提示梗死面积扩大、病情进展、预后不良。肌钙蛋白和CK-MB的动态演变,至关重要。各种生物标志物检出时间窗不同,恰恰是互相补充,而不是缺陷!

70岁前开始服阿司匹林者

结直肠癌风险更低

近日,由哈佛医学院学者领衔的对约9.5万人的数据分析表明,在70岁前开始服用且70岁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显著更低。(LancetOncol.1月21日在线版)

研究纳入美国两项大型队列研究数据。截至年共例新发结直肠癌。

结果显示,与非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相比,70岁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显著降低20%。细分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年龄,只有在70岁前就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风险才显著降低20%;而在那些70岁及之后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虽然显示出结直肠癌风险降低8%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表示,这些发现提示,如在70岁前已服用阿司匹林则可继续服用以预防结直肠癌,但不建议仅仅为了预防结直肠癌而在70岁后开始服用阿司匹林。

注重营养与运动评估:

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新重点

近日,《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年版)》发布。指南指出,老年糖尿病并非只有2型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对于饮食,应注意评估营养状态,营养不良者应适度增加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对于运动要注意评估风险和能力,运动过程及运动后应防止跌倒和低血糖。在控制体重方面,指南指出应兼顾体质指数和身体成分。此外,指南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肿瘤筛查。新发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警惕胰腺癌的可能。(中华糖尿病杂志.,13:14)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合并ASCVD,LDL-C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健康状态差者可适当放宽LDL-C目标。指南建议低剂量(75~mg/d)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合并心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SGLT2抑制剂降糖。指南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年还需复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

该指南由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发布。

编辑:昕亚

审核:蔡增蕊

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s/113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