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走了,我们应该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2021-7-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landoweb.org/chaoliu/xinchao/1412.html
昨天(27日)下午5点多,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他是去年底在澳门发现患上肝癌,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后来回香港做了手术,以后又进行了化疗,就这样治疗,他也活了不到三个月时间,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些成功的手术和化疗并没有延长病人的生命,这样的治疗有价值吗?或者说,为了生存三个月时间接受这么多的治疗划算吗?
2月12日,达叔在最后一次录制节目的时候,就发出了我感觉快要走了一样了,就连他自己的预感到会发生什么,我想,现代的医学更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我们应该给于什么样的治疗,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按照医学原则上说,对可以切除的肿瘤做手术切除,切除后做化疗,都是符合医疗原则的,而且这些治疗都成功地完成了,堪称完美。但在完美的背后,能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能否缓解病人的痛苦,我们应该做一次有温度的评估。
我最近经历了几例病人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生命不息,化疗不止
一例70岁的肾癌术后的病人,并发了乳腺癌,由于包块太大,只能做新辅助化疗降低分期,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的一般情况急剧下降,并出现了全身多处转移。我接诊这位病人的时候,就跟家属建议,这个病人已经到了生命末期了,不适合继续做化疗了,不要“生命不息,化疗不止”,但家属告诉我,是病人本人坚决要继续做化疗,为了满足病人的愿望,又做了一次化疗,其结果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最后导致了死亡。我们可以预期,如果她不做最后一次的化疗,是可以继续生存一段时间的。
因此,在医务人员中进行安宁缓和医疗的培训刻不容缓,让每一位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将安宁缓和医疗做为一个参考的工具,将需要行安宁缓和医疗的病人转介到安宁疗护中心,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
二为了求生,宁愿痛苦死
还有一例42岁的宫颈癌术后发生腹腔广泛转移病人,医生已经告诉她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了,但每天的疼痛难忍,医生建议入住我们安宁疗护中心,家属咨询后,倾向于入住我中心,但家属与病人交谈后,得知是临终关怀,她坚决不到我中心来,医院,吃着保健品,一个月后去世了,花费是几十万元。
求生的愿望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切合实际的求生,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增加了自己的痛苦。不切合实际的服用昂贵保健品和偏方,最后花钱并没有换来平安,而是买了痛苦,并没有改变结局。
因此,普及安宁知识,让百姓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然不过自己的痛苦得到控制,让自己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其实,在这方面也有做得好的病人,让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过得有意义,最近笔者收治了两例晚期胰腺癌的病人,她们共同的特点是了解自己的病情,能够面对接受现实,主动地寻求安宁疗护的治疗。所不同的是一例是胰头癌,一例是胰尾癌:
一寻求亲情,主动要求回归家庭
这是一位74岁的女性病人,十个月前发现晚期胰尾癌,已经没有手术指征了,她主动拒绝化疗。今年初,随着肿瘤的增大,腹水增多、疼痛,联系到我中心入住,经过药物镇痛,腹腔穿刺减压,让病人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缓解后,病人要求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最后一个春节。当时我预测病人的生存期可能只有一个月左右,就是在春节前后。
面对病人的强烈要求,我们满足了病人的要求,带管回家了,我们也上门给病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大年初三,病人在家中平静地离世了。
二入住安宁,减轻家人的负担
这是一位58岁的胰头癌的女病人,发现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院外口服吗啡后出现眩晕,疼痛不能缓解、不能进食,由于她的孩子是独生子女,除了照顾母亲外,还要照顾残疾的父亲,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实在没有精力了,母亲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医院的专家介绍,主动要求到安宁疗护中心来。
我们将口服吗啡改成了微泵输注,解决了病人的问题,经过治疗后,病人没有眩晕了,疼痛也好转了,还可以吃点东西了,她的女儿探视后说,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一个星期后,病人平静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应该说,这两位病人都是值得赞赏的,她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治疗和离世的方式,是符合安宁疗护理念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选择居家离世,还是在机构离世,有亲情的陪伴,能够无痛苦地离开,这样的生命是有尊严的,也是值得欣慰的。
对此,我们呼吁,对于晚期的病人我们应该遵循安宁缓和医疗的理念,进行以症状控制为主的治疗,而不应进行根治性治疗。过度的追求不适合的治疗,尽管不能成为错误,但不符合安宁缓和医疗的原因,希望安宁缓和医疗理念能够成为临床医生的必修课,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