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预防才是根本

2021-10-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们都知道,肿瘤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其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通常大多数肿瘤在早、中期无症状,有临床症状而来就诊者,或肿瘤太大,无法切除,或进入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临床肿瘤防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肿瘤,一系列比较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也就陆续被应用于临床。如我国70年代以后在上海等地,通过对大量人群的甲胎蛋白普查,曾检出不少肝癌特别是小肝癌患者,使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时手术切除的机会。如肺癌,如果能够早期筛查,肺癌只需要做简单的微创手术,术后也不需要放疗和化疗,可以大大的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并且在经济上能够节省很多的钱,能够减少家人的负担;如果肺癌的中晚期才进行治疗,效果差,且三年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均较低。

做全身癌症筛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层次和等级选择应该筛查的项目,而不是大而全的全部进行筛查。风险评估很重要,评估的内容主要是性别、年龄、生活史、生活方式、现病史、地域等。

1.肿瘤筛查的方法!

1.1.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比如CA、CEA、PSA等。

1.2.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目前应用很广泛,也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1.3.内镜诊断,包括胃镜、肠镜、鼻咽纤维镜等。

1.4.致病病毒的检测,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EB病毒等。

1.5.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筛查中非常重要的,如X光、胸片、CT、磁共振、PET-CT,还有超声检测,比如肝、胆、胰、脾、肾的彩超,乳腺彩超、阴道彩超、甲状腺彩超,在肿瘤筛查中应用非常广泛且有效。

1.6.病理诊断,诊断肿瘤最主要的方法是病理诊断,通过病理诊断才能确诊肿瘤。

2.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直接产生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对其进行定量定性测定,可为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肿瘤的类型、肿瘤发展阶段、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提供实验依据。

3.肿瘤标志物可用在哪些方面?

3.1.肿瘤的辅助诊断和鉴别。

3.2.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

3.3.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监测。

3.4.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4.不同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同癌症?

目前人类发现的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很多,有明确临床意义的有近百种。根据肿瘤标志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可将其分为7类(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指标与相关肿瘤并非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只能说这种指标的升高较有可能提示有某种癌症的存在,它们并非完全特异,彼此之间有交叉,其他类型癌症也可能伴随这些标志物的增高,具体意义要结合临床分析。

5.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癌症的确诊。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绝对特异性产物,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存在假阳性可能。肿瘤标志物升高与检测到癌细胞是两回事,不一定表明患癌,也可能是某些良性疾病或药物等原因引起。

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原因很多,如:某些良性的炎症性疾病会使一些肿瘤标志升高,有良性肝脏疾病时,AFP、CA19-9、CEA和TPA及肾功能衰竭的CA15-3、CA19-9、CEA和PSA水平均会升高。

在卵巢良性、交界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亦可有CA升高。

某些溃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CA50升高的现象。输血、铁剂治疗,再障、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感染性疾病等都会出现Ft升高的现象。

同样,CA19-9升高也不要着急诊断为癌症,在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囊炎、、等一些消化道炎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某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AFP、CA、HCG会升高,月经时CA也会升高。

另外,约三分之一的吸烟人群的CEA会升高;检查前的饮食、药物等也会有影响;还有,由于抽血或机器因素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如溶血会导致NSE升高。

当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惊慌。首先考虑复查,若复查结果仍为阳性,查看该结果升高的程度。倘若轻度升高,如无明显的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块,可定期复查观察有无持续升高,如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排癌筛查;若升高程度较明显,或联合的多项目均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需要尽快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另外,医院检验科仪器、试剂各不相同,参考值可能不同,因此,医院测量值的高低。

6.肿瘤标志物正常可以排除癌症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由于某些肿瘤并不分泌相关蛋白,或由于某些肿瘤组织血液循环差等因素,其所产生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等情况,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检测出现“假阴性”。

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对应的相关肿瘤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无法达到%。如有学者对肺部常规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CEA、CA、CA15-3、CA19-9、CYFRA21-1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4%/94%,48%/85%,51%/96%,25%/96%,55%/91%。再如,AFP主要是用于发现肝癌,但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AFP都呈阳性,早期肝细胞肝癌,AFP的阴性率可达40%,一些高分化的小肝细胞肝癌,AFP阴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时,说明患相关恶性肿瘤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有家族史、癌前病变或有症状,仍需定期复查,并结合其他检查。

总之,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增高,也不是一有增高就是癌症,具体情况一定要与临床结合才能确定。合理应用、适时监测,才是临床上应用肿瘤标志物的正确方式。

7.可以不做肿瘤标志物检测吗?

虽然说肿瘤标志物没有那么准确,但它还是可以帮助医生对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1.45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7.2.具有肿瘤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例如一个家庭中的父母或祖父母患过癌症。

7.3.长期患有某些炎症性疾病的人群,如曾有乙肝或者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史,长期患慢性胃溃疡等。对于由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做1次AFP和肝脏B超,以便早期发现癌变。

7.4.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如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或工作环境污染严重。

7.5.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吸烟、酗酒,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大等。

8.肿瘤标志物检查应该如何选择?

由于大部分单项肿瘤标志物敏感性或特异性偏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可经科学分析、严格筛选后合理选择2~3项能互补应用的TM进行联合检测。

9.肿瘤筛查初始年龄提前!

近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和美国胃肠病学会先后发布新版肺癌和直肠癌筛查指南,其共同点是:筛查初始年龄提前了5年。

肺癌:50岁开始初筛

肺癌筛查的初始年龄由55岁提前至50岁,建议每年接受一次小剂量CT筛查,持续到80岁。指南还扩大了筛查初始范围,将每天消耗的香烟包数乘以吸烟年数大于20者定为肺癌高风险人群,比过去的标准少了10包年。

从流行病学来看,美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30年来持续下降,而中国却持续上升,且年轻化化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对于中国的肺癌高危人群来说,比之前(55岁开始)更早进行筛查是有必要的。

结直肠癌:45岁开始初筛

结直肠癌的推荐筛查年龄由50岁降至45岁,建议45~49岁的一半风险人群行常规筛查,以减少进展期腺瘤、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降低相关死亡率。常规筛查应持续到75岁,此后针对个体情况决策。

乳腺癌,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要比美国明显提前5年,因此,我国在乳腺癌的早筛查建议方面,一直都比美国更提前。

10.为什么癌症人群越来越年轻?

10.1.饮食无常

年轻人通常“年轻任性”,经常想吃啥就吃啥,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想吃就一口不动,挑食、偏食、暴食、节食太多,水果、蔬菜、饮水太少,营养摄入不均衡,喜欢烧烤、油煎、油炸等食物,夜间应酬多,都增加胃癌、结肠癌风险。

10.2.经常熬夜

熬夜加班、整晚聚会、通宵看剧打游戏,这些恶习正在“掏空”年轻人身体。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容易造成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还会带来抑郁等不良情绪,诱发甲状腺癌、乳腺癌等。

10.3.懒得运动

现在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家后就窝在沙发或床上不起来,且运动量过少的恶习还不断向低龄群体蔓延。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显示,一天保持坐姿6小时以上,早逝几率将增加。

10.4.抽烟喝酒

约80%的肺癌是由长期吸烟引起的。

过量长期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损伤肝脏代谢功能,诱发多种癌症,尤其是肝癌。

10.5.压力山大

与父辈和祖辈们生活闲适、压力小相比,这代年轻人从小就承受着各种压力,如求学时期的成绩压力,工作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等。过早地接触压力,癌症发病也会提前。

11.我国高发癌症筛查条件!

男女都高发的癌症

癌症名称

高危人群

筛查方法

肺癌

40岁以上,且符合一下任意一条:1.吸烟≥20包/年;2.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3.有肺癌家族史;4.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被动吸烟者。

每年做一次胸部CT

胃癌

40岁以上,且符合一下任意一条: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3.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4.父母和亲兄妹患胃肠道肿瘤;5.偏爱腌、熏食物,吸烟等。

1~2年做一次胃镜

肝癌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人群:肝炎患者、有肝癌家族史、酒精性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患者。

每年做一次肝功能检查和甲胎蛋白化验

食管癌

1.喜欢趁热吃的人;2.常撸串、吃烧烤;3.吃饭狼吞虎咽,爱吃有嚼劲的食物;4.烟不离手,酒不离口;5.对辛辣刺激的食物上瘾。

每年做一次胃镜

肠癌

50岁以上的人,久坐族和缺乏运动的人,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食的人

每年做一次肠镜

脑癌

1.爱玩手机的人;2.父母中有人患脑癌;3.经常感染,或有过头外伤的人。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及视力改变,要做颅脑CT或核磁检查

男性更高发的癌

前列腺癌

1.50岁以上的男性;2.父亲或亲兄弟患有前列腺癌;3.高热量、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方式的人;4.精神压力大、久坐不动的人。

每年做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膀胱癌

1.60~70岁男性;2.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3.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地区;4.从事印染、石化、皮革制造等行业的人;5.经常憋尿,喝水少的人。

出现血尿时做B超、膀胱镜检查

胰腺癌

1.45岁以上,有慢性胰腺炎的人;2.初发的糖尿病,若一段时间内血糖持续上高也要警惕;3.父母或兄弟姐妹有人患胰腺癌;4.胃大部分切除20年后;5.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

每半年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或做腹部B超

淋巴瘤

1.乙肝病毒、EB病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2.经常接触化学涂料或电子辐射的人群;3.免疫系统有缺陷的人。

高危人群经常摸摸淋巴结,医院抽血检查

女性更高发的癌

乳腺癌

1.母亲或姐妹有人患乳腺癌;2.初潮早,停经晚的人;3.单身、晚育、未哺育的人;4.长期压力大,心情抑郁者;5.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者。

乳腺钼靶检查,40~45岁每年一次;45~69岁每年1~2次;70岁以上每2年一次。

宫颈癌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

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2~3年1次;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或者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5年1次。

子宫内膜癌

1.45~55岁的围绝经期女性;2.母亲或姐妹有人患子宫内膜癌;3.有闭经、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症;4.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5.长期服用性激素者

围绝经期女性建议每年做B超,查肿瘤标志物CA。

除了筛查,做好生活防癌能尽量减小癌症发生的可能性,如戒烟限酒,远离致癌环境,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V感染筛查,获益比会呈10倍递增。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到早期筛查,才能将癌症扼杀在摇篮。

另外,对于癌症的预防,大家可以找我以前写的科普文章《癌症是怎么来的》,更有利于预防。

(注:图为手机随手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cs/113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