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不需忍耐
2016-1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一个口号:“年要让癌症病人无痛”,非常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这个目标仍未实现。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杰军清楚地记得,国际疼痛大会进门处的横幅上醒目的标语——“世界仍然在痛”,这样的字眼让他揪心,这样的现状需要面对。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韩济生坦承,在中国,由于多方面原因,癌痛未被治疗或治疗不足仍是普遍存在的现状。
全球医学界已达成共识,癌痛可直接导致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影响癌症治疗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疼痛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的专家共同呼吁,无论在癌痛诊疗界还是患者心中,都急需要树立一个理念——疼痛得到控制了,才能把癌症治疗得更好。
止痛药认识不足
年发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十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痛,作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性疾病,令患者及家属深受其扰。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的癌痛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癌痛的发生率为61.6%,其中50%的疼痛级别为中度至重度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而其中更有70%的疼痛患者未接受规范化的止痛治疗。
其实,我国癌痛治疗工作开展有着较长的历史,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年,原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南》及《癌症患者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年,卫生部颁布《处方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规定为门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可开15日量。“癌痛用药方面早已从年就放开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耀华表示。
据张耀华介绍,吗啡的消耗量是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用于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癌痛治疗水平的主要指标,年我国医用吗啡的消耗量极低,每年仅六到八公斤。经过多年的推广,我国医用吗啡的消耗量飞速增加,到年,已提升到多公斤。“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排在全球的85名,甚至还落后于一些东南亚国家。”张耀华坦言,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推动和规范了我国癌痛药品的使用,使我国的癌痛治疗和用药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时至今日,在癌痛治疗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止痛治疗不充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我国目前的癌症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发现时多以中晚期居多,而癌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伴随性疾病。张耀华坦言,推广癌痛药物的合理化使用便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说到合理用药,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过度用药,比如前几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抗生素滥用的治理工作等。其实,用药不足也是一种不合理用药,比如癌痛用药。当然在张耀华看来,这也涵盖了很多原因,包括临床医师对止痛药物认知仍然不足,缺乏足够的使用经验;很多医疗机构,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没有配足相关药品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重视和改进的地方。”
疼痛阻碍癌症治疗
癌痛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韩济生院士的一席话道出了这样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疼痛不仅会影响癌症患者的体质,降低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对肿瘤治疗的耐受力,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癌痛严重影响了癌症本身的治疗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它常常对患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他们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也让他们的家人饱受煎熬。”
身为一个专职的疼痛科大夫,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樊碧发谈到癌痛治疗体会颇深。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治疗顾虑。
“很多患者对疼痛的重视和处理意识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尽管疼痛学发展多年,很多患者仍认为癌痛不是病,仅把疼当成症状,因此无需特别治疗,患者们总想着还要着急治疗癌症,疼忍忍就好了。”樊碧发直言,这样的想法其实是误了大事,“有疼就得勇敢地说出来,疼痛得到控制了,才能把癌症治疗得更好。”
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杰军进一步分析道,在我们国家,人们始终认为忍痛是勇敢的,讲疼便是胆小鬼,中华的传统文化始终教育人们要有忍痛的坚强意志。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很多肿瘤病人误认为“癌症就要痛,痛是癌症必经的过程”。甚至还有很多癌症病人认为,“把疼痛跟医生讲了,医生就会只注意疼痛控制,不管肿瘤治疗。”
以往的众多研究还发现,中国的医生、患者、家属非常害怕吗啡成瘾,这也是阻碍癌痛治疗的重要原因。王杰军坦言,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多年的科普教育,医生对吗啡成瘾的恐惧率明显降低了,但公众对于吗啡还有很深的恐惧。
曾有一个这样的病例让王杰军扼腕叹息,胰腺癌晚期的病患已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疼痛让他没有一刻安宁,当王杰军建议用一些吗啡止痛时,病人家属认为吗啡是毒品,用后会成瘾,于是婉转相拒。再和病人沟通时,他也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不想成瘾。“最后这个病人在病房里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周,因为害怕成瘾,他走得非常痛苦。”王杰军回忆道。
作为一个神经生物学家,韩济生院士表示,用阿片类药物、吗啡类药物止疼从来不存在成瘾的问题,无论是癌症治疗的哪个阶段,只要出现癌痛便应该及时用药缓解,今后肿瘤摘除了,癌痛也消失了,病人(也)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不会存在成瘾问题。
一片吗啡的力量
临床中太多的例子让王杰军对于癌痛的治疗满怀希望。过年前王杰军的病房里新收治了一位病人,根据患者描述的疼痛症状,王杰军只给他吃了一片吗啡。第二天患者的疼痛症状便消失了,感激涕零的家属居然跪地相谢。“为什么?”这一举动让王杰军很是费解。“谢谢您,终于让我们一家人可以好好过年了。”
“虽只是件小事,但让我十分感动,吃一片吗啡,让这一家人可以非常开心地过年。”言语间王杰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诚恳地表示,“我们希望肿瘤病人不仅要活得长,而且要活得好。我们始终坚持,肿瘤科医生是治疗带肿瘤的人,而不是治疗一个肿瘤,我希望这个人能活得好,能活得长。”
对于肿瘤治疗,王杰军越来越主张要做更多的人文关怀。“肿瘤治疗不单单是科学,还有社会,需要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