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难中前行倪泉兴教授谈胰腺
2020-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年11月29—30日,第四届胰腺肿瘤多学科诊治与进展学习班暨倪泉兴教授从医50周年纪念活动在医院顺利举办。倪泉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外科学专家,尤其对处理胰腺、肝脏和胆道各种良、恶性疾病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胰腺肿瘤领域内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会议现场,有幸邀请到本次大会主席倪泉兴教授就“癌中之王”胰腺癌在中国的诊疗变化、面临主要困境以及未来早期诊断的发展方向做一专访。
倪泉兴主任医师/博导医院终身荣誉教授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名誉主任医院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首席专家曾任静安区人大代表曾任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著名的外科学专家,从事外科医、教、研工作50年,擅长各种外科疾病诊治,尤其对处理胰腺、肝脏和胆道各种良、恶性疾病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胰腺肿瘤领域内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先后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及“卫生部先进工作者”等奖项,为我国胰腺肿瘤专科化、专病化发展以及胰腺外科技术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陌生到熟悉,胰腺癌诊疗变化巨大
倪泉兴教授:胰腺癌既往发病率相对较低,致使医疗水平以及临床医生和公众对胰腺癌的认知处于较低水平。在20世纪中期,在临床工作中很少会遇到胰腺癌患者,以医院为例,胰腺癌的手术治疗在60年代才开始普及,而在这一时间段仅有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而在70、80年代也才分别增加至15例和20余例。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包括B超、CT、MRI、PET-CT等在内的医疗器械和诊断仪器的不断更新进步,临床医生也逐渐加深了对胰腺癌这一疾病的认知。此外,随着CA19-9、CA、CA50等肿瘤标记物检测的普及,以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兴起,使得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现实。
早期诊断困难——胰腺癌诊治面临的主要困境
倪泉兴教授:就目前而言,尽管公众对胰腺癌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并没有特别好的检测方法,并且目前也不提倡对胰腺癌进行筛查。针对胰腺癌筛查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筛查并没有明显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再有一个问题是,在临床工作中也会对患者做一些体格检查,但是体格检查往往不针对胰腺进行胰腺CT检查。平时应用比较广泛的肝胆胰脾彩超,由于肠道、胃、空气或者食物的阻隔,往往很难识别胰腺癌。在肺癌领域,胸部CT筛查已经非常普及;在胃肠道疾病领域,也可以通过肠镜胃镜检查实现,希望在胰腺癌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也会形成更有条理和更加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
胰腺癌早期诊断新方向
倪泉兴教授: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仍较为困难,对于胰腺癌诊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第一个方面是,超声内镜要优于普通超声检查。在对患者进行胃检查的同时,超声内镜可以发现胰腺是否存在问题。第二,对于一些囊性病灶应给与足够重视。我曾经遇到一例患者,在检查中发现2.8cm×2.2cm囊性肿块,通过超声发现囊性病灶中存在一个结节,而后手术证实为一2.2mm×1.9mm的癌瘤。第三,应对肿瘤标记物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