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抗癌新观念癌症治疗带

2025/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癌症是可防可治的,癌症的治疗必须放弃“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战争”模式。新时代的抗癌新观念是将癌症治疗从“战争”转向“和平”。

治病的目的是要人活得更有质量,更有意义,而不是仅仅把病灶拿掉。在肿瘤治疗领域,从传统的放疗、化疗等方法来“减灭”肿瘤细胞,到用分子靶向药物来“稳定”肿瘤细胞,实际上也是这种观念转变的体现。中医药多靶点的作用机理在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方面效果是有限的,但对于“稳定”肿瘤细胞,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的生命尊严,其价值是巨大的。

肿瘤细胞可以比喻成人体的“坏孩子”,它们的无限生长和繁殖破坏了人体这个大环境,对于这些“坏孩子”,传统的思路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比如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就是这种思路的一个结果。

我们说这种模式行不通,并不是完全反对这种模式,再民主的社会总还是需要警察和军队,适当的“整顿”还是需要的,但“镇压”一定要适可而止,一定要尽量缩短时间,一定要尽量缩小“打击面”,要让健康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休养生息”。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我们可以同糖尿病和平共处,可以同高血压和平共处。当然我们也可以和肿瘤和平共处。糖尿病、高血压等与肿瘤就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而言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在两百多位70岁以上老年肿瘤患者中,仅以中药零毒抑癌与温和疗法为主,近4成以上患者比较健康地度过了4年以上;而胰腺癌患者中,不用(或无法)手术及化放疗者,安全活过3年以上者也已有了50多人。这只是计算了死亡率,更重要的是由此他们免受了霸道的“攻伐”,比较快乐地生活着。      当然“和平共处”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对早期癌症、比较年轻的癌症患者,或者比较局限但发展速度快的癌症,需要迅速阻断,而这时正气恰又能承受适当的“攻伐”,所以采取较为果断的措施可以防止情况恶化。但对于晚期癌症、老年癌症而言,人体正气已经明显不足,妄自攻伐无疑是“竭泽而渔”,老年患者的癌症恶性程度通常不高,带病延年的情况非常多,有时候,不去碰它,反倒可以相安无事。

癌症患者在手术切除之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而且残留的癌细胞会扩散和转移,这就需要放化疗来杀灭它们,但是放化疗,大家都知道,有效率没有达到百分百,且副作用巨大,还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化疗越做效果越差。

  实际上和肿瘤“和平共处”的方法是很多的,中药“零毒化疗”是一种,西药的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免疫增强剂也可以看成是与肿瘤“和平共处”的一种努力;注意饮食是一种,心理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带瘤生存是指癌症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后,瘤体局部缩小或稳定,常见的癌症症状减轻或消失,癌细胞不再继续扩散,患者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生活质量较高,临床上称为“带瘤生存”,甚至可以独立生活并工作。换句话说,就是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高到足以保护自身,且能抵御肿瘤细胞的侵袭,能让癌细胞长期静止和休眠。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带瘤生存能活多久”了。当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可以实现带瘤生存,想要实现带瘤生存,必须这么做才可以:

一、及时进行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

很多患者在治疗肿瘤时,介于各种考虑,可能会单独选用一种治疗方式,比如手术,或者是化疗,或者是中药。其实现在临床上更倾向于中西医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强强联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发挥出最大的治疗肿瘤的效果。

所以,通过利用中医药辅助手术和放化疗,可以增效减毒,即提高手术和放化疗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放化疗的副作用,控制残留的癌细胞生长和转移,诱导其凋亡。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

战胜癌症,需要好的心态。好心态才是带瘤生存的钥匙。积极的心态会让人心情愉悦、心理健康,那么就会刺激大脑释放幸福激素,提高免疫功能和代谢水平,还能调动免疫系统与体内的癌细胞作不屈的斗争。另外,如果心情不好还会影响食欲,让患者没胃口,长期进食少,那么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无法提供机体抗肿瘤所需的能量,那么带瘤生存就变成了空谈。

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癌症本身是慢性消耗性的疾病,所以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作息规律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建议患者再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和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同时还要适当进行锻炼,但切勿过于劳累,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实现“带瘤生存”的前提条件。

以上就是关于“带瘤生存能活多久”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人正是因为做到了上述的这三点,实现了带瘤生存,而且存活期限都很久,短则5年10年,多则20年30年,这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y/116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