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芝抗癌三胰腺癌
2021-4-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是什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906/7446871.html
牛樟芝抗癌
—胰腺癌
美国癌症协会、瑞士癌症研究基金会等赞助的-年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计划(CONCORD)第三阶段的数据发表于TheLancet上。CONCORD3涵盖了71个国家共万份确诊癌症患者的医疗记录,涉及胃癌、肝癌、胰腺癌等18种癌症。结果显示所有癌症中,胰腺癌依旧是生存率最低的肿瘤,继续蝉联「万癌之王」宝座,其死亡率与发病率几乎一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胰腺在哪里?胰腺癌是什么?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如何预防?牛樟芝对胰腺癌有什么作用呢?
1
胰腺在哪里?有什么重要作用?
胰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置于腹后壁1~2腰椎体平面,质地柔软,呈灰红色。胰可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
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A、B细胞的分泌;
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胰腺是我们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
2
胰腺癌是什么?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胰腺导管腺癌病理学表现为:腺体排列紊乱、核多型、腺腔不完整、坏死、腺体侵犯血管、嗜神经侵犯及淋巴侵犯等。此外还有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和粘液囊性瘤(MCN),各自又可分为低、中、高分化。
3
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以下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4
如何预防胰腺癌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筛查对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极其重要。年,国际CAPS联合会对指南进行了更新,下面是其建议的主要内容:
(1)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监测胰腺?
①所有患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Peutz-Jegherssyndrome)的患者(携带LKB1/STK11基因突变者);
②所有携带CDKN2A基因突变者;
③携带BRCA2、BRCA1、PALB2、ATM、MLH1、MSH2或MSH6基因突变者,并且其至少有一名一级亲属为胰腺癌;
④有至少一名一级亲属为胰腺癌,其中,这些亲属各自的一级亲属中也有胰腺癌患者。
(2)何时启动筛查程序?
①开始筛查的年龄取决于个体基因突变情况及家族史:
若有明确的胰腺癌家族史(没有已知的基因突变),推荐50或55岁开始筛查,或比家族中患胰腺癌的最年轻的亲属小十岁开始筛查;
基因突变携带者:携带CDKN2A基因突变或Peutz-Jegher综合征患者,在40岁开始筛查;携带BRCA2、ATM、PALB2、BRCA1、MLH1/MSH2基因突变者,在45或50岁开始筛查,或比家族中患胰腺癌的最年轻的亲属小十岁开始筛查。
②目前,在何时终止监测的时间方面没有达成共识。
(3)如何筛查和监测?
①常规检查方式,如MRI/MRCP+EUS+快速血糖监测±HbA1c;
②随诊监测方式,可选择MRI/MRCP或EUS及常规快速血糖监测±HbA1c;
③若出现癌变的迹象:
Ⅰ若在影像学中发现不良结果,可行CA19-9检查;
ⅡEUS-FNA仅适用于以下情况: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胰腺中存在固体成分≥5mm;不良的囊性病变;无症状的主胰管狭窄,无论是否有肿物存在;
ⅢCT仅适用于: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胰腺中出现固体成分(无论体积大小);非肿物因素引起的原因不明的无症状的主胰管狭窄;
5
牛樟芝可以抑制胰腺癌
牛樟芝(Antr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