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2017-4-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编前:4月10日-11日,第七届全国放射性粒子规范化治疗肿瘤学习班在北京举行。10日上午,北医三院会场,应邀做有关“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报告的北医三院普外科主任修典荣教授因手术繁忙未能到场,从手术室匆忙赶来很快要赶回去的李欣医生代替修教授完成了这场报告。
修典荣教授
胰腺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因其位置深在,病情进展较快,早期发现较困难。随着近些年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一部分局部晚期的胰腺癌得以手术切除,但胰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
我科在修典荣主任的带领下,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了区分,分为可切除的胰腺癌及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分别对其进行不同的手术及联合肿瘤放疗科王俊杰主任以及超声科冉维强主任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优化手术流程,分三组医师进行手术,第一组医师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以及腹腔淋巴结的清扫;第二组医师由修典荣主任带领进行胰肠吻合手术;第三组医师进行胆肠以及胃肠吻合。这样做的好处是,每组医师分工明确,手术熟练,又能保证每组医生手术时有充足的经历。
最后,由指定的研究生进行分组的淋巴结送检以及标本的每个切面的染色,以明确是否达到R0切除。
此种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胰腺癌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只有12天。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近四年的胰腺癌的手术例数较之前30年的总和还要多。
但是,影响胰腺癌生存率最关键的因素是复发,而复发最主要部位在腹膜后组织内,那么有效预防腹膜后肿瘤复发是延长生存期的重中之重。为了防止或者说延缓腹膜后的复发,我科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将I粒子放置在腹膜后组织内来预防胰腺癌的复发(如图1,图2)。
图1
图2
国内外尚无将放射性I粒子应用于可切除胰腺癌的病例来预防肿瘤复发相关报道。腹膜后软组织内放置粒子30枚,活度为0.38mCi,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比较明显。术后复查腹部CT,I粒子位置满意,分布均匀,无粒子游走现象。患者术后复发的比率明显降低。
而对于很多胰腺癌患者,发现时肿瘤已经不可切除,医院对于这类患者选择放弃治疗,其多数生活质量较低,因为胰腺癌的神经浸润侵犯的特点,多数晚期胰腺癌患者腰背部及腹部疼痛症状较明显。而我院对于这类患者在15年前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晚期胰腺癌的放射性I近距离治疗。
满足以下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以进行这类手术:
(1)手术证实确实不可切除,且术中得到病理结果为胰腺癌;
(2)疼痛明显,药物无法控制;
(3)没有远处转移,或者即便有远处转移,但近期内不威胁生命。
为了提高患者在有限的剩余生命里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并延长一定的生存期。手术前要根据CT做治疗计划。采取旁正中切口,探查无法切除,且病理证实后,在超声引导下放置穿刺针,全部穿刺针摆放完毕后,再植入I粒子(如图3),最后超声检查I植入的数量以及位置是否均匀,并在胰腺表面摆放引流管。此种手术患者恢复较快,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并有一定生存期的延长[1]。因此,放射性I粒子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
图3
[1]李欣,修典荣,王俊杰等。放射介入、姑息手术以及姑息手术联合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