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口中最高法院的耻辱,是最受喜爱

2025/2/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昨天周末。

告别国庆的喧闹,短暂一天休息你做了什么?

Sir选择把自己关进公司影音室。

独自静静地欣赏一位美女。

镜头从她的腿开始。

年,哈佛大学的法律学院大门。

众多双皮鞋、西装集体出现,空气里弥漫着古龙香水和二手烟的味道。

这些黑色的皮鞋们,带着它们主人的自尊、骄傲、不可一世,来到学院台阶面前。

它们没想到会遇到一双与众不同的鞋子。

蓝色的连衣裙。

肉色丝袜。

一双高跟鞋。

鞋跟发出轻脆的声音,步伐毫不露怯。

这双高跟鞋的主人坐在教室里,环绕四周发现。

黑压压一片,全是男人。

少数几位女孩,分散四处,显得格外单薄。

这是她第一天上大学的经历。

开学后。

教授例行点名抽查作业。

环顾四周,是一只只黑色西装下举起的手臂。

这些手臂伸得够长,粗壮笔直,自信满满。

以他们该有的优势。

压倒了一只,身高厘米的手。

但,这双手不断举起,又无奈放下。

坚持着,收获着一次又一次的漠视。

年,这双手来到了纽约。

她拎着自己学校第一名的成绩单和简历。

挤进了一部装满了西装的电梯。

那条蓝色套裙,又一次在这里格格不入起来。

当全市仅有的12所律师事务所,都因为“女性”这个性别而拒绝录用后。

她不得不放弃了成为律师的梦想,成为一名大学法律教授。

握住的香槟杯手,无力地倾斜着。

这次,我们终于看清这双手的主人。

一位卷发,美艳的女性。

这双手此时明白了,这世上,有些不是你去努力抓住,就能拥有的东西。

那个时代。

女人,要学会假装放手。

结果呢?

33年后,她成为美国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在这个位置上耕耘27年后,上个月18日因结肠癌并发症去世(也有说因新冠病毒引起并发症)。

白宫为她降半旗致哀,全美在网络上为她祈祷。

她就是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走进她的一生。

她那只手,从没放下过。

臭名昭著RGB

#臭名昭著RGB#。

是网友给她的名字。

你很难想象。

美国人那么爱她,又给了她那么尖锐的名字。

可这个名字,不是网友原创,而是她不得不卷进那些政治风波后。

对手所赐——

特朗普说她是“最高法院的耻辱”。

比比·奥莱利,美国保守派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说她是一具行尸走肉,一具老不死的僵尸。

当然,金斯伯格也不是吃素的。

她也骂过特朗普——

骗子。

美国法律规定,最高法院法官不可对总统发表意见。

可金斯伯格就骂了。

骂完还道歉了。

道歉之后,人气更高了。

Facebook上火了一张图:

没有Ruth(鲁斯),你永远拼不出Truth(真相)。

可,就在上个月。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因新冠病毒和胰腺癌引起的并发症在家病逝,87岁。

这对于风口浪尖上的美国。

无疑又是一场重创。

她是什么地位?

2年前,金斯伯格不慎摔伤。

网友就已经炸了——

只要为了金斯伯格好,我怎么样都行。

而这一次的噩耗传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降半旗,民众自发在法院门口为她铺满了鲜花。

一个时代,总会随着时间慢慢逝去。

美国的法律进程上,却再也没有哪个法官能如金斯伯格受人喜爱。

在法院上,严肃、庄重的大法官。

在网民的手里,却是如此这般——

有人为她写了一首黑怕。

并且,在MV里,把金斯伯格cos成黑帮老太,头戴皇冠,挂着大金链子,狠起来让人害怕。

有人把她P成神奇女侠,也对,她是名副其实的WonderWoman。

毕竟,历经了一次结肠癌,一次胰腺癌的折磨。

她都神奇康复。

也有些脑洞奇才。

比如《生活大爆炸》里,拉杰在万圣节里cos了金斯伯格,女朋友cos宪法。

的确,非常严谨。

她这辈子的婚姻,像是与宪法结了婚。

对于工作,她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

自己不会做饭,让丈夫练就了一身好手艺。

关于她的电影、纪录片,就已经有6部。

口碑都还不错。

随着她的动画形象和漫画的推出,印有她的马克杯、T恤也穿在了许多美国人身上。

△上图《女大法官金斯伯格》,下图《以性为本》

而她也成了美国脱口秀节目里,常被调侃,模仿的那一位。

老太看了也不生气。

嘿嘿一笑,funny!

但,这都不是我。

除开“神奇女侠”“女权卫士”“美国最高法院终身大法官”,她还是谁。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母亲、妻子、法官,并不冲突的三种身份,在她弱小的身上迸发出了某种力量。

弱的力量

这是一张金斯伯格很出名的照片。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讲话现场。

弱小的金斯伯格,夹在一群黑压压的法官长袍之中睡着了。

最右边的女士,还一脸纳闷的眼神望着金斯伯格。

你坐的是第一排!

这时候的金斯伯格已经82岁了。

身体不再像以前那般年轻,而佝偻的样子,让本来就矮的她,在人群里像缩成一团。

可,奥巴马却是她的忠实粉丝。

他说,这个弱小、头发渐白的老太是自己心里温暖的角落。

的确。

她已经没有中年时的意气风发了。

但,她却拥有了格外超脱自己身躯的力量。

当她在哈佛的时候,一次想去图书馆查资料却被保安拦在门口,她问why?

保安只回答一句:

你是女的。

金斯伯格明白,她这个年代,女人就会是这样。

可,大约在十年后。

金斯伯格接受了一个案子。

一名高中女生想报考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MI),却被告知VMI从来不招收女性。

最后,案子上诉到最高法院,来到了金斯伯格的面前。

也许,是想到了自己在哈佛的经历。

也许,她觉得这个社会就到了要改变的时候了。

可能,十年后也该进步了。

大法官们以7比1的投票认定,VMI以性别为招生条件,违反了平等法案的第14修正案。

案件的最终判决也是由金斯伯格撰写——

她强调,不能仅因为性别就否定女性接受VMI的能力和毅力。

这就够了。

自此,VMI开始招收女性生源。

金斯伯格是参加投票的大法官之一,以及案件最终判决由她撰写,这在当时都是破例。

她弱吗?

Sir再说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在每一届的大法官里(包括女法官),都没有人像她这样热衷于表现自己的不同。

罩在衬衣外头的法官服庄严肃穆,领子处稍稍有些V,那是为男法官领带留出的位置。

金斯伯格,偏不。

她有一衣柜的漂亮领子,戴在法官袍的外面。

高贵,漂亮,还遮住了那个V。

哦,女人。

这个贪漂亮的女人,偏把法官制服弄这样。

一点都不庄重。

但,何为庄重?评判标准又在什么地方?

都在“性别”里。

金斯伯格有一个专门在提出“异议”时戴的衣领。

金属铆钉闪烁光泽,黑色皮革表示理性。

年,金斯伯格审判了一宗案子。

也是她唯一一件在最高法院输掉的案件。

莉莉·莱德贝特诉固特异轮胎公司,对男女员工同工不同酬。

入职时的莉莉39岁。

可,直到莉莉准备退休,才被匿名人告知这个真相。

她要上诉,但已经过了固特异公司规定的可向公平就业机构提起诉讼的申诉期。

最后,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支持了固特异公司一方。

金斯伯格在这场判决落锤后,在庭上表示异议,但这次异议和她平时的表现格外不一样。

没有了以往的冷静,而是满怀歉意地用口语化宣读着这场判决。

大意是,这不是莉莉这一方的锅,也不能完全谴责固特异公司。

这件事错的,是国会,是我们的宪法。

“唯有我们的法庭正确地理解并宣读出《公民权利法案》第七条,莱德贝特过去每一张数额不够的薪水支票,才能得到原谅;而所有那些累积起来,导致她的薪水比其他男性同事低的一系列决定,才会得到正确的对待。”

之后,两年。

美国国会通过提案,颁布了以“莉莉·莱德贝特”之名命名的《公平酬劳法》。

这部法律对《民权法案》第七章进行了有利于劳方的解释——

不公平对待是一种状态,只要状态持续未经改变,随时都可以起诉。

金斯伯格是赢了,还是输了?

这不重要。

她的力量早已不需要通过身姿、衣领、皮肤状态去证明。

她从没放下过那只手。

在《温柔的正义》一书中记录了一个这样的片段:

“年,金斯伯格被提名进入最高法院,有人给她发了一份传真,称她法学院的一位老同学在扶轮社的会议上说,法学院班里的男同学以bitch来称呼她。

回顾她一路走来的历程,从在哈佛法学院被男生嘲弄,到步入这个国家的最高法院,金斯伯格回应道:“被人叫悍妇,总好过胆小鬼”(Betterbitchthanmouse)。”

弱的反面是什么?

强么?

不,是韧性。

女权≠对立

无法避免回到女权这个问题。

我们如今的社会,直男、直女成了一个贬义词,女权,男权,更是提到就得爆炸。

人们只能站在某一个论点上指责对方占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权益地位。

但,这个权。

真的就要,谁,占领谁,谁取代谁么?

Sir还是想说说金斯伯格的故事。

她绝不是只为女性打官司。

六个打上最高联邦法院的案子,其中两个是为男人而打。

摩利兹先生,为了照顾在家的母亲,而无法长时间外出工作。

想申请社会的保姆减税。

但,法律规定是:

这只提供给女性。

为何?

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才是照顾家庭的人。

另一个悲情男人叫温伯格。

妻子死于难产,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小毛头,忠情的丈夫一心扑在孩子身上。

只为儿子活着。

所以,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他想去申请单亲家长的社会保障金。

又被拒绝了。

同理,你是个男人。

“如果我不幸去世

那她(妻子)能收到一份保障金

但“家庭主夫”却无法获得”

此刻,是男权弱了,还是女权强了?

并不是在将两个性别放在对立的擂台上分个输赢,便是这个社会的进步。

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一步接一步的向上,成长。

对于未来,金斯伯格在采访里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

“我希望以后的美国最高法院里,九个大法官都是女的没问题。”

记者一激动,追问,为何。

(大意)答曰“以前九名法官都是男人,你们也觉得ok啊。”

哈哈。

看懂了吗。

性别,这个人类生来就会面对,却时常被模糊的概念。

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人类排除异己的标签。

两种不同的生物,衍生出来的状态,却有了高低立下的等级。

这不应该。

在《以性为本》的结尾。

金斯伯格成了最大的彩蛋——

对于性别进行强制区分对待

并非支持女性

而是困囿女性

这里的“女性”换成男人,同样也成立。

Sir当然知道,只用一天去缅怀她根本不够。

金斯伯格留给这个世界的财富,远不止一部女性励志奋斗史。

她太伟大了。

区别伟大与平凡,往往只是一些极浅显的道理。

这道理,平凡人都懂。

而伟大的人,则选择倾其一生去证明、实践。

金斯伯格从没放下过那只手。

她做到了——

去尊重每个人。

而并非框定某一个身份。

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平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s/116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