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总结胰腺癌全国巡回学术交

2020-9-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聚众为胰,言之有礼”胰腺癌全国巡回学术交流会于年7月2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云集了众多国内胰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就胰腺癌治疗策略探索、手术方式和用药方案等热点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并针对真实病例进行解析与讨论。

开场致辞

傅德良教授

王理伟教授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医院的傅德良教授和上海医院王理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两位教授指出,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且预后极差,临床治疗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胰腺癌诊治的重中之重,通过多学科讨论针对患者具体状况进行合理有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能够患者帮助获得长期生存机会。本次大会邀请到了众多胰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胰腺癌早期诊断、治疗策略、手术方式以及真实病例进行学术分享与讨论,提供更多的胰腺癌诊疗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对提升全国胰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演讲

01

胰腺癌新辅助/转化治疗探索

郭世伟教授

来自海军医院的郭世伟教授首先为会议带来了主题为“胰腺癌新辅助/转化治疗探索”的精彩演讲。郭教授指出,对比单纯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新辅助治疗给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希望,NCCN指南推荐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选择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GA方案)或FOLFIRINOX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胰腺癌辅助治疗研究会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而新辅助治疗中每个中心采用的可切除评估标准、新辅助方案药物和用药时长均存在不一致性,因此仅凭研究数据并不能很好的指导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通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为今后胰腺癌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对精准治疗方案不断进行探索,寻找更多的生物标志物指导治疗选择对延长患者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02

困难LPD技术探讨—横结肠系膜下方入路动脉先行的应用

姜翀弋教授

来自医院的姜翀弋教授分享了主题为“横结肠系膜下方入路动脉先行的应用”的演讲。姜教授表示,LPD手术目前是一种开展得相对成熟且安全性良好的手术模式,固定的团队、熟悉的腔镜下解剖以及适合腔镜特点的手术路径是完成LPD手术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钩突系膜薄层化处理策略是一种普适的常规LPD手术路径,特别是对于学习曲线早期的外科医生来说,为一种十分合适的常规手术方式;对于进入进阶阶段的外科医生来说,横结肠系膜下方动脉先行是一种较为适用难度较高的LPD手术方式。

礼来卫星会

礼来卫星会环节由上海交通医院的陈栋晖教授担任主持

胰腺癌治疗药物的方案选择-规范与实践

杜娟教授

在卫星会环节,医院的杜娟教授围绕胰腺癌治疗药物的方案选择的规范与实践带来了精彩演讲。杜教授表示,胰腺癌长期生存目前依旧不容乐观,患者5年生存率低;化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接受,为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基石性的地位;精准治疗时代,虽然出现了多种胰腺癌靶向治疗药物,但多以失败告终,未能改善患者生存,化疗药物中健择仍旧是胰腺癌治疗的核心药物;对于术后体能状态恢复较好的患者,推荐术后4-8周内尽快接受辅助化疗,化疗疗程一般要求在6个疗程以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进行调整;国内外指南推荐对于交界可切除的患者和具有高危因素的可切除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后再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新辅助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礼来卫星会专题讨论

温晨磊教授

郑宇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温晨磊教授和浙江大学医院的郑宇教授共同参与了主题讨论。两位教授指出,化疗为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一线化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选择,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控制副作用的发生:对于体力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选择单药化疗方案,如单药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体力状况改善,可改用联合化疗方案;对于体力状况良好的患者,一线治疗可选择联合化疗方案,如治疗中体力状况变差或6个疗程联合化疗后疾病稳定,可选择单药化疗进行维持治疗。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术前是否需要进行新辅助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需对患者进行筛选,针对具体病例进行分析;新辅助治疗的周期目前仍缺乏大量临床证据支持,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推荐治疗8-10周后进行评估,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病例分享

来自医院的李骥教授、医院的袁周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医院的詹茜教授担任本环节主持

01

一例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病例分享

姚冽教授

来自医院的姚冽教授首先享了一例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病例。该患者为胰头腺癌(入院后诊断为cT4NxMx,IV期?),考虑患者胰腺肿瘤局部进展,侵犯门静脉系统以及肝总动脉,且PET-CT提示远处淋巴结转移,暂无手术指征,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GA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4个周期后疾病进展,更换化疗方案为FOLFIRINOX方案,治疗2次后,疾病稳定且肿瘤较发病初时有所缓解(新辅助治疗后分期为cT4NxM0,III期),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最终手术病理分期为胰腺导管腺癌(pT4N1M0,III期)。患者术后共接受了6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前三次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后三次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年12月至今,因疫情影响,改用口服替吉奥单药维持治疗,目前病情基本稳定。来自医院的邵冰峰教授、南京医院的涂敏教授、医院的王旭菁教授和医院的杨峰教授就此患者手术时机和术后辅助化疗的策略的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

02

GA方案治疗胰腺癌术后复发病例

郑怡教授

来自浙江大医院的郑怡教授带来了第二例病例分享。该患者为胰腺低分化腺癌,并伴有1/23淋巴结转移。于年4月接受Whipple+横结肠切除术治疗;年1月复查显示疾病复发,经评估为转移性胰腺癌(cTxNxM1,IV期);于年2月接受GA方案治疗2周期,疗效达到CR;年4月-11月继续接受GA方案化疗,因期间出现2级不良反应,分阶段对化疗方案进行了暂停与减量调整;年1月与3月,继续接受GA方案化疗2次;后续患者未再接受化疗治疗,每2月复查胸部和全腹增强CT,疗效评估维持CR。目前患者基本状况良好且生活质量高。来自医院的花永强教授、海军医院的宋彬教授、医院的谢国明教授和浙江大医院的张启逸教授围绕该患者既往治疗策略和后续治疗选择等问题进行讨论。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最后为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为胰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场胰腺癌学术交流的饕餮盛宴。胰腺癌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困局,如何选择最佳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未来仍需继续探索。感谢礼来公司搭建的胰腺癌学术交流平台,“为胰聚众请努力,衣带渐宽终不悔”,相信在胰腺癌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能切实提升全国胰腺癌临床诊治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s/111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