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匿的胰腺癌该如何预防
2016-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胰腺癌的发病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美英近30年患病率增加了3倍,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每年全球约22万人死于该病,现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无特殊症状,通常到晚期才有表现,早期诊断存在很大困难,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化疗效果不佳等特点,被称为“癌中王”。
不仅在美国,近年来,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华医学会全国胰腺外科学组组长赵玉沛教授指出,近20年来,胰腺癌在我国不少大城市的发病率也在大幅度增长,其中,上海市近20年来的胰腺癌发病率就增加了4倍。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医学界被称为“癌症之王”。据赵玉沛教授介绍,胰腺癌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早期表现是上腹部不舒服,之后发展非常迅速,绝大多数一经确诊已属晚期——往往从诊断到死亡仅为3至6个月时间。
那么,为何早期确诊患有胰腺癌的病人数量会如此之少呢?赵教授认为,一是由于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与普通的消化道疾病相似,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略;二是因为与其他肿瘤不同的是,胰腺癌至今还找不到敏感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另外胰腺癌预防和检查没办法像普通胃镜、肠镜一样的可以直接看到长在消化道内的癌前病变,在早期发现上更为困难。
虽然胰腺癌早期没有什么特异性的症状,但细心分析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据其介绍,在胰腺癌的初期,患者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阻塞性黄疸、无法解释的厌食及消瘦,体重下降超过10%,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近期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自发性的胰腺炎的发作(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注意)和不明原因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症状。
发病原因不明,目前研究发现吸烟是“祸首”
吸烟是胰腺癌最确定的风险因素。“吸烟者罹患胰腺癌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几乎成正比——吸烟指标最高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约为不吸烟人群的3-6倍。”肥胖与过多摄入甜食、高脂肪饮食的人群也会极大增加患胰腺癌的可能性。
胰腺癌早期无明显和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缺乏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预防的办法就是:避开吸烟等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出现异常症状应警惕。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就在我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同时,发病者还呈现出年龄逐渐年轻化的特点。赵教授说,过去国内的胰腺癌患者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而现在40岁以上患者相当多。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极差,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次腹部彩超。
“由于胰腺位置深,绝大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所以选择针对个人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除去手术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外,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治疗方法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中。”但在赵教授看来,“要想真正攻克胰腺癌,最重要的是重视早期诊断。”
年龄超过40岁以后,如果出现上腹不适,并非胆囊或胃病变,并且找不出原因,那么就要高度警惕,如果伴有不明原因的明显消瘦、黄疸、皮肤瘙痒、大便变白、小便偏黄等医院做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推荐专家:文卫,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肝胆外科硕士毕业。从事消化内镜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胆胰疾病的内镜下治疗(ERCP)、超声内镜(EUS)、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治疗(ESD)、消化道支架置入、复杂的胆道镜诊治、胶囊内镜及小肠镜诊治。已完成治疗性消化内镜余例,并多次在省内及全国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承担部分省内、外院外会诊工作,医院近四十余家。发表国家统计源核心期刊及SCI文章10余篇。获国家卫生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项。
擅长疾病:胆胰疾病的内镜下治疗(ERCP)、超声内镜(EUS)、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治疗(ESD)、消化道支架置入、复杂的胆道镜诊治、胶囊内镜及小肠镜诊治。已完成治疗性消化内镜余例,并多次在省内及全国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北京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