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美国第一女网红
2021-1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473336.html两年前,看过一部讲述美国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的纪录片。没想到——两年后,此刻,这位女大法官已经不在。鲁斯·贝德·金斯伯格,人称“臭名昭著的R.B.G”,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最年长的大法官。她是右翼评论中的“女巫、恶棍、女魔头”。特朗普评价:她是最高法院里的耻辱。但就像网友评论的:“很难想象她枯瘦的身体下有着如此坚定的平权信仰,在美国最高法院越来越右倾的年代,用一份份少数派报告发出‘我反对’的声音。”辱骂的声音背后,仍挡不住鲁斯成为全美年轻人的偶像。人们似乎就是喜欢:这个老太婆向传统体制挑衅的嚣张模样。我们很难相信,有哪个女人在年过八旬之时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偶像。但事实上,鲁斯的确成了美国民众心里的法律巨星。她的头像被p在各类超级英雄的海报上。她的法官形象也成了美国的流行元素,被印在T恤、马克杯,甚至是被当做纹身纹在手臂。电视节目、美剧纷纷模仿着她的造型和动作。她俨然成了美国生活娱乐里的文化符号。所以,这位老太婆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走进美国最高法院,深受民众爱戴,成为美国第一网红?让我们循着这部纪录片,找出答案:《女大法官金斯伯格》成为淑女、保持独立年,鲁斯出生于一个德裔犹太家庭。那时候,美国笼罩在「经济危机」里,举国萧条。鲁斯的父母都不算有文化的人,但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心想把鲁斯培养成有学识、懂得关心他人并且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女孩。鲁斯17岁那年,母亲便患癌去世。虽然母女相依偎的时光不长,但母亲教会了鲁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门功课——成为淑女:不要让无谓的负面情绪,占据自己的心灵。保持独立:如果你能遇见白马王子,并且一同度过一生,这当然再好不过,但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这两句话,鲁斯铭记在心。而事实上,鲁斯也的确成为了家人期望的样子:有想法、有学识、有毅力、对社会有责任感。母亲去世后,为鲁斯留下了一笔足以支付大学学费的遗产。但鲁斯把这笔钱给了父亲,自己则申请到了康奈尔大学的奖学金。毕业后的鲁斯,正处于美国的“红色恐惧”时代,她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暗暗发誓要帮助社会走向正轨、赢得人权自由。而在哈佛的学业,无意间也改变了鲁斯今后的道路。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在争论女权。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女权的来源,以及曾经,女人们的真实处境。哈佛读研期间,鲁斯所在的年级一共有人,她是仅存的9名女性之一。一次,鲁斯被派去图书馆核对资料。还没走进去,鲁斯就被保卫拦了下来,拒绝她进入。鲁斯问:我为什么不能进来。保安回答:因为你是女人。鲁斯哑口无言,如果不是亲耳听见,她恐怕都无法相信这是一所高等学府雇员会说出来的话。包括课堂上,教授时常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但这些回答的人里绝不会有女生,原因是教授们认为女生根本听不懂课堂的内容。以及院长为一年级女生准备的一次晚宴上,院长问了一个问题,让女人们依次回答:“如何解释你们占据了一个本应属于男性的法学院席位?”而这些不过是当时女性处境一些再寻常不过的插曲。或许因为自己是多人里的9人之一,鲁斯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全体女性。她不能让女性丢脸。于是,她立下了第一个目标:担任《哈佛法律评论》的编辑。这个想法没多久便惹来了同学们的嘲笑,大家都以为鲁斯疯了,因为想要进入这本校刊,难度相当大,得在名学生里,成绩排名在25位以内。更何况,鲁斯还是个女人。但事实是,第二年,鲁斯就成功当上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编辑。鲁斯是努力的。在儿女的童年回忆里,每每午夜醒来,鲁斯总坐在餐桌旁,一只手握咖啡,一只手抓着一盒西梅干,桌上则是铺满了各种笔记。她经常工作到凌晨4、5点,甚至是彻夜未眠,然后隔天依旧早早去上班。在这次致使她去世的胰脏癌之前,实际上,她曾三次走过鬼门关。年,被查出结肠癌,年,被查出胰腺癌,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即便如此,在抗癌期间,她从没有缺席过一次法庭辩论。鲁斯也是不服输的。她有一个好丈夫马丁。马丁同样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后来也是非常成功的执业律师。在那个年代,鲁斯完全可以和许多女性一样优雅地在家里做个富太太。更别提,她的求职道路是那么的坎坷。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全纽约没有任何一间律师事务所愿意雇用她。哪怕同学用曾担任《哈佛法律评论》编辑这一分量十足的身份为鲁斯进行引荐,都没有用。理由依旧一如既往地简单:我们律所不雇用女人。按照常规剧本,鲁斯恐怕会认命,乖乖回家。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斗得过时代。但鲁斯选择前往罗格斯大学担任法学教授,并开启了一门关于性别和法律的新课程。也就是那时候,她开始处理有关性别歧视的案件,跨出为性别平等庇护的第一步。一步一步的平权之路鲁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求获得任何性别优待。我所求的,只是男性同胞把踩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挪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当时的美国各州以及联邦法律里,女性通常无法拥有平等的权利,也无法获得认同。许多条文,也是带有歧视性的,比如:大部分州的雇主可以怀孕为由合法地解雇孕妇;银行可要求女性在申请信贷时提供丈夫的共同签名;有十二个州的法律规定,丈夫不可因强奸妻子而被起诉。还有类似丈夫是家庭的主人,应由他来选择家庭的住处,女性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这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无理规定。社会就像种族歧视一般,歧视着女性。女人在社会的地位,也无异于二等公民。与70年代兴起的女权游行和示威不同,鲁斯处理性别歧视的方式是——通过每个独立案件一步步构建起女性平权的观念,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实现一步步的平等。年的《弗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便是鲁斯在最高法院的首次辩护。起诉人莎朗是一名空军女少尉。服役期间,莎朗发现她的男同事们只要已婚,便可以享受住房津贴,但同样是新婚不久的她却无法享受这一补助。而财务室的回答是:“能获得参军的机会,你已是三生有幸。”鲁斯听说了这起事件后,随即接下这个案子。法庭上,她梳理了从美国建国以来有关女性的不平等历史:次等烙印、从属关系、受抚养者......向法官们精准阐释了作为二等公民的屈辱感受。最终,她们如愿赢得了这场诉讼。相似的案件,还有VMI案。VMI是弗吉尼亚州一所具有年历史的全男性的军事学院。由于其高压的教学环境,学院拒绝招收女生,这是鲁斯在最高法院审理的第一个女权案件。案件审理结果是:一些女性的身体条件完全满足VMI的入学标准,不应该剥夺她们入学的机会。这一桩桩案子,现在回忆起来或许轻松。但在当时,却是着实不易。毕竟那是男性气场强大的法庭,满是“一群不耐烦的听众”,他们甚至打从心里认为性别歧视是完全不存在的。更别提当时还流行一种说法:好女孩不会与他人争论,好女孩不会提出要求。这种窘境下,鲁斯也只好一遍遍地提醒、教导他们:“你们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孙女出生在怎样的理想世界里?”看到这里,如果你以为鲁斯仅仅是为女权发声,那势必是对她的一种误解。在鲁斯眼里:许多男性也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年,史蒂芬的妻子在产下儿子四小时后不幸去世。为了孩子,史蒂芬决心要成为一名全职照顾孩子的家长,陪伴儿子杰森长大。只是当他去到当地社保局的办公室,想申请一份单亲家长能获得的社会保障金时,却被告知,这份保障金叫做:“母亲的补偿”。鲁斯毫不犹豫接下这个案子。并帮助史蒂芬打赢了官司。更重要的是,透过这起案件,她也完美论证了:基于性别的歧视是如何伤害了每一个人。这个结论,显然也很适合年,男女逐渐走向对立的我们。这几年,关于女权,新闻总是“盛况”频出。有时,是一群再多钱仍遮挡不住大男子主义的油腻男,侃侃而谈: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有时,是一群所谓的女权主义者,遇事万能口头禅:我是个女人诶。看似争取女权,实际争取女性霸权。有时,是盯着女性工作占比的提高,而误解了女权,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隐性事实:女性走入职场,那男性是否回归了家庭?女性题材剧如《三十而已》,男性全员恶人;男性题材剧也有《我是余欢水》,靠丑化女性角色抬高男性。我觉得作家李然说过的一段话,很符合平权:“对于男女交往中的任何事情,将其中的性别互换后,大部分人的认知不会出现错位,那就是正确的。如果只是要求女人做得,而男人做不得的事情,或者只是要求男人做得,而女人做不得的事情,那就是特权主义和霸权主义。”简单来说:不要去孤立男性,也不要过分抬高女性。男性女性不应该是对立,而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依靠的。这才是鲁斯所追求的平权。如果你还觉得抽象,我们最后一部分,可以聊聊:这位女大法官的爱情故事。早在康奈尔大学,17岁的鲁斯就邂逅了她的丈夫马丁。鲁斯选择马丁的理由是:他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