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更精准的胰腺癌检查工具
2019-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些年来,胰腺癌由于其较高的病死率、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医疗专家重视。该病起病隐匿,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漏诊并发生扩散和转移,往往临床确诊时已是晚期。胰腺癌主要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5年生存率约为6%。研究表明,局限于胰腺的、直径2cm的小胰腺癌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19%-41%;从而早期发现病灶并进行干预对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胰腺癌临床最常使用的无创检查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常见方法如:B超、ERCP、CT、PET/CT、EUS和MRI等,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各不相同。PET/CT作为近些年兴起的肿瘤影像学工具,已被报道在胰腺癌诊断方面具有更为精准的成像优势。PET/CT之所以能快速、准确的发现肿瘤病灶,是因为其利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的高代谢特点,其异常增殖需要对葡萄糖的过度利用,且这往往发生在病灶形态学改变之前,PET/CT所用显像剂18F-FDG为葡萄糖的类似物,因此无论原发的还是转移的肿瘤细胞内均可聚积大量18F-FDG,从而使PET/CT可以早期发现生长代谢旺盛的恶性肿瘤组织,对于转移性病变,如淋巴结及腹腔其他脏器的转移瘤,以及肿瘤组织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PET/CT也有很敏感的探测。PET/CT可将PET反映分子功能代谢信息的优势和CT反映精确解剖定位的优势结合起来,检查结果较单独的PET或CT或MRI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别是显著提高了对小病变的检出能力。因此在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疗效监控和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目前PET/CT在临床的主要价值在于辨别胰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胰腺肿瘤的生物学活性,准确发现一些既往未被发现、但确实存在的转移病灶,进而判断肿瘤分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病例1:患者男,57岁。1医院做CT增强检查提示胰腺颈部异常强化病灶,肿瘤待除外。于我院做PET/CT显示胰腺颈部高代谢病灶,考虑为胰腺癌伴远端胰管扩张。
病例2:患者男,56岁。1年前诊断为胰尾癌,行化疗及质子治疗,分别于治疗后半年及一年来我院做PET/CT评价疗效及预后情况;前后两次PET/CT检查显示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小,代谢减低(图一),治疗有效,但治疗1年后复查PET/CT肝脏见一处新发转移灶(图二)。
图一
图二
综上所述,PET/CT在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决策中具有显著有效性,在日新月异的精准医疗到来之际,PET/CT在胰腺癌诊疗及预后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请扫描二维医院核医学科,了解关于科室及核医学诊断、治疗方面的更多资讯!
省医院核医学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