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谈胰腺癌常识及科学治疗与预防
2017-6-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肿瘤专家谈胰腺癌常识及科学治疗与预防
胰腺癌(pancreas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胰腺的癌瘤,主要指胰外分泌腺癌,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世界各地胰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年龄以40—50岁最为多见。由于胰腺位置隐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死亡率很高,各国统计5年生存率仅为2%—10%。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
胰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由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发病率增高是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接触化学致癌物、内分泌代谢紊乱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胰腺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腹痛、黄疸和体重减轻是胰腺癌最常见的三大主要症状。
1腹痛:“腹痛是胰腺癌的常见或首发症状。”早期胰腺癌由于腹痛较轻或部位不明确,易被忽略,至中晚期腹痛逐渐加重且部位相对固定。典型的胰腺癌腹痛为:疼痛位于中上腹深处,胰头癌疼痛略偏右,胰体尾癌疼痛则偏左,常为持续性进行性加剧的钝痛或钻痛,可有阵发性绞痛。“腹痛剧烈者常伴有持续性腰背部剧痛。”
2黄疸: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症状,约90%的胰头癌患者病程中会出现黄疸,约半数患者以黄疸为首发症状。黄疸可与腹痛同时或在疼痛发生后不久出现。
3体重减轻:体重减轻虽非胰腺癌的特异性表现,但其发生频率甚至可略高于腹痛和黄疸,故应予以重视,特别是对不明原因的消瘦,经常规检查后应考虑胰腺癌的可能。
4消化道症状:胰腺癌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和腹胀。晚期可有脂肪泻、情绪改变、焦虑、抑郁等。
胰腺癌的检查方法
1超声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无损伤,可以较好的显示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但是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2CT检查: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伤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CT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胰腺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重要器官的关系,帮助外科医生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
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这种方法对于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原因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4其他:“如果以上几种检查方式没有发现胰腺肿块或者转移性病变,可以考虑进行超声内镜或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癌的病理
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部最多见,约占3/4,病理上多来自胰管上皮,位于体尾部者仅占1/4,病理上常源于腺泡。
胰腺癌的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分期不同需要结合放疗、化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综合治疗中不同治疗措施安排需要根据个体化处理的原则,即依据患者身体状况、肿瘤部位、侵及范围、黄疸以及肝肾功能水平,有计划、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诊疗手段,以其最大幅度的根治、控制肿瘤,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目前强调胰腺癌的诊疗为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方式,需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对患者给出包括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性建议。”
手术治疗: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超过80%的患者因病情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完成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全身情况评估。胰腺癌手术的术式主要包括经典的Whipple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区域性胰腺癌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但术后为了防止复发转移,建议配合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人体免疫力,快速修复手术损伤。”
放射治疗:放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因外照射的剂量常受到限制,现多以术中放疗为主。“但由于放疗的副作用比较大,所以配合生物免疫治疗可以减轻放疗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化学治疗:由于临床上胰腺癌确诊时大部分已属晚期,无法手术切除,所以通过化学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并使一部分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不过由于胰腺癌对化疗的敏感性较低,目前已知有效的药物不多,吉西他滨是首选的一种化疗药物。同样,鉴于化疗较强烈的副作用,配合生物免疫治疗也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尤其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化疗药物的吸收。
生物免疫治疗:肿瘤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减缓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防止过度治疗。对于全身性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给与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恶性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方法,它采用自体免疫细胞,安全无副作用,可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远期抑癌作用好,尤其适合中晚期的胰腺癌患者。
胰腺癌的预后及随诊
预后: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望根治胰腺癌的治疗方式,但是8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治愈。即使在最佳条件下,接受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19个月,5年生存率约为20%。李慧敏主任介绍,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术中失血情况、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等都是胰腺癌术后生存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
随诊:术后每3—6月1次,持续2年,之后每年1次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推荐术后持续2年、每3—6个月1次进行CA19—9监测和CT扫描。
胰腺癌的预防
预防胰腺癌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作息规律,饮食上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被污染的食物。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生活中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李慧敏主任说。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这样也可以提高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