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沈娟医保报销之痛

2021-12-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最近认识了一位患乳腺癌的姐姐,她8年前患癌,5年前查出骨转移。经历将近8年抗癌之路的她对癌症治疗非常熟悉,尤其是治各种抗癌药,她不仅清楚地知道药品名称,对每种药的价格也了如指掌,具体价格甚至能精确到个位数。

本文根据她分享的抗癌经历中的提到的医保报销痛点整理成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癌症治疗。

癌症有很多种,乳腺癌、肺癌、肠癌、胰腺癌、子宫癌……在普通人看来,这些都是癌症,好像没什么差别。

但是社保报销,针对每种癌症有不同的限制。

这些限制对于已经患癌的人来说非常痛苦。

痛点1:即使是社保目录内的药,也只有特定的癌症才可以使用例如贝伐珠单抗,属于抗血管生成的药,各种癌症都可以用。像乳腺癌患者,医生也会给她们开贝伐珠单抗,但并不是医生出了治疗方案,所用的药就可以报销。贝伐珠单抗属于进口的好药,虽然也进医保了,但只有肠癌能报销。而乳腺癌患者用这个药是不能报销的,只能自费。据了解,瘦一点的人用这个药一个月(21天的药量)需要花费1万左右,如果要是体型偏胖的,21天就要元左右。还有一种药叫依维莫司,它针对的是靶点,只要检测出有靶点,都可以用依维莫司。乳腺癌用这种药的人有很多,但依维莫司只有肾癌可以报销,而乳腺癌患者用了就需全部自费,一个月大概元左右。还有在今年3月1号进医保的护骨针地舒单抗,国家已经宣传了好久,当时上市价格是元,然后降价进医保,降到元一针,也就是说打一针就要块。这个护骨针是保护骨头的,像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也可以用,包括其他癌症,只要有骨转移了都可以用,但是地舒单抗的报销也是有限制的,他只给重度骨质疏松,以及骨肿瘤的可以报销。其他的癌症,只要你用,你就要出元一针。还有一种限制更加令人头痛,例如抗癌药爱博新,原价元一瓶,深圳30块钱的重大疾病补充险可以报销70%(注:该医疗补充险可报销的药都不在医保目录里,基本都是新上市的药,差不多一个癌种报销一种),而且之前在慈善基金会的援助下,还可以第一年可以买3赠3,第二年买3赠6,第三年买3赠9……但是补充医疗的报销和买赠规则只限晚期的癌症,例如癌症转移到了其他部位,补充医保才给报销,也才能享受慈善基金的赠药政策。如果是刚刚发现乳腺癌,可以用这个药,但只能将近以3万一瓶的原价购买,没有赠药,也不报销。还有治抗癌药帕妥珠单抗,是治疗乳腺癌非常好的一种药,可以明显防止癌的转移和复发。但是这个药只有初发的乳腺癌可以用医保报销,其实这种药对已经发生癌症转移的患者也很有效果,但他们只能自费,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因此,并不是进了医保目录的药都能享受医保报销,而是只有特定的癌症才可以使用。痛点2:就算进了医保目录的药,也有可能再出医保是不是进了医保目录,并且患的正是医保可以报销的病种,就可以一直用医保报销呢?并不是!有一种抗癌药,叫拉帕替尼,是年10月进医保的。年,一个在哺乳期被查出患乳腺癌的宝妈,当时一检查出就已经发生骨转移了。(注:女性在哺乳期或孕期,只要是发现乳腺癌,一般都会转移的,因为那个时候体内的肿瘤恶性程度是很高的。)因为她病得比较严重,又还很年轻,当时医生给他的治疗方案,是化疗加双靶向药。而这两种靶向药都是进口的,很贵也很好的药。她用了两年,后来拉帕替尼出医保了,但当时医生并没有注意到该药已经出医保目录了,她用的拉帕替尼还是报销了。结果医保局查下来,这些医生被罚款了。痛点3:并不是药品降价了,患者花的钱就更少了现在经常听到媒体宣传,很多抗癌药都降价了。但有时候药品降价,并不一定说患者花的费用就低了。例如治疗癌症的来曲唑,原价是元,医保报销后患者只需自费元,后来这个药降价到元,但是出医保了,患者自费的钱就多了。还有前文提到的爱博新,这个药原价是一瓶,通过深圳补充医疗报销,以及慈善基金的买赠活动,一些患者也还勉强用得起。但是在年1月18号经过医保谈判之后,爱博新降价了,降到了元一瓶,本来是降价了是好事,但最后患者付费时发现,需要出的钱更多了。因为爱博新降价后,慈善基金就不再援助了,就意味着没有深圳补充医疗的患者每个月都要自费元,有些患者,本来已经达到买3赠15的条件,突然停止了买赠政策,从今年开始,每年就要差不多要多出10万元的药费了,成为他们抗癌路上难以承受的负担。其实,我们的基础医疗,政府已经补贴很多钱在里面了。尤其是深圳医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当大病来临,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医保也有其不可承受之痛。作

绍笔者沈娟

一个有温度的专业保险经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cs/113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