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玲访名医任贺让胰腺癌病人在绝望中看

2021-8-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有句话叫谈“癌”色变,原因自然是癌症的死亡率非常之高。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人们认为癌症就是绝症。癌症确实可怕,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然而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并非每种癌症都不可治愈,例如许多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肠癌、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等,早期发现后根治性手术切除,积极治疗后活十年至数十年以上的患者并不少见。但是,有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号称癌中之王——胰腺癌,治疗非常困难,化疗、放疗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如果不能手术治疗,胰腺癌平均生存期在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即使能做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不足20%。总体而言,胰腺癌具有“四高”和“五低”的特点,四高: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手术风险;五低:低早期诊断率、低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5年生存率、低生活质量。医院“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研究团队正在研究这一领域的难题。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一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肿瘤免疫及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任贺教授。任贺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从年到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医院主要从事胰腺肿瘤的综合治疗,围绕胰腺肿瘤,解决早诊和耐药的问题。年作为人才引进来到青大附院。

任贺还是中国抗癌协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委员,入选科技部消化肿瘤诊治创新团队及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并被美国胰腺病学会APA授予青年科学家奖,入选CancerLetters杂志编委,国家科技部及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胰腺病的基础及转化研究。他的胰腺病相关论著50多篇,首次发现胰腺癌细胞存在模拟调节T细胞表型及功能的亚群,参与胰腺癌免疫逃逸及转移等恶性行为,提出“类调节T细胞”概念,原创性主持了多项临床试验,部分研究成果写入《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张丽玲

从生物学行为研究这个病

任贺介绍,多数胰腺癌发现时就已经转移,只有20%的病人有手术机会。手术后的病人80%会复发。内科没有更好的办法,外科手术后也没有好办法。现在全国每年新增胰腺癌病人10到15万,预测十年以后,胰腺癌将成为第二大致死肿瘤。从年开始,任贺从胰腺癌的独特免疫逃逸机制入手,研发胰腺癌免疫治疗新药物,这是一种细胞药物。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研究团队筹建于年7月,依托于青大附院医学研究中心,与消化内科、病理科、肝胆外科、肿瘤科、国家纳米中心密切合作,组成胰腺病多学科综合诊疗及研究团队,聚焦胰腺病临床诊治的难点,在胰腺炎癌转化、胰腺癌远处转移以及胰腺癌免疫微环境机制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新性提出了胰腺上皮细胞存在“类调节T细胞亚群”的概念,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在转化研究方面,交叉融合纳米生物学技术致力于纳米药物开发和个体化治疗研究,多个胰腺癌诊治靶向药物处于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阶段。年获得山东省重大基础药专项支持,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

任贺教授团队

任贺在实验中发现,利用免疫治疗手段,病人副作用明显减轻,可以明显改善睌期胰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3到6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对于已经扩散的恶性肿瘤来说,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靠手术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需要全身治疗。全身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任贺团队研发的是免疫治疗药物。任贺说,人为什么会得肿瘤?从生物学角度讲,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失衡了,清除肿瘤细胞的系统坏掉,停止工作了。任贺团队研发的这个药物,就是修复人体全身识别肿瘤的细胞,激活它们重新进入工作状态,重新识别肿瘤细胞。在肿瘤治疗领域,最有希望是免疫治疗,让病人从绝望当中看到希望。

这些因素都是它的敲门声

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快速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根据年世界卫生组织年报统计,年胰腺癌全球新发病例约45万,死亡病例约43万。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年胰腺癌全国新发病例约9.5万,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9位;死亡病例约8.5万,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6位。年龄在50岁以上好发,男性略多于女性。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任贺教授介绍,1.有家族史;2.糖尿病患者;3.胰腺病史和慢性胰腺炎;4.长期大量吸烟酗酒;5.和长期不良情绪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大约10%~20%的胰腺癌具有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2例以上胰腺癌,其一级亲属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18倍左右。长期酗酒,患胰腺癌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22倍。长期酗酒,会导致胰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梗阻胰管,给患胰腺癌埋下隐患。任贺在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不少新发胰腺癌患者是糠尿病患者,突然消瘦,发现时已是胰腺癌晚期。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高出倍。这些因素都是患胰腺癌的敲门声。

披着“面具”的恶魔

任贺说,胰腺癌被称为披着“面具”的恶魔。因为它发病隐匿,无特异的症状,常常表现出上腹不适、腹痛、黄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容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易被误诊为胃病,从而延误诊疗。

胰腺藏在人体左上腹的最深处,它的邻居是肝、胆、肠、胃,后方是各种血管和神经组织。腹部不适,为胰腺癌的首发症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通常为隐痛、钝痛或胀痛,向腰背部放射,有束带感,也有少数患者不伴有疼痛。任贺建议高危人群做好早期筛查。

任贺教授团队成员在做实验

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方法:加强CT、超声内镜和肿瘤标志物。超声内镜是在胃镜前再加一个超声探头,专门检查胰腺的方法,在任贺诊疗团队,有专业医生负责这一诊断技术的实施。

作者简介

张丽玲,曾任青岛晚报健康部主任、《健康青岛》主编、健康工作室负责人,全搜索网健康频道总监,现在青岛晚报开设“丽玲名医面对面”及文学随笔专栏。被聘为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新闻学组专家委员暨健康传播大使,在青岛乃至全国医疗新闻报道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热门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视频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cs/113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