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当地医生rdquo说胰

2020-9-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www.wisdomtouch.com/

网上经常有网友问我“肖医生,我的XXX得了胰腺癌,医生说没法手术了,让我们回家想吃啥买啥,胰腺癌放化疗也不敏感,没有治疗的意义了…肖医生,您说我们该怎么办啊?急!”

在我平时门诊临床工作中也同样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回答他们呢?我医院医生说的不对吗?这样说也不妥,因为胰腺癌放化疗确实比其他某些癌种敏感性要差。那“当地医生”说的话对吗?好像也不对。那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想问大家,我们肿瘤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确了目的,我们才好去回答。

如果说,只有在像“感冒”一样必须完全治愈的情况下治疗才有意义,那我只能说治疗确实没有必要了。就像读书考大学,如果我们要求必须考上清华北大读书才有意义,否则就不读了是一样犯了极端和逻辑错误。

我们倪老师(倪泉兴,医院胰腺外科终身荣誉教授)常说,肿瘤治疗只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医生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以及病人治疗都是有价值的:

1、疾病治愈

肿瘤彻底消失治好,这是我们大家都渴求的结果,对待这个结果,我觉得我们应该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达心态;除此之外,对于我们正常的“健康人”,我们要重视我们的健康,这个重视一方面要注重我们平时的饮食作息习惯,另一方面是要定期体检,尤其对于高危人群,更应该定制化体检。虽然现代医学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但是肿瘤的治愈仍在于“预防在先,早诊早治”。

2、延长生存时间

这里指有生活质量的生存,其实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人均寿命的提高,肿瘤对于我们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种慢病,我们要学会“与瘤共存”。因为有数据表明,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患癌概率会越来越大。而只要我们能及时获得“正规、合理的”治疗,很多时候都能获得比较长的高生活质量的生存。部分患者甚至能获得临床治愈。

3、减轻痛苦

胰腺癌,老百姓一听到这个毛病就毛骨悚然,大家害怕的不仅是因为它的“癌中之王”之称,还在于它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疼痛厉害。

癌痛属于慢性疼痛,很影响人精神状态、休息以及食欲等,进而影响人体的整个身体机能,所以癌痛治疗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癌痛的治疗,我们很多患者家属甚至我们的一些医生常常忽视的,经常抱着“忍得住就决不吃止疼药”的心态,甚至道听途说“吃了止疼药就会上瘾、停不掉、现在吃后面就没有效果了”等等错误的认识。

目前对于癌痛治疗手段有很多,包括止疼药物治疗,神经捣毁治疗(超声内镜无水酒精注射或射频神经调节术),各种放射治疗,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等。

4、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胰腺癌中晚期,出现胆道或消化道梗阻性,我们要治吗?

当然要,如果任其黄疸或消化道梗阻发展,病人很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结束生命,关键患者还非常痛苦。但如果我们能通过医学手段如“植入支架或手术改道”,疏通胆道或消化道,消除黄疸,解决患者吃的问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可以迅速得到明显改善。

虽然这些操作不一定能延长患者肿瘤生存期,但如果我们不去管它,患者的身体就会很快进入快速衰竭期,更不可能有条件进入抗肿瘤的治疗环节。而对于肿瘤患者,“吃”是压倒一切的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经常对我的患者朋友说,我们只有吃好了,才能有力气去跟我们强大的敌人--“癌症”去战斗。饿着自己不仅不会把肿瘤细胞饿死,反而使我们的机体营养跟不上,体重下降,免疫力变差,从而助长了肿瘤细胞。我们一直强调,要“能吃”,且要“均衡饮食,优质蛋白饮食”。

以上我们一起探讨了治与不治的问题,那我们接下来要搞清楚的是,我们应该怎么治。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个应该是我们医生才能回答的专业问题,但是其实不然。

随着医学及医学人文的发展,肿瘤治疗应该是一个医患共同决策的问题。那我们的患者(或家属)怎么来参与我们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呢?

首先,我们的患者(或家属)要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去充分认识这个毛病,并且了解这个毛病(对应病期)目前国内外的治疗现状及转归。

然后,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共同决策下一步治疗方案。治或者不治都是一种选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手术或化疗反而会加速肿瘤进展以及病人的死亡”,是这样的吗?

显然这个说法是武断的,不科学的。只有在一定前提下,这个命题才具一定的合理性。这个前提就是接受不合理治疗。

怎样才算不合理治疗呢?我经常跟我的患者(家属)说“不能为了手术去手术,也不能为了化疗去化疗”。这对于我们很多医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在“循证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做任何事情最好有高级别证据数据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凭借“个人经验”。

另外,决定患者生命长短的最大因素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即肿瘤侵袭转移恶性程度、耐药性),治疗反而只是辅助的,位列其次。

在我们做任何决策之前,都要去权衡,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这种权衡应持续进行,而且应该既包含专业医生的考量,同时又有患者(或家属)的权衡。我们既不应该盲目的去追求“治”,也不应该一味“自暴自弃”,过度消极。

本文作者:肖志文,男,主治医师

.07-.8医院胰腺肝胆外科;

.08-至今医院普外科

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毕业,肿瘤外科医生,网络医学科普工作者,新浪医生推荐咨询专家。

擅长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外科等综合治疗。尤其在胰腺良恶性肿瘤包括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对于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致力于胰腺肿瘤的基础医学及转化性研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在国际上发表SCI论文5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篇。新浪微博:柳叶刀之胰腺肝胆Dr.Xia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cs/111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