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胰腺癌因何偏爱名人
2019-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Lifeisbrief,andthenyoudie,youknow?
---StevePaulJobs
人生很短暂,过着过着你就没了,知道么?
---史蒂夫乔布斯
以前有个说法:胰腺癌最爱名人与CEO:
苹果之父乔布斯、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人鬼情未了》男明星帕特里克、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原国务院副总理黄菊、香港胖姐沈殿霞...均死于胰腺癌。
对胰腺癌比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不了解的朋友或许会有疑问:癌症不是有很多种吗?为什么胰腺癌可以称王呢?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普及一下胰腺及胰腺癌的相关知识
胰腺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在人体上腹部深处,胃的后下方“隐居”着一个不显眼的器官,它就是胰腺。胰腺掌管着消化功能与代谢功能,是人体的“酶工厂”,又负责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胰腺一旦受损,就可能在短时间内为生命画上句号。
胰腺就像个红薯躺在上腹最深处,前面是胃,后面是脊柱,周围有肠,附近是错综的血管和神经组织,其宽度只有2-3厘米,长14-18厘米。
1外分泌:主管消化功能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器官,仅次于肝脏,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大量消化酶和碱性液体,在食道消化过程中起到“主角”作用。
一旦外分泌功能受损,通常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表现为:腹痛、腹胀、消瘦、虚弱、脂肪泻(粪便中冒油花)。
2内分泌:主管代谢功能胰腺又是最重要的分泌腺之一,负责生产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以发挥调节与代谢功能,维系人体血糖稳定。胰腺内分泌出了问题,多会诱发糖尿病、心肾、血管等也可能受到牵连,常表现为:多尿、皮肤干燥、饥饿、视物不清、疲倦。
胰腺癌为什么称为“癌症之王”?
胰腺癌是当之无愧的癌中之王,这并不是随便说的。
由于胰腺位于人体左上腹最深处,与多个脏器都有关联,位置的特殊导致病情很容易隐藏。此外因为和多个脏器相邻,不像食管、胃肠道那样可以通过胃肠镜直观地发现早期的癌灶以及癌前病变。
胰腺癌早期一般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出现症状时又与普通的消化道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一般做CT、彩超等检查才发现。所以胰腺癌很难被发现,或经常被误诊。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吸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
胰腺癌能切除者不足10%,一旦确诊,不手术者,70%患者的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即使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也5%。是公认的治疗手段少、预后差的肿瘤。
胰腺疾病起病凶险、病程短、进程快,从急性胰腺炎发展到胰腺癌只需要三步:
关于胰腺癌的几个事实你要知道
1胰腺癌患者中45岁以下患者比例低依据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的数据,全美胰腺癌患者中年龄45岁以下的不足3%。诊断时中位年龄为71岁。文献回顾显示全球胰腺癌更多见于老年患者,超过80%的病例年龄超过60岁。更重要的是,文献显示胰腺癌病死率约为99%。
2全球癌症病死率排名胰腺癌居高位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显示世界范围内胰腺癌是第13位常见的肿瘤,且在西方国家肿瘤相关死亡中排名第4,其他肿瘤,如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尽管患病率高,但病死率低于胰腺癌。目前约99%的胰腺癌患者死亡。
3全CA19-9是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但在诊断应用价值有限CA19-9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清标记物,因其升高缺乏特异性,在胰腺癌诊断上应用价值有限。研究显示其作为筛查标记物阳性预测值低(0.5%-0.9%),因此作为筛查标记物缺少应用价值。但临床上仍检测CA19-9水平作为基线来监测疾病进展和指导治疗。例如NCCN指南建议在术前(胆红素水平正常)、辅助治疗前检测CA19-9水平,以用于监测。
4由于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中位生存期取决于肿瘤部位胰腺癌临床表现常取决于肿瘤在胰腺的位置。大多初始症状不明确且缺少特异性。此外,肿瘤在胰腺的位置可能与生存期相关。这一相关性独立于其他临床因素,如转移程度。
某些症状,特别是黄疸,与胰头癌相关,且提示预后相对较好。黄疸发生一般早于胰腺癌其他症状,如背痛和疲劳。胰体癌或胰尾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胰头癌患者(4个月vs6个月,P0.),这可能因为胰体癌或胰尾癌常缺少明确症状,导致诊断延迟。
即使对于手术切除治疗且未发现转移的患者,胰体癌或胰尾癌患者生存期仍低于胰头癌患者。
5多种因素影响胰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非浸润性癌前病变可以进展为胰腺腺癌。研究者推测这些癌前病变可能是由于多种基因突变造成的。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
●KRAS癌基因突变激活(见于约90%患者)
●抑癌基因CDKN2A,TP53,SMAD4和BRCA29失活
●hedgehog信号通路失调,尤其是与KRAS突变联合出现
●p16功能丧失,导致细胞分裂周期调节障碍
●胰腺上皮内瘤变进展的关键调节分子Notch2表达
●广泛染色体丢失和基因扩增
●端粒缩短
你是否已经是胰腺癌的“候选人”了?
1大量吸烟、饮酒、咖啡大量研究发现,吸烟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对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国外大量前瞻性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吸烟的胰腺癌患者与非吸烟者死亡的危险比在1.6~3.1:1,吸烟量的多少与胰腺癌的发病呈现正相关。
动物试验尸检可以见到吸烟者胰腺导管细胞增生、细胞核不典型改变等,而且这些变化与吸烟的量呈现正相关。
长期的酒精刺激,一方面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目前已证实,酗酒可以诱发胰腺炎,反复发作可能诱发癌变;另一方面,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胰腺,在组织损伤的同时,为胰腺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每天3杯以上的咖啡,胰腺癌危险性将显著增加。
2饮食结构不平衡关键词:高脂肪、高能量;缺乏蔬果
动物试验证明,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饲养的动物,可使动物胰腺导管细胞更新加速且对致癌物质敏感性增强。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预防33%-50%的胰腺癌发病率。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以及果汁、绿茶等绿色饮料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份,它们可以防止细胞受损,甚至使受损的细胞修复。因此,可能有预防胰腺癌的作用。植物性食品中的纤维和维生素C也可能有保护作用。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喜欢吃口味好的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不吃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暴饮暴饮,不仅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还会增加肠癌等其他癌症的风险。
国内学者明确提出:饮食结构与胰腺癌发生关系密切,食肉食多者易发生胰腺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规划饮食,荤素合理搭配。
3疾病因素关键词:糖尿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作为胰腺癌的病因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糖尿病究竟是胰腺癌的一个早期症状或并发症,还是致病因素,目前赞成其为病因的占优势。尤其是那些突发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作胰腺癌筛查。此外,芬兰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危险,特别是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者胰腺癌危险性为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阴性者的2倍。这一结果支持了以往病例对照研究的报告,但幽门螺杆菌与胰腺癌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胰腺癌也被称为“富贵癌”,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可提高45%。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会在体内转化,形成环氧化物,从而诱发胰腺癌。
4手术史关键词:胆囊切除
胰腺癌发病可能与切除胆囊有关,有报道说胆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超过70%。实验证实胆囊切除术后可以引起体循环中缩胆囊素水平升高,而后者可以促进啮齿类动物发生胰腺癌。
5遗传因素关键词:家族性、遗传性乳腺癌、家族性多发性黑色素瘤综合症、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Peutz-Jeghers综合症以及遗传性胰腺炎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研究发现,大约10%~20%的胰腺癌具有家族史,亲属患病危险约增高3-5倍,若家族中有2例以上胰腺癌,其一级亲属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约18倍左右。
此外,胰腺癌还与几种高度特征性遗传综合征相关,包括遗传性胰腺炎、家族性多发性非典型丘状黑色素瘤、Peutz-Jeghers综合征等。这些综合征常伴有生殖细胞的某些基因突变。
6炎症因素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石性胰腺炎
已有证据表明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或结石性胰腺炎有可能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慢性胰腺炎可以导致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胰腺功能的不可逆损害;
酒精性、非酒精性慢性胰腺炎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约10-20倍左右;
热带性、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发病风险更高。胰腺癌的高发年龄在慢性胰腺炎发病年龄后10-20年,炎症癌变的时间,从发病部位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都好发于胰头。
7良性肿瘤恶变关键词: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
胰腺有多种良性肿瘤,但原发性良性肿瘤,例如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很可能恶变为胰腺癌。如果我们能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及早进行适当处理。胰腺癌的增长势头就有可能被遏制下来。
胰腺癌该如何预防?
对于胰腺癌的预防我们分成两部分来讲:
一、早期症状。
对,你没看错,我刚才是说了胰腺癌因种种原因早期无明显症状,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蛛丝马迹可循的。
1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腹痛、背痛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梗阻性黄疸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3体重忽然明显下降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着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镜或肝胆超音波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4血糖突然升高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5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镜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二、三级预防。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上工治未病。意思是最优秀的医生治疗的是还没有发生的、或者还没有出现症状的疾病。
1一级预防:去除一切与胰腺癌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网络流行语有一句叫:nozuonodie~癌细胞原本也是正常细胞,说起来你不该怪天,不该怪地,也不要怪你父母,要怪你怪你把正常细胞“作”成了癌细胞。
Tips:人类你好,我叫癌细胞。(点此了解正常细胞如何演变为癌细胞)
预防胰腺癌我们应做到以下五点:
1.要避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
2.不吸烟。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3倍以上,并且吸得越多患病的几率越大。
3.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它第一级预防的核心。
4.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暴饮暴食和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也会增加致癌危险。
5.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研究显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患胰腺癌风险较常人高约5倍。
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直径小于2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20%-40%,
而直径小于1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更是达到67%,
远高于中晚期胰腺癌的3%-5%,由此可见肿瘤三早预防的重要意义。
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首先,必须重视高危人群的监视,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曾患慢性胰腺炎者、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者、突发糖尿病患者等都应定期体检。其次,临床上应警惕胰腺癌的报警症状,如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皮肤巩膜发黄,大便颜色变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应考虑胰腺病变的可能。B超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为无损伤且价格便宜,能较早的发现胰腺异常。
另外,通过基因检测相关位点突变情况,在它还没有形成微小病灶之前就可以提早3~5年发现突变,并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
Tips:真的可以提前3~5年发现癌症吗?(点此了解基因检测对于早癌筛查的重大意义)
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对已丧失劳动力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保存其创造精神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竹子生长扎根理论”:当毛竹还在笋期的时候,遇到雨就生长,但是等到长成竹时,就三五年不长了。三五年之后,竹子会突然发力,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在夜深人静时人会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其成长速度是每天两英尺。竹子之所以三五年不长,是因为那几年间,它的根部在地下发疯似的疯长,它的根系最长可以铺几里,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竹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和雨水。所以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其他地方,我们很少看到竹子有枯死的。
癌症的发生其实与竹子的成长历程是非常相似的。任何癌症都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而是在我们体内潜伏了很久,最久可以长达20年。一旦“破土而出”,那就是“势如破竹”,这时候你再想控制就非常难了。
所以预防,永远是对治疗最有效的手段。
奕春健康
一站式免疫细胞存储与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服务。
您身边的专业健康顾问。
联系我们:
汀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