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个死于癌症的人,就有1个是因为吃图

2018-4-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都说病从口入,癌症也是一样。研究显示,1/3的癌症死亡与饮食有关。中国作为美食大国,同样是癌症大国。或许,有不少隐藏在美食中的致癌物,你刚刚吃完,或正在嘴边。

  每3个患癌死亡的人里

  就有1个是吃出来的

  ▼

  都说病从口入,癌症也一样。

  牛津大学研究发现,饮食是最主要的致癌风险因素,30%-35%的癌症死亡与饮食有关。食材,烹饪和保存方式都可能带来舌尖上的癌症。

  中国作为美食大国,同样也是癌症大国。

  在中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7人患癌,也许就在你我身边。 

  ▼

  年,中国估计新发恶性肿瘤病例.2万,死亡.9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且男性多发肺癌、胃癌、肝癌,女性则多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

  咸鱼:南方人通往癌症的捷径

  广东、广西、福建最严重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为早在50年前,科学家就已经注意到咸鱼可能致癌了。

咸鱼中含大量二甲基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以后,这种物质能够很快代谢转化成致癌性极强的二甲基硝胺。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在10岁前常吃咸鱼的儿童,成年后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0倍。湛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医师郑彬表示,咸鱼本身含有雪卡毒素,该毒素极易引起食物中毒。

  尤其是鼻咽癌。鼻咽癌还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癌症,全球10万人里头,都未必能找出1个患者。

  可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罕见癌症的发病率却是国际水平的25-40倍,而且南多北少,广东、广西和福建最为严重,甚至被称为“广东癌”。

  ▼

  过去,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人多食咸鱼。作为一种穷人食物,有时咸鱼就是唯一的配菜,咸鱼就饭的饮食方式非常普遍,不少人刚断奶时便开始食用。每餐摄入量虽小,但几乎是顿顿都有,天天都吃,这样便将致癌的亚硝胺一起吃进体内,才导致鼻咽癌发病率如此之高。

  后来,科学家发现香港青年中,9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是吃咸鱼导致的,尤其是从小就开始吃咸鱼的。之后多份研究也支持咸鱼致癌的结论。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腌制和食用咸鱼时,都可能产生亚硝胺类物质,这是一类能造成基因突变的强致癌物,也是国际认定的1类致癌物。

“但是,吃任何一种食物,适量与频率最为关键,食用咸鱼也是同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这样说,“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儿童、孕妇、高血压病人、高温条件下工作人士应忌吃或少吃吃咸鱼,最好选用炖和煲,并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瓜果等搭配着吃,且吃咸鱼时应尽量避免大量饮酒。”

看到这,不经常吃咸鱼的北方人长舒了一口气,先别急着安心,下边要讲的这种致癌食物,你们肯定吃过。

  腌菜:北方人碗里的致癌美食

  什么榨菜、酸菜、酱黄瓜、辣白菜、芥菜丝、雪里红,总有一款你吃过。

  很多人以为,腌菜里有很多亚硝酸盐,能致癌,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真正有致癌作用的,还是亚硝胺。

  它们在平时非常常见,蔬菜、加工肉制品和饮用水中就有,尤其是放了一段时间的“隔夜菜”和没腌透的蔬菜,亚硝酸盐会有所增加。

  这些原料的致癌性并不明确,有的甚至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它们能在胃液和口腔细菌的影响下,在人体内合成致癌物亚硝胺,从而大大增加患癌可能。

  ▼

  实际上,所有绿叶菜中都含有硝酸盐,做熟后长期放置,在细菌和一些酶的作用下,硝酸盐就会变成亚硝酸盐,其致癌性并不明确。但它有可能在人体内形成亚硝胺,这才是真正的致癌物。

  调查发现,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的粮食和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原料的含量都很高。

  在潮汕地区,鱼露和酸菜中也检测出了上述物质,有很强的食管癌危险性。当地食管癌患病率甚至高达1/,有些地方死亡率最高可达.9/10万,并长期居高不下。

  需要留意的恰恰是那些家庭自制和路边散卖的“三无”腌菜,鬼知道它们到底腌了多久。正规厂家生产的腌菜酱菜一般无需担心,它们制作工艺安全,腌制时间也长,出厂时,亚硝酸盐已所剩无几。

  自己制作的腌菜,如果腌了不到2周,就被你就着馒头白粥吃下去,那恭喜你,患癌风险又提高了不少,因为这正是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顶峰的时候。

但是,腌菜≠泡菜,相对密闭环境中制成的泡菜是健康的。日常生活中吃点泡菜,对我们有很多好处:

●抗癌,泡菜中含有丰富的异硫氰酸酯,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

●预防中风,泡菜富含膳食纤维,控制坏(LDL)胆固醇水平,预防中风。

●保护心脏,泡菜含有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与β—胡萝卜素,经常食用能保护心脏。

●预防骨质疏松,泡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益于骨骼健康。

●预防高血压,研究发现,泡菜中的乳酸菌,发酵产生的小肽和寡肽,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体内能抗高血压。

过年期间,就算不吃咸鱼酱菜,谁家不熏上几条腊肉,买几根腊肠回家呢?但千万要记得,它们同样致癌。

5个肠癌死亡者

就有1个中国人

  热狗、培根、火腿、熏肉、香肠、酱肉、牛肉干、肉罐头、调味肉汁,包括年味十足的腊肉腊肠,都包含在内。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显示,每天食用50g加工肉制品,肠癌风险会增加18%。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项目也称,每天食用10g加工肉制品,前列腺癌风险增加42%。

  也就是说,平时吃下几片培根腊肉、几根小香肠、几块牛肉干,就会大大增加患癌风险,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中枪。

想想孩子们最喜欢在外面吃的烤肠,那更是危险,不只致癌还不卫生。

  而在结肠癌患者中,1/5可归因于食用加工肉制品或红肉。年,全球70万肠癌死亡患者中,20%是在中国。

  ▼

  此外,一些特定的肉类烹饪方法,也会带来额外的致癌风险。

  最典型的或许要数烤肉中的苯并芘,这是一种能够在人体内积累的1类致癌物。它一般存在于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烟气、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水中,听起来和食物似乎没有半点关系。

  但是,因为木炭在℃以上燃烧就会产生苯并芘,它们会随着烟雾升腾,粘附在食品表面。

  同时,肉中的糖和脂肪在高温下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苯并芘。

  反复煎炸食品的植物油,爆炒食品,以及℃以上的高温油烟中,会有这种致癌物存在。

  也就是说,熏烤肉时,致癌物是被我们连吸带吃进入体内的。

  ▼

那么该如何不必放弃美味有趣的烧烤,又能科学健康地享受烧烤呢?

  1.选择脂肪少的肉

  肥肉中的油越少,烤的时间就越短,烟雾也就少了。不妨去掉肉上多余的肥肉和皮哦。

  2.选择稀薄的腌泡汁

  腌泡过的肉烤一下可是相当美味呢。但是,如果腌泡汁过于浓厚粘稠会残留在烧烤架上,变成含有害物质的焦状物。腌泡汁建议选择稀薄的为好。另外也可以在腌泡汁中加入柠檬汁或醋,可以防止食物表面产生有害物质哦。

  3.缩短烧烤时间

  若使用的是冷冻食物,尽量解冻后在烧烤。在烤架上烤的时间过长会焦,也更容易产生烟雾。使用微波炉解冻还能先将一部分的肉汁去除,能让烧烤时烟雾变少,烤得也更快哦。

  4.勤翻面

  长时间将食物放置在烧烤架上更易附着有害物质。烤牛肉饼、牛排时要尽量多翻面,防止烤焦。并且,烤架尽量远离火种更健康。另外,使用铝箔纸可以有效防止肉汁、油脂滴落。

  5.荤素搭配

  肉要尽量切小,将其和蔬菜搭配串成串,可以缩短烧烤的时间,色彩丰富看起来也更有食欲哦!蔬菜里基本没有会变成有害物质的蛋白质,所以可以放心。

如果说为了健康,少吃些肉还能忍耐,过年聚餐,怎么少得了美酒相伴呢?

  只喝1杯,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喝酒上脸的人患癌几率更高

  即便平时,也流传着红酒助眠、药酒养生的说法,但实际上,对于免疫力已经低下的人来说,这些做法只会让你和癌症越喝越近。

  酒精的致癌性可称得上臭名昭著,早在多年前便有相关研究问世。后来研究者们发现,即便只是小酌一杯,患癌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女性,。

  年,全球77万人因酗酒患癌,还有48万人因此身亡。也就是说,全球近6%的癌症,因酒而生。

  这相当于,每18个新发癌症或死亡患者中,就有1个是喝酒喝出来的。

  ▼

  美国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机构推荐每日摄入酒精量不超过14g,相当于不到1两白酒,3两红酒或1听啤酒。

  很多人以为喝酒坏在伤肝,其实不然,口腔癌、喉癌、鼻咽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也都与酒精有关,因为酒精会影响肝脏机能,减少免疫球蛋白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合成,同时也会影响脂肪的分解,导致肥胖。

  奇怪,不是说小酌怡情,适量饮酒能养生么,怎么就致癌了呢?

  在1类致癌物清单里,和饮酒有关的致癌物共有3种,分别是酒精饮料、与酒精饮料相关的乙醛和乙醇。

  酒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醇,也就是酒精,它能麻痹神经,让人越喝越嗨,越嗨越醉。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其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生成乙醛,并很快转化成乙酸。

乙酸是营养物质,可以提供热量,但也会转化为脂肪。

  乙醛是一种明确致癌物,它可以直接导致基因突变,并杀死体内细胞,诱发慢性炎症和细胞复制,从而增加癌变概率。

  最危险的要数那些喝酒上脸的人。由于他们天生分解乙醛的能力差,饮酒后,体内会积累大量乙醛,其患癌机率更高。

  如果这时有人以“喝酒上脸能练出来”为由来劝酒,那就真是在害人了。

  ▼

  服用头孢等特定抗生素后更不可以饮酒,它们可以“后天”抑制饮酒后乙醛在体内的分解功能,从而引发双硫仑样反应,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休克甚至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日常食品,都可能带来舌尖上的癌症。

  槟榔、发霉/热烫食物

  都是癌症的好帮手

  比如没事就嚼几块的槟榔,会损伤口腔粘膜,其中的槟榔碱与口腔癌有关。

  因保存方法不当而发霉的粮食(尤其是花生、玉米)和普洱茶,含有的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肾癌和乳腺癌。

  爸妈总让你趁热吃的热烫食物,会反复刺激和损伤食管粘膜,易引发口腔癌、咽癌和食管癌。

  稍不留神,这些食物要么为癌变创造了有利条件,要么其中的致癌物被你毫无知觉地吃下了肚,心里还美滋滋的。

  ▼

  学会这几招

  远离癌症并不难

 

  首先,致癌物并不一定%导致癌症,关键在量的多少。

  比如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曾估计,全球每年有3.4万人可能由于过量食用加工肉制品而患癌死亡。虽然肉类致癌的风险依然很小,但会随着肉类使用量的增加而加大。

  看来,和天天烤肉腌菜美酒不离手的人相比,偶尔出去撸串喝啤酒也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如果平时就注意减少致癌物的摄入量,远离风险因素,自然可以降低癌症发病率。

  ▼

  反之,如果只吃致癌风险低的食物,也不能保证你此生与癌无缘。而且,长期偏食也不利于营养均衡。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按预计寿命85岁计算,人一生中患癌风险高达36%,且40岁以后发病率快速上升,并在80岁达到高峰。

  由于超过9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若想降低患癌风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接触强致癌物,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十分必要。

  ▼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显示,只有5%-10%的癌症病例与基因缺陷有关,其余90%-95%的癌症源于不良环境和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吸烟、感染、肥胖、酒精等,其中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最为紧密。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推荐一套防癌方法,我们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远离致癌因素

  2、按时查体

  3、慢性病及早治疗,预防癌变和癌前病变

  4、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美国癌症研究所提供的10条防癌建议,也被不少人采纳。

  可见,比起相信所谓的防癌保健品,不如及早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

  否则,你自认为“偶尔”的一次放纵,熬夜、暴食、酗酒、吸烟、久坐、欠练,经过长年多次的积累与放大,或许就会成为日后患癌的原因,到那时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看到这,还不赶快分享给你最关心的人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cs/109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