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别饿死谈谈肿瘤患者的营养支
2018-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很多肿瘤患者都会有这样的一种观念:
营养越好,肿瘤长的越快
宁愿自己吃得少一点、素一点,希望通过“饥饿”疗法把肿瘤细胞“饿”死。
可是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肿瘤患者自己最终被“饿”死了,很多肿瘤患者在去世前,往往皮包骨头,羸弱不堪,这与肿瘤失控生长导致的过度消耗和机体营养不足直接相关。
在如今这个物质相对丰富,食品琳琅满目的时代,恶性肿瘤是怎样把患者一步步地从小康逼成饥民的呢?
1
癌症患者营养不良,为何?
据统计:
癌症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常发生于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胆道癌、口腔癌、喉部、肺癌、肠癌等。
而且,50%-80%的肿瘤患者还会进一步发生恶液质,
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因是营养不良和恶液质,而非肿瘤自身引起。
营养支持对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体力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造成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肿瘤自身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过于的强大,会“掠夺”和消耗掉大部分夺取和消耗了大部分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肿瘤自身还会抑制患者对营养的吸收,例如胃癌和肠癌则可引起部分或完全性消化道梗阻或出血,导致腹痛、腹胀、失血等,造成摄入减少或贫血等状况。
而且,肿瘤释放的一些代谢产物,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味觉嗅觉异常、厌食,能量摄入及利用率显著下降,引起营养不良;
抗肿瘤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免疫和生物治疗等,这些治疗除作用于肿瘤外,亦可从不同方面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
如治疗前的各项检查、手术前后所需的消化道准备和处理,常限制了消化道的使用和功能。
化疗时,化学药物产生的黏膜炎、舌炎、恶心、呕吐等症状,最终影响食欲。
心理和生理癌症患者的癌性疼痛作为一种应激源,促进机体代谢,导致营养不良。此外,患者的负面心理,如恐惧、抑郁、绝望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下降,摄入量减少,导致营养不良。
此外,对肿瘤的恐惧、焦虑和无望感,以及癌性疼痛,均会使患者的食欲受到抑制。睡眠障碍也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
2
营养支持治疗及其方式
恶性肿瘤患者约有31%~87%存在营养不足,其中尤以消化系统或头颈部肿瘤患者最为常见。
营养不足常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抑郁症发生率的升高,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率的升高。
目前,癌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法有:
口服
管饲
静脉(胃肠外营养疗法)
癌症病人使用营养支持的营养成分包括能源(单糖、脂肪乳剂)、氮源(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水分和某些特殊氨基酸。
营养治疗方式:
可按照以下“五阶梯”治疗原则。当相关治疗持续3-5天仍不能满足患者目标能量需求的60%时,应该选择下一阶梯的治疗原则。
第一阶梯:饮食+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
第二阶梯:饮食+口服营养补充(ONS);
第三阶梯:全肠内营养(TEN);
第四阶梯:部分肠内营养(PEN)+部分肠外营养(PPN);
第五阶梯: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
虽然尚未有证据表明对于没有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生存预后,但对于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对远期生存有所获益。
3
高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吗?
有人担心,对癌症病人给予高营养支持,是否会促进肿瘤生长,使病情发展。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肯定的结论。
研究发现高营养补充后,肿瘤细胞虽加速增殖,但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了,可以利用营养支持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来增强化疗药物的效果,从而提高疗效。
而某些特殊的氨基酸(谷氨酰胺)及其衍生物也许本身既是营养素又是化疗药。
其实,癌症病人高营养支持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在开始营养治疗后,应尽早应用化疗药物,以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