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诊断方法
2017-6-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RCP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病变,并通过造影显示胰胆管变化。近90%胰腺癌起源于导管上皮,故胰管轻度扩张常是早期胰腺癌唯一的影像学表现,ERCP弥补了CT对胰管内微小改变不敏感的缺点。ERCP还可收集胰液或刷取胰管细胞进行细胞学、癌基因突变及肿瘤标志物检查,进一步提高早期检出率。
内镜超声(EUS)EUS由于避免了肠气的干扰及离胰腺更近,使其对胰腺的显像质量明显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93%和94%。对于直径大于75px的胰腺癌更有报道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到99%和%;而对于直影像学诊断径小于75px的诊断亦优于CT,最小可发现3~5mm的肿瘤,并可引导细针穿刺。EUS最大优势在于其极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EUS尚不能较好地解决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联合细针抽吸可改善该问题。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与CT相比,对于直径小于50px的胰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更具优势。而通过动态分析,PET可提高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特别适用于两种疾病并存的情况。PET/CT融入了CT密度分辨率高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对早期肝转移灶的敏感性并且减少了高血糖引起假阴性等问题的发生。
经口胰管镜(POPS)与胰胆管内超声(IDUS)POPS可直接观察主胰管,并能在直视下搜集胰液及对细胞活检进行细胞学分析,提高对早期病变的检出率。DUS可显示直径10mm主胰管内病变。将POPS和IDUS两项技术联合应用,可超越ERCP,但技术要求较高。
细针抽吸(FNA)和空心针穿刺活检(CNB)对于影像学可发现异常但无法确诊的病变可在EUS或POPS引导下进行活检,结合细胞学、免疫组化等方法进一步的处理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尚未发现出血、感染、肿瘤细胞播散等风险在检查后有明显增加,但仍存在穿刺阴性和漏诊等不足之处。
其他检查
传统标志物检测糖链抗原19-9(CA19-9)以其方便、经济、高特异性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胰腺肿瘤标志物,但假阳性率高,有研究证明,其更适合作为一种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尚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其他常用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均不比CA19-9好。
黏蛋白(MUC)检测目前了解最多的是MUC1,对于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MUC1较其他肿瘤更具特异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MUC1,其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CA19-9大为提高。近来发现MUC1还可作为胰腺癌的治疗靶点及用来制作抗肿瘤疫苗。
S蛋白检测S蛋白检测对于胰腺癌早期诊断有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高表达SA2蛋白者在行胰切除术后对生存期无明显提高,而阴性者即使术后发现切缘有肿瘤或淋巴结有转移,生存期仍比前者高,故S蛋白检测可用于对胰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
基因组学诊断通过细针穿刺、ERCP刷取、腹腔冲洗等方法获取组织、细胞,或收集纯胰液、十二指肠液、血液、粪便,检测相关基因。但均因特异性不高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
蛋白组学诊断该方法是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蛋白质是基因的表达产物,同时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或执行者,故检测肿瘤相关性蛋白较基因更方便,特异性更高。
联合检查研究提示,联合多种在敏感性、特异性各有特点的标志物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检查效果。生物芯片技术可将大量可疑基因、蛋白联合检测,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技术必将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