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癌症病人的来信
2018-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封充满爱和力量的信件
《为照顾瘫痪的丈夫
12个春秋》
年从航运公司退休后,陈兰英夫妻二人为了勤俭持家过上好日子,每天起早摸黑捡拾垃圾补助生活。
儿子患癌症去世,丈夫因劳累过度,高血压瘫痪在床,至今已经12个年头,她一直精心照顾。
12个年头,她一直精心照顾到现在。医院主任医师张进说:‘他还活着,真是个奇迹。’昨天傍晚,在城西社区骥西新村一处民房前,83岁的陈兰英推着三轮车,在门口候着,绿色破旧的头巾,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半车的垃圾,是她一天的战利品,卖掉这些,可以换来丈夫第二天的吃食。这12年来,她每日凌晨出门捡垃圾,靠这样的坚持,延续了丈夫的生命。
她从不向命运低头
“兰英啊,兰英啊……”走进陈兰英夫妇俩这个被垃圾包围的民房,在一楼的房间内,85岁的董红信听见门外有声响,一声接一声地喊着妻子的名字。“哎,红信啊,我回来了,回来了。”每次从外面回到房间,陈兰英总会这样回答,再走到床前掖掖被子。
12年前,陈兰英和老伴从没有料想到,12年后的生活会是这样。那些年,从船运公司退休,靠捡拾垃圾有了些积蓄,对未来的生活满怀希望。可大儿子突患胰腺癌去世,让董红信深受打击,脑溢血后瘫痪在床。一连串的沉痛打击,让陈兰英伤心欲绝。这样的痛,如今说来仍然浊泪连连。
但董红信在一天,日子都要继续,这是陈兰英的想法,也已像一种信念。12年中,丈夫多次病危住院,她始终在病床前照料。“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对丈夫吃的什么药,什么时候吃,每天几顿吃几粒,记得头头是道,丝毫没有差错。从住院到出院,从没有离他一步,医生、护士都称赞她是护理病人的一把好手”。这是祝清明在信中的描述。
从鬼门关拉回丈夫
在那个堆满旧衣物的房间里,董红信的床占了一半的空间,旁边一张破旧的小沙发,就是陈兰英的床榻。每天,她在这张沙发上和衣而眠,不敢盖厚被子怕自己睡太熟,以便能随时照应。
年春天,医院突然下达病危通知书,董红信几乎已经停止了呼吸,急着被送回家准备后事。可是就在几个小时后的深夜,他的心脏又微弱地跳动起来,惊喜的陈兰英,赶紧嘴对嘴给丈夫送气,不断在胸部按摩了三天三夜。董红信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又是六年过去了,她更加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大热天里,她每天要帮董红信擦洗两次,还要负责帮他理发、修面、剪指甲、掏耳朵等,注意他的个人卫生。每天两顿药、五顿饭,都要注意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的搭配,一顿饭要慢慢地喂半个多小时……
尝尽艰辛信念无悔
昨天傍晚,陈兰英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热了碗炖烂的菜饭,一勺一勺喂丈夫吃下,再端来一盆温水,帮他擦了擦脸。安顿好丈夫,她从丈夫身下抽出尿湿的棉垫,替换了一块干净的垫下去。接下来,她还要将捡来的垃圾分门别类整理好,以便第二天去卖个好价钱。
“每天半夜一点就得出门,那时候垃圾堆上值点钱的东西还没有被别人捡走。”捡了这么多年的垃圾,陈兰英已经相当“内行”,每天她骑着那辆三轮车,要在家里家外出入十几次,因为每隔两个小时,她得回来看看丈夫,万一他醒了看不到她在身旁会发急发慌。
听说亲家祝清明写了信表扬她,她又是止不住地流泪:“他们一家人都舍不得,看我一个人这么苦,他们舍不得。”她说,小女儿嫁去祝家后,亲家对她一直十分照顾,逢年过节都要让女儿送些吃食来,但是如今亲家夫妇都生病住院,家中负担也重,自己不忍去加重他们的开支。
她看了看床上的丈夫,似乎又有了些勇气:“我肯定不会放弃,还是这样过,我在一天他就有一天饭吃。”
写信人也不简单来信人祝清明是
靖城街道东兴街社区的活雷锋
夏天一个清晨,祝清明的后排邻居着急慌忙地赶去上班,匆忙中在弄道拐弯处与另一邻居直行中的摩托车相撞,瞬间摔得腿骨骨折,鲜血淋漓,疼痛得晕了过去,车子也差点报废。祝清明听说此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叫来救护车送去急救。见发生了车祸,双方又都是邻居,大家都觉得这事挺难处理。祝清明想了想,双方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要一下子拿出大笔的医疗费来也是件难事。他当天就召集周边邻居,建议大家亲帮亲、邻帮邻,一起献出爱心,助他们度过难关。一时间,真情涌动,你家元、他家元的,几天内很快就将医疗费筹集到了6元。在接过祝清明特地送来的善款时,伤者感动得泪水直流,连声道谢,念叨着:“你是我家的恩人呐,真不知道怎么谢你好呢!”
去年一天晚上,外面正下着雨,又是10点多的深夜,祝清明不顾寒冷,还在教育局宿舍附近义务巡逻。突然,他发现有个人拖着垃圾车鬼鬼祟祟的,立即警觉起来,就悄悄地跟踪着。果然,那人将一楼道口的电动车车瓶往垃圾车里放,祝清明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小偷,大喊道:“来人那,抓小偷啊。”小偷吓得车子也不敢要了,转身就逃,祝清明还是不顾安危,紧追不放,一直追到玉带路上。最后在他和大家的追赶下,小偷无处可逃,被捉到了派出所。
在风度上和在各种事情上一样,唯一不衰老的东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单纯朴实,他们聚集在一起,能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
眼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