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这种强硬的母性很真实
2018-5-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终于看了《三块广告牌》,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本片绝对有冠军相。
首先,它已经横扫第75届金球奖。六项提名,四项获奖。
还有所长个人很膜拜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McDormand)也拿下了最佳女主。
插播一下: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人称“科恩嫂”,她老公乔尔·科恩和弟弟伊桑·科恩就是好莱坞大名鼎鼎的“科恩兄弟”。
科恩嫂自己也绝对不差,耶鲁高材生不说,演技那是杠杠的。二十多年前就凭《冰血暴》奥斯卡封后。
《三块广告牌》为什么绝对值得你去看?
第一,它肯定是今年奥斯卡大热门。
第二,它的剧本来自大牛编剧马丁·麦克唐纳,他的《杀手没有假期》也曾获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
第三,我实在太喜欢科恩嫂在里面扮演的这位母亲了。她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女人的强悍。可能并不是每一位母亲都会那么强悍。
第四,故事很真实,故事也并没有按照常规圣母剧情那样发展,并不是从头都是一个强硬的母亲与一位不作为的警官为死去的女儿作斗争,其实整个故事并没有很纯粹的坏人与好人,只是把人性的好与坏都展现出来了。
科恩嫂在本片里有一张冷峻刚硬的脸,这张脸酷到已经不能用“女汉子”来形容,用“女硬汉”还差不多。感觉“喝最烈的酒,做最铁的女硬汉”这种slogan很适合她。
能跟着张脸媲美的荧幕史上的女硬汉,恐怕只有《终结者1》里的琳达·汉密尔顿和《男孩不哭》里的希拉里·斯万克了。
以下内容有剧透,不喜可以绕道。
影片一开始,就带给我们剧烈的冲突。然后,一个冲突接着一个冲突。
Part
1
愤怒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
美国,密苏里州,Ebbing小镇(意为衰落)。
米尔德里德的女儿被人强暴致死,尸体被火烧毁。半年过去了,警局也没能破案。作为母亲,米尔被愤怒和绝望交缠着。
在黑夜里载着儿子回家,路过高速路口的三块破烂广告牌。忽然,她有了灵感。
第二天,高速路口出现了三块全新的广告牌:
“强暴致死”
“依然没有抓到凶手!”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至此,米尔德里德正式和当地警局开撕。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母亲大战官僚系统的故事。
谁知导演画风一转:其实威洛比警长德高望重,根本不坏。而且他已经是胰腺癌晚期,时日无多。
一位母亲,孩子被害,当然想让凶手早日伏法,她没有错。
那么,警局就有错吗?被点名的威洛比警长就有错吗?
影片在此埋下了伏笔。
我们总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强。这些钢铁一般的女人难道是天生的?
现在我明白了,答案是:被逼的。
被很烂的丈夫所逼、被生活所逼、被糟糕的运气所逼。
你不还手,就被打趴下。
但生活若只剩下燃烧的愤怒,注定要伤人,更伤己。
Part
2
怼天怼地怼世界:愤怒背后的东西
题外话:科恩嫂塑造的米尔德里德这个母亲形象,在中国恐怕再过年也出现不了。
连获两个香港金像奖的惠英红出生于年,她说过女演员一过40就很难接到好的角色。
她演的这位单亲妈妈米尔德里德,总穿一身连体工装,一脸褶子,跟肤白貌美毫无关系,浑身戾气,牛逼哄哄,骂人动手毫不手软。
她怼天怼地怼世界,周围几乎全是敌人。
竖广告牌,儿子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翻篇?为什么要把姐姐死去的惨状揭开给大家看?
前夫也因为广告牌的事情找上门来,一言不合就要动手,要靠儿子拿刀相救;
当地神父来劝她,被她几句话怼走。
送儿子上学,有人扔饮料在他们的车头以示抗议,她更狠,下车直接一人给一脚。
牙医支持警长,本想在她看牙时给点颜色,不想被这位武艺高强的妈反手就给他大拇指钻了个窟窿。
这么偏执、这么无法无天、这么不计后果。也是没sei了。
可这种愤怒背后有更沉重的东西在:
家暴的前夫,不幸的婚姻,过于强硬的个性,酗酒的母亲和抽大麻的女儿,所有一切都有根源。
女儿出事前,米尔德里德和她大吵了一架。女儿想借母亲的车出门。
而这家人已在痛苦中生活了太久,不懂如何好好说话。三个人吵成一团。
女儿负气摔门而出,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我在路上被强奸!”米尔德里德回敬了一句我也是。
一语成谶。
愤怒的背后,是人性深处的无力感,更是对女儿永远的自责和内疚。
这是一个孤独和绝望的母亲。明知道所做的一切,也带不回女儿了。
但她就是要战斗到底。
这里隐隐约约地看出了江歌母亲的影子,只不过可能科恩嫂显得会更强硬
Part
3
救赎与希望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冷酷、坚硬。后半部分则开始呈现柔软、希望。
米尔德里德的救赎来自于某个清晨,偶遇的那头小鹿。她默默地和小鹿对视,相信了转世和化身,也许那就是女儿的灵魂回来要告诉她什么。那也是全片中她唯一流露女性温柔的时刻。
而在这个时候,更大的转折出现:警长自杀了。
警长仿佛上帝派来的使者,临死前,还写了三封信,分别给自己深爱的妻子、鲁莽的部下和愤怒的米尔德里德。每一封信都对推动情节有重要力量。
鲁莽的部下迪克逊是另一个被愤怒驱动的角色。
警长自杀后,他第一个失控。暴打负责广告牌公司的小青年,还烧掉了那三块广告牌,也因此丢掉了警察的工作。
愤怒的母亲vs愤怒的警察,两位开始火星撞地球了。
一个烧了广告牌,另一个索性烧了警察局。
你狠,我比你更狠。
但愤怒衍生更多愤怒,暴力制造更多暴力。
唯有以暴制暴才是出路吗?在暴力面前,没有人会是赢家。
正如本片的高潮一幕:迪克逊在警局全神贯注读警长给他的遗言,仿佛受到了天启,灵魂也得到了净化;而米尔德里德正在街对面一个接一个向警察局扔燃烧弹。
于此同时,警长的旁白也在告诫迪克逊和观众:
怨恨与愤怒不是你做一个大警探的条件,爱才是。
爱让你冷静,冷静让你思考,思考才会让你找出答案。
听起来很鸡汤。其实,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在世间受苦的人心知肚明,又无法摆脱的困局。
Part
4
愤怒的方向盘和女性的力量
很多人说,《三块广告牌》最后的主题还是走向了原谅和救赎。
毕竟,编剧最后竟然神奇地让两个大火药桶坐在一起,要共同对付一个恶人了。
但我更多地看到了女性的力量。
米尔德里德的女儿死于男性的暴力犯罪,自己曾遭受前夫的家暴。
女性在世界上的命运依旧惨淡和脆弱。
但真正是经历过暴力,才懂得反抗,懂得抗争。
米尔德里德在餐厅偶遇前夫的挑衅,并没有动手,冷静回击并震慑住了他。
巧的是,今年也可算是女性元年。
金球奖女星穿全黑,就是为了抗议好莱坞性侵女星的大佬事件。
那些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曾被女性忌惮、恐惧的人,纷纷被抖落在了阳光下。
没错,愤怒衍生更多愤怒。
是的,愤怒会把你的空气和生活吞没。
将它驶向哪里的方向盘,在你手上。
但这一次,女人可不会输。
三个广告牌可以说很真实,真实的是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坏人,个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难处,个个人都有权利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
其实故事的原型也是一个很强硬的母亲。(以下故事摘选自
英国那些事)JameFulton的女儿Kathy因为长相出众,在小镇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年前,Kathy与丈夫Steve因为性格不合打算离婚,但Steve拒绝搬出两人同住的公寓,还多次暴力殴打Kathy。直到年5月13日,Steve才搬出公寓。
当晚,Kathy与当时的男友外出聚会,并在宾馆过夜。Steve答应回来帮洗车并照顾两个女儿。然而凌晨2点Kathy返回家中,之后不久就遭遇不测身亡。
Kathy的尸体在她的黑色轿车中被发现,轿车被抛弃在了距其家几米外的空地上。而法医鉴定,Kathy是被人掐死的,且生前遭受了殴打和枪击。而轿车内并不是第一案发现场,是凶手将其在别处杀死后移尸车中。
Kathy卸了妆,首饰珠宝在案发前都被摘下,说明Kathy在外出后回过家。Kathy在遇害前曾发生过性行为,但身体中没有发现精子,而Steve进行过输精管切除手术,Steve也承认,在案发当晚和Kathy发生了性关系,但否认强奸。
最终,警方决定将Steve作为此案的头号嫌疑人。之后,由于警方未能保护好案发现场,很多宝贵的证据和线索都丢失了,这使得案件侦破进程变得缓慢。
等了两年,Kathy的父亲JameFulton坐不住了,他买下了横穿镇子的高速公路边的三块广告牌。
草包警察搞砸了整个案子
等待正义的审判
这事也能落在你身上
之后的20年他还换成一个大广告牌。
这就是橘县的Vidor市,在这里残忍的杀害一名妇女也没事
也曾把女儿和女婿的头像一并印在广告牌上。
StevePage年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妻子。
Vidor警方不愿解决这个案子
我相信他们受了贿
联邦大法官应该对此进行调查
然而时至今日,警察局长早已换任,新任警察局长表示对Steve确有怀疑,但是没有充足证据。
而Steve一直自由的生活,年,他因为给妻子的墓碑献花被Fulton一家投诉,被定以“亵渎罪”,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镇子。
Steve表示广告牌事件让两个女儿的生活遭受巨大影响,还遭遇了校园霸凌。
年,小女儿止痛药上瘾,自杀身亡。而大女儿成年后再也没与外公一家联系过,她还在博客中写道:Fulton一家和父亲Steve都是骗子,即便母亲的案件解决,她也不会改变想法。
现年已经80多岁的JameFulton表示,一直会将广告牌立下去,直到他离世。
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宽恕。
悲剧在凶案发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虽然始作俑者是凶手,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悲剧的始作俑者。正如电影中女主角的前夫所说:“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
当你深陷痛苦,认为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想要玉石俱焚时,能不能抽离一秒钟,试着相信人性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的恶?当他人陷入痛苦与盲目,甚至对你造成伤害时,能不能从委屈里抽离一秒钟,不急于还击,给他多些时间?
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圣人也许并不存在,但是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善,也许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源本美,其实这种那么强硬真实的母爱,也很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