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强你知道吗浙大土著校长混合
2017-5-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浙大土著校长“混合造”
31年前的春天,在杭州老和山下,电气专家韩桢祥、计算机专家何志钧、仪器专家吕维雪、物理学家李文铸和数学家郭竹瑞五位老人聚在一起,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将浙江大学最优秀的工科学生混在一起,前期按理科培养。
就这样,浙江18所超级重点中学纷纷献出了最优秀的苗子,混种于求是园——年,浙江大学“混合班”诞生,全称“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英才教育班”,与中科大“少年班”并立,是现在以浙大老校长命名的“竺可桢学院”的前身,代表了浙大精英教育的最高水准。
31年后的春天,当年混种于求是园中的那一株株小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3月26日下午,当年其中的一株小苗成了哺育他的求是园的“当家人”——毕业于浙大84混合班的吴朝晖正式接掌浙大帅印,出任浙大校长。
恰同学少年
吴朝晖年出生在温州,年从温州中学毕业,当年温州中学只有两个保送名额,成绩优异的吴朝晖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成为第一届“混合班”的一员。
知道吴朝晖出任浙大校长的消息后,84混合班的同学圈里热腾开了。
广西大学复杂性科学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高剑波是当年睡在吴朝晖下铺的兄弟,“还记得那时候半夜两三点了,我在下铺睡觉翻个身,朝晖在上铺会说‘不要吵’,因为他还在看书。”在高剑波的回忆里,上铺的兄弟还是那个青葱岁月中投入刻苦的少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如鸿教授算得上当年“混合班”的学霸,年首次设立竺可桢奖学金时,他和吴朝晖都上报了申请材料,“朝晖当年的申请材料有两尺多厚,比我和另外两个入选同学的材料厚好多,所以他排名第一。”
说起这个沉甸甸的竺可桢奖学金,吴朝晖“混合班”的同学唐晓武告诉记者:“朝晖得到第一届竺可桢奖学金凭借的是他的科研实力,他是一个非常能专研的人,那个时候的他在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成绩。”
当年浙大第一届“混合班”共招了人,除了保送生,其余都是从当年考上浙大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翘楚。由于当时浙大调研发现工科生本科的基础理论起点低、要求低,很难培养出拔尖人才,而理科学生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以及类比等方面的能力普遍优于工科学生,所以开始尝试工科生理科化培养。
第一届“混合班”是浙大人口中的“黄埔一期”,严格的学业要求,严酷的淘汰率,让最后大四毕业时只保留下了66个人。
“你知道我们学的有多广吗?最后毕业的66个人来自35个专业,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那种学习的残酷是没有经历过混合班磨练的人难以体会的。”现任竺可桢学院副院长的唐晓武是最有发言权的,“现在竺院的学生从入学到结业依然保持着10%到15%的淘汰率,他们有时跟我叫苦叫累,我一概不理,当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与我们当年比,他们已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苦,却也甜。84混合班是当年浙大全校最早配外教的班级,数理化也用英文原版教材,浙江大学当时最好的老师轮番给他们上课,这些老教授不仅“教书”,也“育人”,给混合班学子心中浇灌了不灭的责任和理想。
良好的学风之下,混合班学子的研讨氛围热烈。“后来我们84混合班的同学自发组成了多学科研讨小组,吴朝晖就是发起人之一。”唐晓武透露,“我们也不是死读书,每天都保证有一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场地有限,我们每天都在一宿的楼顶踢足球。现在竺院招生考试中,我们都加入了体测内容,因为没有强健的体魄,撑不起高强度的奋斗。”
现在,当年84混合班的学子都成了国家栋梁:周如鸿是美国科学学会的会士,正与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合作开发抗胰腺癌的纳米药物;何赛灵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是浙大-瑞典皇家工学院光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郑俊杰是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波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恰同学少年,他们都在祝福自己的同学,这位土生土长的浙大校长,把“混合班”的精神发扬光大。
忆桃李芬芳
吴朝晖是不折不扣的浙大“土著”,年进校后一直在浙大工作至今。
如今,84混合班的学子们早已“蜕变”成社会各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们心里一直为没有忘记他们的恩师先辈。
“我们84混合班的同学对教过我们的老师都一直非常敬重。”唐晓武说,“朱深潮先生给我们上政治课。李文铸先生给我们上物理课,他是李政道的同学,当时浙大的副校长……他们都教会了我们很多。”记得李文铸先生以哈里德的英文版《物理学》为教材,用英文授课,在讲到角动量守恒一节时,双手执哑铃站在转盘上,以哑铃的垂下和平举,导致旋转快慢变化,演示角动量守恒。
李文铸先生是创建浙大本科混合班体制的重要人物,他在当年的工作报告中这样写到:“我们认为,不能把学科和工程对象这二个方面对立起来。技术科学的科学,是与之相对应的工程对象长期实践中形成并总结出来的理论,它反过来又对生产的现实及其发展起到指导的作用。而工程对象则又是相应技术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
年混合班正式成立,李文铸带头给混合班学生上普通物理课,为博士生导师给本科生上课做出了楷模。
在混合班成立20周年之际,有学生问及先生为什么当初全力支持创建混合班这样一个模式的时候,他说:“一个军队需要有自己的‘十大元帅’,一个学科也应该有领域里的带头人。普通的教学或许实现不了这个愿望,那就应该针对‘帅才’找一条新的培养道路。”
如今,这种传承也在84混合班人的身上流淌着。
吴朝晖是一个尊师重教的人。吴朝晖母校温州中学退休教师叶正文一直都记得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据叶正文老师回忆,吴朝晖是高中成绩优秀,数学特别突出,曾在全省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得好名次,“他不仅学习刻苦认真,做人做事也同样踏实。在校时与毕业后都同样尊敬师长,现在有时回温州还会抽空来看我。”
现在的吴朝晖早已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们都很喜欢他。
竺可桢学院同学会会长郑杰的本科导师就是吴朝晖,同时,吴朝晖还是郑杰混合班的大师兄,他记得自己刚进混合班时,代表师兄讲话的就有吴朝晖,“吴朝晖老师聪明实干,对事物有前瞻性的把握。”郑杰一直未自己有这样的好导师兼师兄感到骄傲。
和吴朝晖同是温州老乡的方毅,也是吴朝晖的学生兼师弟,巧的是,他们是由同一个老师保送进入浙大混合班的。方毅记得吴朝晖当时就给他们本科生上课,给了他非常多的悉心指导,“吴朝晖老师超级好,上课很高效,人非常低调。”
领学术之风
吴朝晖在浙大完成本科、硕士以及博士课程后,曾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2年,随后回浙大计算机系任教,科海遨游,领学术之风。
吴朝晖长期从事嵌入式系统与智能系统研究工作,曾先后获得年度、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次等奖项,年,他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凭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为该奖项通用项目53个获奖项目之一。
省科技厅年1月发布的《拟推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告介绍说,汽车跨国公司利用其品牌和优势,垄断了国际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市场,其产品因高价格、低适用性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自主发展。
因此,浙大吴朝晖带领的科研团队联合一汽技术中心和吉利汽车研究院针对现有嵌入式平台难以满足汽车电控系统对基础平台提出的“强实时、高效率、高安全”技术挑战,通过十年攻关,在汽车电子开发方法与环境、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平台、汽车电子应用技术领域发明了一系列关键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并进行产业化应用。
吴朝晖领衔开发的该项目成果目前已应用于吉利汽车、中国第一汽车、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的发动机控制管理、变速器控制、车身控制等关键电控系统。近五年,实现新增产值亿元。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大幅降低了汽车企业开发成本,提升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前,吴朝晖还曾经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获奖项目为《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钱塘平台软件研制及产业化应用》。
早在年开始,浙江大学以吴朝晖教授为首的平台软件研究团队,联合恒生电子、信雅达等我省多家龙头软件企业,克难攻坚,通过将日常使用的各种软件中具有同样功能的代码进行整合,提供一个共用的平台,最终研制出了首个中国制造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平台软件——钱塘平台软件,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目前,该项目已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电信服务、公共服务等七大行业,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用软件建设中重要可选平台,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此外,吴朝晖还是国家“项目”“脑机融合感知和认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课题负责人,研发了机器智能与生物自身智能融合的“混合智能”模式。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白癜风用什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