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让人感到治愈和舒服的方式
2025/3/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文/茹金
这部剧能让日子慢下来,有时间去思考「生活是什么?」
《去有风的地方》第一集就来了一个重弹——年纪轻轻的沈南星得了胰腺癌,还是晚期,然后没多久就离世了。
什么时候最容易让人探索人生?就是当身边最亲近的人离开。
许红豆是一个酒店的大堂经理,摸爬滚打十几年,早就见识过人世间的各种丑恶美好。
以她这样的身份,在这样一个契机下——带着朋友的遗愿——去看世界:看人、看景、看物,思考自己的理想生活。
一直等着升职加薪的人,因为好朋友的离去后,索性辞职到偏远的云南乡村寻找人活着的意义。
在这个不大的小院里,同样住着几个「迷失」在生活洪流中的人。
马爷,多次创业成功,一次创业失败回到解放前;走不出创业的躁动心,试图在打坐中找到自己的宁静方向;
大麦,毕业后就进入全职状态的「五流」小说写作者,严重社恐人士。会写不会说,不愿意打开心扉拥抱世界,只想窝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常忧愁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和管控。
娜娜,一个漂泊到云苗村后决定留下来过自己理想生活的人。
每天研究烹饪,做美味的食物,却不愿意上镜。剧情还没有介绍娜娜的故事线,但是从其拍小镇宣传片时不愿意露脸,可以推测她的故事可能和躲人有关。
胡老师,性格随和、容易受打击的音乐创作人。目前没有展开他的故事线,想来是和追求音乐梦想有关。
村里的大老板谢之遥,曾经的天使投资人,现在是小镇的「大管家」,哪里需要哪里奔。放弃大城市的好工作、高薪水,一心想把家乡小镇建设好,留住家乡人,过美好的生活。
还有夏夏,想外出打工看世界、长本事,等有能力回馈母亲的抚养和师傅的栽培,谁想到误入杀猪盘;灰突突地回来后,反倒因为师傅的思想转变,开始木雕新传播方式,自己也找到了真正喜欢的生活方式。
谢小春放弃昆明城里的稳定工作,帮着谢之遥打理村里上的产业,一人多职,尽心尽力,乐在其中。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
马爷被创业伤了心,躲在这里疗伤,其实心中也一直在观索;大麦经常卡文,也常为父母的好心而烦恼自己将来的路;胡老师的音乐创作路也十分艰难,「唱倒」了好几家酒吧,对未来也很迷茫;娜娜有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只是一直不说。
至于许红豆,来之前一直在酒店里忙碌,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客人,就是没有好好对待过自己的生活;来之后终于慢下来,开始观察遇见的每个人,带着南南的「理想生活」问题开始自己的探寻。
在许红豆寻问各人理想的那一集,阿贵婶和马爷、许红豆一起喝了次清茶,说了一套非常世俗的生活之见。
大意是,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舒服,还要考虑家人的感受;若是只顾着自己,家人肯定会被自己所累。但是话说回来,当大老板也好,还是打工的也好,人没了,其实就都不重要了。
因为死人最好糊弄,随便就能买几亿的冥币,不管是大老板,还是打工人都能负担得起。
不管什么样的出身,日子还是要往前过,开开心心地,该做事就做,把当下的生活过好就行。
一番话下来,马爷和许红豆都有顿悟。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真实的道理——生活,生下来就好好的活。
之后许红豆去问各人的理想,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随之也有一些无法实现的烦恼。后来大麦和马爷一起吃粉时,说到「花路」,其实就是想要追求的理想。
马爷在吃完以后才和大麦探讨这个问题。马爷本身也是困惑中人,也说不好大麦的花路在哪里,但是一直想做,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情,即使未来不成「花路」,也是值得的。
这番话,马爷是说给大麦听,也是说给自己听,更是说给观众们听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活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去有风的地方》里的每个角色其实可以看成社会中某类人的一种缩影。
比如我自己就很像大麦,社恐人士,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可以一坐坐一天一夜,没有社交。
他们有的忧虑我们也有,有能说出来的,也有说不出来的。但是日子还是向前走,我们还是要劳作。
理想生活是什么呢?像阿贵婶一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后就去看好姐妹,说说儿女的事情,也是一种方式。
像谢之遥一样,为了村里的发展倾尽自己的所有,尽自己所能帮助所有人,也是一种方式。
我觉得《去有风的地方》并没有给出什么答案,但好像也给了答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只要是自己想做的,愿意为之努力的,并且乐在其中的,就可以说是想要的生活。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写于.1.16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