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场大公司,出道即巅峰
2025/3/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市场是喜新厌旧的。
奥精医疗、康拓医疗两个月前刷屏,现在都快想不起名字了。
多重光环消失之后,面部着地,久久不能动弹。
有点酸楚。
今天再分析几家新公司。
01又一个纳微科技?
8月3日提问:怎么看义翘神州?公司在年收入和利润大头是新冠病毒相关产品,占比高达84.07%。剔除以后收入规模缩减到2.54亿,但三年复合增长率仍然在36%。义翘神州和另一家即将上市的百普赛斯有点类似。
义翘神州可能出道即巅峰,如果没有打中新股,只能看着吧。
属于生命科学服务赛道,正在风口上,预计市场会给予超高估值。不同于泰坦科技的平台模式,义翘神州与阿拉丁一样是产品型公司,主要产品为生物试剂,均为自研,不存在采购同类产品直接对外销售的情形。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重组蛋白62%,抗体11%,CRO服务14%。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过4.7万种,其中重组蛋白超过种,包括超过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还提供约种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数量约种,覆盖基础科研方向和创新药物研发。已经在美国、欧洲建立了子公司,累计客户超过个。在国产重组蛋白厂商中市场份额第一,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国内重组蛋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9亿元。
新冠病毒产品市场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义翘神州年收入构成变为重组蛋白30%,抗体65%,CRO服务3%。原因是新冠疫情以来,义翘神州迅速开发出一系列新冠病毒相关蛋白、抗体生物试剂产品,年度营业收入为15.96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新冠病毒相关产品收入占营收比重84%。剔除新冠病毒相关产品后,年度发行人收入、毛利及毛利率较上年的变化见下表:
截至4月30日,在手订单金额2.33亿元。公司预测,随着新冠疫情有可能逐步得到控制,年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水平存在较上年下滑50%以上风险。但现在随着DeIta变株的流行,新冠疫情反弹,今年业绩应该相对稳定。
现在市场对生命科学服务赛道认知充分,不存在预期差,义翘神州可能重演纳微科技的轨迹,小市场大公司,再加上新冠变量,怎么估值都不重要了,只能说是打新者的超级盛宴,每股发行价为.92元,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纪录,假设以7月上市的创业板新股的首日平均涨幅.11%计算,中一签盈利幅度将高达47.03万元。
市场规模预测有争议,FrostSullivan数据偏差应该不会很大。
02模式动物第一股
8月1日提问:南模生物首发获通过,可以点评一下吗?
科学服务赛道,也可算CRO,模式动物第一股,赶在集萃药康之前上市。
南模生物市场地位低于集萃药康、百奥赛图。
小鼠模型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年市场规模28亿元,预计年增至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4.4%。
市场可能会给予高估值,一步到位。
03细胞疗法风来了
7月23日提问:科济药业质地如何?估值多少合理?
细胞疗法可治愈癌症,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但商业化瓶颈暂时未突破,需要漫长等待,在实体瘤治疗上的进展可能是拐点。
科济药业进入国内细胞治疗一线阵营,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获得7个CAR-T疗法的IND许可,在中国所有CAR-T公司中排名第一,不过第一个商业化产品进度落后于药明巨诺、复星凯特、传奇生物,核心产品BCMACAR-T(CT)明年上半年在国内提交NDA,并在年上半年向美国FDA提交BLA。
管线有差异化,避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CD19靶点。核心产品CT靶点为BCMA,同时识别、验证和报告Claudin18.2(或CLDN18.2)和glypican-3(或GPC3)作为CAR-T疗法的合理肿瘤相关抗原,可分别用于胃癌╱胰腺癌和肝细胞癌(或HCC),存在较大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科济药业将CLDN18.2靶向CAR-T候选产品CT推进到临床阶段,成为第一家拥有验证CAR-T细胞疗法治疗实体瘤概念的临床数据的公司。
科济药业合理市值稍高于药明巨诺。
商业化进度落后一两年,能否攻克实体瘤存在不确定性。
04疫苗巨头?
7月17日提问:怎么看艾美疫苗?
艾美疫苗管线看上去又完整又前沿,非常有迷惑性。
招股书显示,艾美疫苗是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民营疫苗集团,仅次于中国生物的第二大疫苗制造企业。最近一轮融资后,估值已达亿元人民币。但是艾美疫苗年营收16.4亿元,低于康泰生物22.61亿元,沃森生物29.39亿元。
疫苗平台技术包括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联合疫苗及mRNA疫苗。已商业化8款针对6个疾病领域的疫苗产品。还有针对13个疾病领域的23种在研疫苗。
招股书显示,艾美疫苗是全球及中国最大的乙型肝炎疫苗供货商、第二大人用狂犬病疫苗供货商。同时拥有4种抗COVID-19在研疫苗,分别采用mRNA、灭活病毒、重组腺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技术,以及一种手足口病EV71-CA16二价在研疫苗、3种肺炎球菌病在研疫苗(PCV13、PCV20及PPSV23)、三种联合在研疫苗(DTcP、DTaP及DTP-Hib)。
艾美疫苗的mRNA新冠疫苗是仅有的由国内公司开发的3款获批临床试验申请的mRNA候选产品之一,年6月启动一期临床试验,预计于年第4季度上市。
实际上产品结构单一老化,年66%收入来自狂犬病疫苗。
mRNA疫苗管线也是在IPO递表前获得。
丽凡达生物是国内仅有的3家拥有mRNA新冠疫苗临床批件的企业之一。艾美疫苗5月31日完成收购丽凡达,对其控股50.%。
港股招股说明书经常用各种流行概念包装得很炫目,最后还是应该逐一其产品(管线)构成和商业化情况。
05再生医学新军
7月15日提问:即将上市的迈普医学怎么看?
迈普医学可对标正海生物,属于再生医学领域,规模更小,预计年1-6月营收7,万元至7,万元,同比增长35.69%至43.17%,净利润1,万元至1,万元,同比增长11.26%至17.73%。
迈普医学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产品、可吸收止血纱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因为市值较小,估值可能比正海生物稍高,合理PE60左右。
06挑战通策医疗?
7月11日提问:最近看到瑞尔齿科的数据,尤其在单椅收入上与通策医疗的差距比想象的小。现在还没有一家牙科连锁证明自己的全国扩张可持续性,我们不知道跑出来的是谁,通策有很大的机会,但是也不代表瑞尔这种差异的扩张模式完全没有机会吧。
牙科扩张从来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分店可以开得比爱尔眼科还多,拜博口腔早已是全国连锁,但是不盈利就不可持续,先扩张,再收缩,大伤元气。扩张应该是高质量的,能盈利的,但瑞尔集团暂时未见有何建树,不妨与通策医疗对比一下净利率、销售费用率。
财年至财年,瑞尔齿科分别亏损3.04亿元、3.26亿元、5.98亿元。瑞尔销售成本分别为9.17亿元、9.88亿元、11.51亿元,营收占比分别达84.8%、89.9%、75.9%。
不要看开了多少店,有拜博多吗?干啥啥不行,开店第一名。关键是商业模式、成本控制是不是比通策医疗有独到之处,暂时还看不到。新三板可恩口腔、蓝天口腔股价走势强劲,均已实现盈利,均是放低姿态,先做好区域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