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知道如何预防胰腺癌吗

2021-5-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01113/534.html
虽然胰腺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排在第六、七位,但其死亡率却高居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

因胰腺癌的发病隐匿、发现晚、手术切除率低、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常规放化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

近年来,年轻的胰腺癌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所以,学会如何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是有效避免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01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对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吸烟量的多少与胰腺癌的发病呈正相关。

长期酒精刺激,一方面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酗酒可诱发胰腺炎,反复发作可能致癌;另一方面,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胰腺,为胰腺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每天3杯以上咖啡,胰腺癌危险性将显著增加。

二、饮食结构不平衡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预防33%-50%的胰腺癌发病率。

而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饮食规律,不仅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还会增加肠癌等其他癌症的风险。

三、疾病因素

目前,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作为胰腺癌的病因支持率较高,那些突发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应筛查胰腺癌。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危险,特别是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者胰腺癌危险性很高,但幽门螺杆菌与胰腺癌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同时,胰腺癌也被称为“富贵癌”,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可提高45%。

四、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研究发现,大约10%~2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史,亲属患病危险约增高3-5倍。

此外,胰腺癌还与几种高度特征性遗传综合征相关,包括遗传性胰腺炎、家族性多发性非典型丘状黑色素瘤等。

五、炎症因素

已有证据表明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或结石性胰腺炎有可能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慢性胰腺炎可以导致胰腺组织和胰腺功能的不可逆损害。

胰腺癌的高发年龄在慢性胰腺炎发病年龄后10-20年,炎症癌变的时间,从发病部位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都好发于胰头。

六、良性肿瘤恶变

胰腺有多种良性肿瘤,但原发性良性肿瘤,例如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很可能恶变为胰腺癌。

02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形式多样,不典型,很多症状与上消化道的疾病相似,在门诊经常被当作胃病治疗,但胰腺癌也有蛛丝马迹可循。

1.上腹不适和疼痛

60%的胰腺癌患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通常夜间更明显,疼痛可牵涉到上胸部、背部,坐位身体向前弯曲或双膝向前弯曲时,疼痛可减轻。

2.食欲不佳、消瘦

研究表明,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变化、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有10%的患者以食欲不佳为首发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以消瘦为首发症状。

3.血糖突然升高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4.梗阻性黄疸

一般在胰头癌中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而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

03

胰腺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去除一切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

病因预防,即去除一切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是“生活方式癌”。为预防胰腺癌我们应做到以下五点:

1.避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

2.不吸烟。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3倍以上。

3.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是一级预防的核心。

4.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暴饮暴食和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炎症长期存在,也会增加致癌风险。

5.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直径小于2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20%-40%,而直径小于1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高达67%。由此,胰腺癌的“三早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必须重视高危人群的监视,在临床上应警惕胰腺癌的报警症状。

B超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能较早的发现胰腺异常状态。

三级预防:积极治疗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保存其创造精神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s/112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