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定期复查的五大项目,漏查可能让

2020-5-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为了有效防治卵巢癌的复发,我们一定要重视定期随访复查。

治疗后的复发是影响卵巢癌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在实际临床治疗上,大多数的卵巢癌患者经过规范性治疗后,仍然会在治疗后的6~18个月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1]

病友们在手术治疗后虽然初战告捷,但仍需谨记,为了有效防治卵巢癌的复发,我们一定要重视定期随访复查。正如常规机器需要经常维修保养的道理,经过一次“重修”后,不论病情轻重,症状有无,都应该听医嘱,跟主治医生保持永久的联系。

图源于:觅健

1

那么,卵巢癌病友们在进行复查的主要项目有哪些呢?

1.CT检查

CT检查是卵巢癌复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包括盆腔CT及腹腔CT;其可以准确显示出患者盆腔的一些结构,了解肿瘤侵犯盆腔的范围,这对化疗后的病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片来源:摄图网

2.细胞病理学(脱落细胞学)

这是卵巢癌一项比较重要的复查项目,主要是通过提取患者体内的阴道、宫颈管等部位的一些脱落组织做相关的检查,排除异常。

3.肿瘤标志物

各种肿瘤可具有相对较特殊标志物,卵巢癌也不例外。常用于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小编在这边为大家罗列以下几种常用于卵巢癌复查的妇科肿瘤标志物。

1).糖蛋白CA(CA):糖蛋白CA是目前临床用于检测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95%的健康成年妇女CA的水平≤40U/ml,患有卵巢癌病友血清CA水平一般呈明显升高,化疗和手术有效者CA水平很快下降。但出现复发时,CA升高可先于临床症状之前。

当然,仅CA出现升高并不等同一定复发,有些炎性症状也会导致血清CA升高。一定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及患者实际身体状况进行判断。

图片来源:摄图网

2).糖类抗原(CA):在卵巢粘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可以升高,也是胰腺癌敏感性高的标志物。可用于监测肿瘤复发与判断预后,但特异性欠佳。当CA明显升高时,首先应考虑为肿瘤性病变,但要注意排除如盆腔炎等良性病变。

3).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97%健康人血清中的癌胚抗原浓度在2.5ng/ml以下,通过此项项目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肿瘤扩散和转移的情况。(提醒:当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表达可明显增多。)

4).甲胎蛋白(AFP):该肿瘤标志物也常用于卵巢癌复查。正常人含量极低,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正常范围小于25μg/L(25ng/mL)。通过此项项目可以有效检查患者结疗后病情变化,即使发生的病灶变化细微,也能准确识别出来。[2]

4.PET-CT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个并非卵巢癌复查随访常规推荐的检查项目,临床上一般常用于疑似病情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做排查项目。[3]

5.其他

还有一些常规的B超,肝肾功能检查等复查项目小编就不一一在这边列举。

2

另外,复查时间也并非按部就班,具体复查时间也是要分期而论的。

正常情况,患者术后身体情况良好,其复查时间间隔则越长;

对于刚手术结束完的患者来说,前三个月是患者的恢复期,也是风险较高的时期,易出现感染、发热、出血、恶心等各种并发症,这个阶段建议一个月检查一次。当然,期间如果有什么医院就诊。

复查时间笔记

.12.3

术后三个月,如果身体恢复比较好的病友则可以延长到每3个月检查一次;

术后第一年也是癌症复发的高发时间,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包括饮食护理;

术后前三年内,病友们则应该要保持3~4个月进行复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需要注意的是,术后前5年都是肿瘤复发的高危期,这段时间切勿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复查随访。

而对于平安度过五年高危期的病友们,复发几率虽然降低但并不代表不会复发,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患者应该半年或一年再进行复查。具体复查间隔则根据病友们的实际情况来定(建议在复查时询问医生)。

当然,除了定期按时复查外,病友们平时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也应该跟医生沟通,不要完全都依赖下次的复查时间,以免拖延病情。

参考文献:

1.林燕,熊员焕,章瑞.分析耐药性复发卵巢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第6卷(13):90.

2.快速问医生.

3.好大夫在线.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责任编辑:卵巢癌互助君

只要心里还存着不甘心,那就还不到放弃的时候。

今日觅语

推荐阅读:

科普丨为什么肿瘤部位已经切除,复发率还是这么高!

注意了!这些症状提醒你癌症在转移!

警惕!肿瘤复发转移前,身体会发出这些信号

不要再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ys/111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