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模板引导下胰腺癌精准治疗
2018-4-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院核医学科董爱强
胰腺癌被人们称作为“癌中之王”,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随着污染加重,其发病率和死亡逐年升高。临床统计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主要症状为,持续性上腹痛,有时逐渐加重,食欲下降,不爱吃油腻的食物,有的患者皮肤发黄,大便发白,是胰腺肿瘤侵犯胆管、肝脏引起。胰腺癌早期不宜发现,出现症状时大部分均为中晚期。胰腺癌传统的治疗办法有手术、化疗及放疗,但总体效果较差。如果胰腺癌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会出现逐渐加重的后背疼痛,需要长期口服强效吗啡类止痛药,生活质量极差。我院核医学科开展3D坐标导航支架+3D打印模板精准穿刺微创治疗肿瘤技术:
1、胰腺肿瘤术前MR:
2、胰腺癌术前定位
3、胰腺癌术中CT
4、胰腺癌粒子植入后CT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家对胰腺癌不断的研究,发现放射性碘粒子植入胰腺肿瘤组织内,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起到抗肿瘤作用,患者腹痛及背部疼痛能有效缓解。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system,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设备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碘)按胰腺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I粒子植入属于近距放射治疗的一种,通过持续发出的低能量(27~35keV)γ射线,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造成其双链断裂,另外还可直接使体内的水分子电离,产生自由基,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敏感的肿瘤细胞迅速死亡,不敏感的静止期细胞一旦进入分裂期,在γ射线的持续作用下迅速凋亡,使肿瘤细胞无法繁殖,毁灭杀伤胰腺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
I粒子有效半径为1.7cm,半衰期约为60天,有效作用时间~天。I粒子释放的γ射线能有效覆盖胰腺肿瘤以及亚肿瘤区域,能持续对肿瘤起放疗作用。这些特点致使肿瘤细胞因辐射效应遭到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由于放射源周围剂量分布是按照与放射源距离的平方反比的方式下降,邻近的周围组织,如肠道、肠系膜动、静脉等受到的影响较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对于传统的胰腺肿瘤治疗手段来说,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外照射所不具备的优势:(1)治疗定位精确,与肿瘤形状非常吻合;(2)粒子种植范围之外,照射剂量迅速减少;(3)靶区剂量很高,且不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4)计算机制定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合理;(5)与化疗配合有互补作用。
医院核医学科自年4月应用3D打印模板引导精准穿刺以来,相继开展肺癌粒子植入术、胰腺癌粒子植入等其他实体肿瘤的粒子治疗技术,与肿瘤科、胸外科开展多学科合作,开展精准治疗技术,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最新的微创诊疗技术。
董爱强:主治医师,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山东省医学会第八届核医学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医师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分会常委。
潍坊市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核医学科进修核医学专业一年,上海医院进修SPECT/CT3个月。从事核医学科临床工作20余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核医学”和SPECT/CT的研究。临床上对碘治疗甲亢、甲状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锶89核素治疗、敷贴治疗有着独到见解,擅SPECT/CT、PET/CT核医学影像诊断。发表论文4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
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