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胰腺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对预后的影
2017-3-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晚期胰腺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恶性肿瘤晚期,肿瘤坏死产物、内毒素及多种炎性介质常引起病人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对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产生影响。临床中最常用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PLT反映血小板的数目,PCT受血小板数量及大小的影响,变化一般与血小板数量变化一致。在胰腺癌病人有血小板参数明显异常,以往文献对PLT、PCT参数变化报道不一致,分析原因如下:
胰腺癌晚期病人往往存在血栓前状态,胰腺癌是所有恶性肿瘤中最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的肿瘤,这种血栓前状态与血小板参数变化密切相关。在晚期胰腺癌发病过程中的相对早期时,肿瘤通过释放多种炎性介质,比如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PAF,可直接激活血小板。癌细胞不仅能释放PAF也能直接聚集并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参数PLT、PCT升高;通过血小板增多、聚集,血液瘀滞,促进血凝块加速形成。随着微血栓和血栓前状态的形成,血小板的破坏、消耗增加,继而血小板参数PLT、PCT降低。
血小板参数异常对晚期胰腺癌病人影响可概括为:(1)血小板激活对内皮的损伤,使癌细胞更易于浸润血管内皮并转移。(2)分散的癌细胞被血小板聚集体或生成的血栓包裹,进入组织留宿并生长。(3)血小板激活,血管收缩,血流淤滞,局部高凝状态,血流携带免疫防御物质减少,使癌细胞易于停留,使癌细胞浸润、转移机会增加。
有文献报道,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作为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但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肿瘤患者常见的凝血异常有无内在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但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监测肿瘤治疗疗效的一个观测的指标:肿瘤已得到有效治疗者,血小板计数多能很快恢复正常;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时,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或降低,且常规升血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血小板参数变化对胰腺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中科医院专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