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

2021-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

在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胰腺癌中

均显示良好疗效

part01背景回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nab-paclitaxelplusgemcitabine,NG)在III期临床试验MPACT研究中,对比吉西他滨单药,可以明显提高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在临床前研究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显示了出色的抗肿瘤活性,与吉西他滨联合后表现为协同效应。胰腺癌高表达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其与胰腺癌基质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有效被分泌蛋白特异性捕获并浓聚在肿瘤细胞周围,从而明显降低间质纤维化增生并增大血管的管径,使得肿瘤组织中的吉西他滨浓度增加。

part02发表期刊

鉴于NG在MPACT研究中展现了约30%的客观反应率,近年来不少研究纷纷探索NG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疗效,因此,我们就NG在中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的运用进行了META分析。相关内容近期发表于《JournalofCancer》杂志。

part03研究结果

该META分析纳入26篇研究,主要评估标准是客观反应率、生存率以及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纳入的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6.9-24.7个月,1年生存率为?45.2%(95%CI:35.8%-54.5%)。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率是?41.0%(95%CI:30.5%-51.4%),客观反应率为?31.6%(95%CI:26.7%-36.6%)。50位LAPC患者顺利完成转化治疗并进行肿瘤切除术,R0切除率为52.0%。NG未引起任何毒性死亡事件,据统计有位患者出现了不同类型的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乏力、周围神经毒性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NG不仅在转移性胰腺癌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率,在LAPC的患者中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第一作者

张译尹硕士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

医院胰腺外科

医院胆道肿瘤中心

团队名医推荐

徐近教授

名医档案

医院胰腺外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学组委员

长期致力于改进胰肠吻合降低胰瘘发生的研究、胰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研究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获得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上海市级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并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金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徐汇院区)

周二下午(浦东院区)

张波教授

简介

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江浙沪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市医药青年联合会委员、CSCO青年委员。

 承担胰腺外科繁忙的临床工作,手术、门诊、介入治疗,每年诊治患者余例,带教研究生以及实习医生、基地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发表论文5篇,承担了上海市科委以及卫生计生委课题2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浦东院区)

施思医师

简介

施思,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肝胆胰肿瘤的外科及个体化综合治疗。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nnSurg、JAMASurg、GUT、Autophagy、CancerRes、JImmunotherCancer等外科学和肿瘤学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IF>分。年入选上海市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年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年入选医院十大医务青年,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刘江医师

简介

博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医近10年,外科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胰腺肝胆、十二指肠及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01门诊时间和诊区新布局02临床试验招募

CSPAC-1:胰腺癌肝寡转移患者转化化疗后行同步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III期试验和CSPAC-2:腹腔镜对比开放胰体尾癌根治术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已经开放招募,可以直接长按或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yxqt.com/yxahl/112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